王小兔和他的捌柒影像

时间:2022-10-23 06:52:25

王小兔和他的捌柒影像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王飞(网名:王小兔),看着他拍摄的有关中国摇滚音乐人的视频,让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作为曾经的半个摇滚乐爱好者,自己已经多年不关注摇滚,但是当打开王小兔的博客,听到他参与录制的音乐,看着他参与拍摄的一个个当代中国摇滚乐的坚守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从聊天中知道他对于未来的困惑,以及在这条路上的前行摸索,如果说上个世纪现实命题和摇滚的碰撞才刚刚开始,那么经过本世纪初十年各种物质和思想的荡涤,那些摇滚圈里的人在想什么?作为录制和拍摄中国摇滚的王小兔又有哪些感受与我们分享呢?

走进摇滚拍摄

什么机缘让你对拍摄视频产生兴趣的?

2008年刚刚从学校出来,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反而在家人和朋友们不支持的情况下进入了微薄之盐唱片公司做老板乔小刀的助手,一次偶然的机会,用随身带的数码相机录下了乔小刀老师的演出,并且用“会声会影”剪辑后上传到了网络上。2008年夏天,乔老师给了8000块钱让我去中关村买一台小DV,这样平时可以拍点演出,于是我接触了第一台DV Sony HDR-SR11E,也是从那时开始一直坚持拍摇滚现场。摇滚视频,特别是北京地下独立音乐的视频却是非常的少,制作精良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坚持了下来从未停止过。

你又是怎么进入摇滚这个圈子,拍摄摇滚音乐人的?

因为从小喜欢摇滚乐,少年时期学习弹吉他,也写歌、唱歌,并曾经想当摇滚歌手。但是后来被家人及时制止才理智地放弃了这个梦想,安安分分地学习计算机。2006年来到北京后参加了一些音乐节,又重新点燃了这个梦想。进入了微薄之盐唱片公司学习,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音乐人和乐手。乔小刀老师也一直支持着我去拍这些演出视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

拍过哪些摇滚音乐人和拍过哪些音乐节、音乐会?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从2008年夏天到现在大大小小演出拍摄的视频总量有3000多个,北京或者在北京演出的优秀的乐队和音乐人基本上都录制过现场。像痛仰、液氧罐头、万晓利、钟立风、阿修罗乐队、二手玫瑰等等,还有现在百花齐放的各种音乐节都有拍摄。

平时使用什么摄像机,感觉如何?

平时拍摄使用的摄像机有Panasonic HMC153MC和Sony HDR-SR11E。Sony HDR-SR11E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家用DV,可以拍摄1920×1080的高清视频,只是在低照度下表现不是很好。选择Panasonic 153MC之前,考察了很多2万多元的机器,Sony、Panasonic、佳能在这个价位都有很多经典机型,但是选择时特意选择了存储卡作为为存储介质的机器,因为存储卡相对于磁带更方便环保、成本更低。综合考虑到将来拍演出视频的需要,只在存储卡摄像机中做选择。当时只有Panasonic 153和SonyPMW-EX1两款机型是在能承受范围内的专业级别的机器,买机器的钱还是要从家长那里要,而Sony EX1价格高于153近一倍,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了153。

Panasonic153也是非常经典的一款机器,SD高清卡存储、28mm广角镜头、全手动模式都非常专业,但是做工和用料不敢恭维,可能这也是Panasonic为了节约成本所致。Panasonic153有非常专业的QQ技术群,从那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拍摄之路

如何拍摄摇滚音乐节?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音乐节的拍摄是有一定难度的,通常音乐节会有专业的录制团队多机位共同完成。作为一名音乐节普通观众和音乐节合作伙伴,录制音乐节的现场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果可以,尽量和音乐节主办方达成拍摄协议,这样能在相对好的位置拍摄到更好的现场。假如作为一个普通音乐节的观众,你拿着好几万元的机器在pogo的人群中撞来撞去怎么能拍摄到高质量的现场视频,如何能保证pogo的人群不会撞到你,怎么保护好心爱的摄像机。

