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长的电视剧

时间:2022-10-23 06:21:27

疯长的电视剧

目前在深圳举办的中国百强电视剧颁奖典礼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透露,2011年内地电视剧产出量高达17000集,比2010年多出2000多集。“它们中间只有三分之一能播出。”业内人士认为,这只是最保守的估计,破两万集更接近实情。

“横漂”薪酬一年翻一番

2011年岁末,浙江东阳市横店镇,一辆辆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箱式货车不时穿过街面,那都是到这里取景的剧组用车。横店影视城协拍部经理张团生说,当天共21个剧组有拍摄要求。不过,此等情形在这里只能算作“冷清”,人气最旺的5月、10月,每天在横店拍戏的剧组接近150个,这还不包括一些剧组自身再细分为多个小剧组。

黄春阳是正在拍摄中的《血色玫瑰3》剧组的成员之一,不过他可不止在一个剧组“听差”。“在不影响自己各路戏份的同时,能自由漂移在各大剧组之间”,这是他对自己身为一名“横漂”的理解。据他介绍,最忙的一天他需要客串七八个场,上午是举牌行进的清兵,下午就化身为民国戏里的日本兵。来自江西宜春一座小县城的他,在刚过去的一年里出演的机会比前两年多出一倍还要多。为此,他索性自己买了部电动车,演完一场就飙车到下一场。“薪酬嘛,比去年翻了一番,年薪过十万吧。”笔者了解到,在镇上租一间不错的房子月租金也就百元左右。影视城演员公会副总经理张俊介绍,目前在公会登记备案的群众演员已超过3000名。虽然流动性不小,但近两年总规模一直维持在3000人以上。

正在影视城执导古装悬疑剧《少林猛虎》的谷锦云说,去年5月他的剧组曾因为连住的地方都找不到只得移师别处。长期负责在横店打前站的姜云生说,多个剧组撞景是常有的事儿,有时候相邻的两个房间,一个拍古装武打戏,一个拍民国枪战戏,“根本没办法现场录音,只能回去做。”

导演鱼目混珠无资质也敢拍

“有时候,不是导演想拍何种题材就能如愿的。”著名导演尤小刚谈及题材扎堆现象时,认为一些影视公司盲目扩大生产量,部分非专业投资人也介入到这个行业,直接助推电视剧产量屡屡突破“天花板”,最终大批量产品为了抢占有限的播出平台,只得唯电视台收视率是瞻。“这就导致拍摄的题材不是由编剧、导演决定,始终是跟在观众后边。而观众总有看腻的一天。”他说,自己从来不反对“跟风”,好的题材谁都有权力涉足,只是要有新的内容深度和呈现形式。

在著名编剧王朝柱看来,还有比题材扎堆更严重的问题。“每年那么大的生产量,得需要多少位导演,他们是不是都具备一定的执导能力?”电视文化学者苗棣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导演是有资质准入的,但随着电视剧制作需求冲动的持续增强,一些不够格的人或主动或被迫也挤进这个行列。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此前只是策划节目、活动的导演也开始搭建剧组拍起电视剧,回避资质审核的办法则是“借用”他人之名。“如此产生的作品只能是一无精神,二无灵魂。”王朝柱说。

制片有人往外推钱有人哭穷

电视剧产出量大于播出量,是出资人犯傻吗,还是身负重托的制片人吃了豹子胆,根本不拿出资人的钱当回事儿?在电视剧市场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陈冬冬形容制片人是一个“行走在刀尖上”的群体。“拍得好固然皆大欢喜;要是弄砸了,对制片人而言可能就是万劫不复。”这些年于她最深的感受是“以前想融资难,现在是拼命往外推钱。”几年前,当她拿到一个剧本,正常情况下也就有两三个投资人会前来接触,而近两年每有拍戏计划,要求出资参与的人不下八九个。制片人曹平了解到的情况是,好一点的演员手上都拿着上百个剧本。

学者唐远清算了一笔账:当前现代剧每集制作成本在30万元至50万元,古装剧稍高些,在40万元至80万元。以平均35万元计算,1万集未播出,意味着30多亿元打了水漂。“热钱涌入”成为业内共识,“山西煤老板、房地产商、基金公司”是屡屡被提及的热钱来源群体。

一边是热钱滚滚,一边却有人在哭穷。陈冬冬说自己就眼见一些优秀的制片人因资金紧张无法正常开机。“热钱的盲动性导致它不一定把钱投给最需要、最能带来市场收益的。”苗棣说。“尽管制作量上去了,制作方的利润空间其实越来越薄。”知名制片人曹平认为演员片酬飙涨是重要原因。她说,无论投资人还是电视台,出于市场考虑,首先会锁定明星脸。此外,一些剧本太过单薄,也只能靠打明星牌支撑。“被公认的明星就那么些,找他拍戏的多了,自然有底气抬高身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片人说,以前演职人员费用只占成本的三分之一,现在这一比例已攀升至50%。花在演员身上的钱多了,布景、制作的费用自然降低,最终影响到剧的质量。而一些演员由于接活太多,往往拍戏间隙还会去接拍别的戏,既延误工期也影响发挥。陈冬冬笑言,制片人如今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尽快以合理的价格签到想要的艺人,且用尽办法保证对方坚持到拍摄完毕。

电视台找到一部好剧如同大海捞针

“每年能从送来的剧集里挑出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湖南卫视剧类部宣传主管谢尔奇将自己挑选电视剧的工作形容为“大海捞针”。一面是海量产品,一面却难觅良品,巨大反差再一次凸现制播双方的鸿沟。

是电视台太挑剔?剧本与故事情节、制作团队、演员阵容,是被购片人提及最多的三项标准。相比于以前电视台购买成品的做法,当前不少强势卫视抢占优势资源的竞争触角已经延伸至剧本前期。“每年生产的剧太多了,而且往往题材扎堆,要挑出适合自己平台播出的剧并不容易。”浙江卫视节目购销部主任冯微微认为,当前的电视行业的确有些不理性,也正是这种不理性,造成如今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市场上好剧难寻,一些电视台开始另辟片源,做起了自制剧。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等在内的省级频道走在了前列。“其实只是投资主体变了,制作过程依然不可能绕开影视制作公司独立完成。”唐远清认为,解决鸿沟依然需要制播双方共同努力。

上一篇:书生本色 激荡人生 下一篇:郭氏家族上演《Dal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