当你找到好的位置拍摄之后,首先考虑的是音频问题,因为我之前做过调音师和录音师,所以对音频要求严格一些。如果可以,尽量采取调音台内录。我每次拍摄乐队演出都是把笔记本电脑、声卡、电容麦、摄像机、脚架、大包小包都带上。声卡接调音台立体声输出,连接到电脑,用录音软件录取演出的音频轨,电容麦接摄像机录制环境音,后期再用剪辑软件缩混到一起。要尤其注意的是无论是声卡还是电容麦,音频轨都要调整好电平,不能录制成削波也不能没有明显的波形,这需要录制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反复测试,加压缩)。后期剪辑的时候几轨音频缩混在一起才有好的现场音质。

一场好的摇滚演出视频录制是需要用心去做。如果是多人合作拍摄在录制现场做好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团队可能是临时组建,但一定要有默契,分工明确,只有这样后期剪辑才能出彩儿。拍摄摇滚视频的朋友们都是热爱摇滚热、热爱生活的人,都有那样一个梦想。

拍摄摇滚人的采访,你怎么选择和布置采访地点,怎么布光,并和他们沟通?

摇滚乐手采访不像电视台采访那样严肃,如果是演出现场的采访,基本上是没有辅助光源,只借助自然光。如果是专访,那就要在灯光方面好好下工夫,我一般是采用红头灯,面光、辅助光和轮廓光。摇滚乐手一般都是非常开朗和可爱的人,他们大多都不像外表看来那么不容易接近,采访时就像聊天一样的沟通,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都是非常真诚非常朴实的。比起电台的采访,我想摇滚乐手们的采访会显得更加真实和自然。

摇滚乐不同于流行音乐更不同于电视媒体上的娱乐节目,这么说好像话题有些远,摇滚和娱乐是两回事,千万不能把摇滚采访拍成“超女”、“快男”那种港台腔。

有哪些优秀的摇滚视频作品值得推荐?

国外的优秀导演非常多,像昆汀・塔伦蒂诺,他的画面感非常美,但是好像昆汀不拍摇滚。国外有非常多的导演拍摇滚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和现场,这也是国外的大环境所致。在中国一提起摄像师无非是拍婚庆和商业广告,摇滚乐视频的市场像摇滚乐一样惨淡。需要很漫长的一个过程,需要很多人默默地去做,路铺好了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走这条路。话题又跑远了。像国外1999年伍德斯托克演出视频算是经典,由各种大摇臂,斯坦尼康,轨道多机位共同拍摄完成。国内有一些专业拍摄音乐节的录制团队,像前几年的迷笛音乐节的录制团队在国内水平来说已经非常优秀,如果在音频上更细致一些会更好。

国内有一些前辈,比如张扬、孙志强等等。他们可能相对于国家级专业拍摄纪录片的大导演来说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理念上都逊色一些,但是他们是摇滚视频的开拓者,从无到有。明明知道摇滚的市场依然去拍摄这些演出和纪录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敬的。

目前北京也活跃着一些非常不错的摇滚现场录制团队和个人,比如洪峰老师,MOGO,摇滚V视等等。

你在片头的设计上常采用哪些技巧方法?

我是学计算机网络的,每天和代码命令打交道,设计方面不是很灵。PS还是在2008年跟乔老师学习的,他本身除了是一个音乐人之外还是一名设计师。片头我喜欢用逐帧动画和简单的效果,因为更高深的真的不会,还需要去学习。其实很希望有机会能系统地学习一下影视制作方面,因为有朋友是传媒大学的学生,在传媒大学旁听过课,讲课进度太慢就放弃了。

你是怎么解决AVCCAM系列Panasonic HMC153MC的后期流程的?

上一篇:“DV.民众影像”:一种纵深的浮生图谱 下一篇:动静结合话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