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大问题?

时间:2022-10-23 05:46:03

小问题?大问题?

孤僻、任性、胆小、攻击等“问题行为”在不同幼儿园、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纳,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是常见的几则有关儿童“问题行为”的案例,让我们一起看看家长和教师是怎么寻找对策的。

等待起床的小雨

场景一

午睡起床铃响了,小朋友都“唧唧喳喳”开始穿衣服了,只有小雨显得有些特别:他仍然躺在床上,等着老师来帮忙。月月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看,小雨又不起床,是只小懒猪。”“真像一只小懒猪。”“懒猪,懒猪……”小朋友开始起哄了。

老师:小雨一直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妈妈,我知道,他经常说他不喜欢幼儿国,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在家里小雨什么都由爷爷奶奶代劳,他的自理能力很差,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老师:这是个问题,小雨凡事都落在其他孩子后面,我怕长期下去会影响他的自信心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妈妈我们也想提高他的自理能力,好几次提醒爷爷奶奶,但他们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什么都会做了。当我们要求小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就会到爷爷奶奶面前去撒娇。怎么办呢?

分析

由于自理能力差,小雨经常成为小朋友的嘲笑对象,这种状况容易使小雨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他做事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3―4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自理能力差不仅不利于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会影响其精细动作的发展。

建议

祖辈带孩子往往存在包办过多的问题,妈妈不妨多跟爷爷奶奶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尽量多陪伴小雨,以减少他对爷爷奶奶的依赖,同时,尽量不要在爷爷奶奶面前要求小雨做事,避免小雨将爷爷奶奶当作后盾。

积极鼓励。为孩子制定一个表格,对孩子好的表现加以奖励,如吃饭不用大人喂,奖励一颗小五星;饭桌上不掉饭粒,加一颗小五星。如果表格里贴满了小五星,就满足孩子一个愿望。

家园沟通。家长和老师要经常沟通,及时鼓励小雨的进步。对需要帮助的方面给小雨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机会,逐步提高他的自理能力。

经常离开座位的豆豆

场景二

老师讲故事的时候,豆豆不时地离开座位,他一会儿去娃娃家,一会儿到图书角,还故意发出各种声音。

妈妈:豆豆在家里很难管,他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

老师:我也正想找你们沟通,豆豆在幼儿园也有这种情况。你们平时对豆豆要求很严吗?

妈妈:他爸爸一点都不惯孩子,豆豆要是不听话,他就大声训他。

老师:3~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一味用呵斥或者命令的方式来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妈妈:是的,豆豆的脾气是越训越犟了。我就反对豆豆爸爸的这种做法。

老师:当豆豆没有按照爸爸的要求把事情做好的时候,你采取什么态度?

妈妈:我很若急,怕豆豆又要挨骂,有时就帮他做了。

老师:我觉得问题就在这里。你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爸爸非常严厉,你又非常迁就,时间长了,豆豆就不知道到底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分析

因为对父母不一致要求的无所适从以及对家长权威的逆反心理,豆豆在家里和幼儿园里都成了一个缺乏规则意识的“难管”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豆豆的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态度,帮助豆豆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建议

避免使用指令性语言,尽量用温和的商量语气。如叫正在玩玩具的豆豆吃饭可以这样说:”要吃饭了,让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

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说明理由。如要求孩子多唱白开水,家长就要说明白开水是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而饮料里面的糖分会让牙齿长蛀虫。

有限选择法。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尽量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机会。如要求孩子刷牙时说:“豆豆,你喜欢用红颜色的杯子,还是黄颜色的杯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乐于从中作出选择,而不是任性地反抗。

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保持一致,使双方都在孩子面前建立起应有的威信。

家园沟通,使孩子形成的良好习惯能在家园之间迁移,从而得到巩固。

没有朋友的雯雯

场景三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们都在“娃娃家”兴高采烈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只有雯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她好像对大家的游戏一点都不感兴趣。

老师:雯雯在幼儿园老是一个人玩,我希望她有更多的朋友,那样她会更快乐。她在家里有好朋友吗,

妈妈回到家里更没朋友了,单元房都是独门独户的,邻居都不太来往。好在雯雯比较内向,她挺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画画、搭积木什么的。

老师 你们平时不带雯雯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吗?

妈妈 我带她去参加单位举行的集体活动时,她总是不争气,不愿意向叔叔阿姨们问好,我都觉得难为情了。

老师:所以,内向的孩子越是需要锻炼咽。雯雯在家里跟你们沟通多吗?

妈妈:不是太多,不用她开口我就知道她需要什么。

分析

由于封闭的居住环境,雯雯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由于缺少交往技巧,雯雯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再加上父母凡事包办,雯雯连与父母交流的机会都被剥夺了。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使雯雯无法进入同龄孩子的群体,难以形成应有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她本来就内向的性格更加孤僻。建议

建议

不要凡事包办。父母要给孩子主动提要求的机会,增加亲子间的交流。

为孩子提供当众发言或者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家庭聚会的时候,鼓励她给大家唱首歌。提醒家人和好友及时表扬雯雯的自我表现,增强她的自信心。

教给孩子必要的交往技巧。如带孩子看望亲友长辈前,教她必要的礼貌用语;鼓励她接待来访的客人,教给她一些请坐、倒茶等会客礼仪。

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聚会、做游戏,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玩具、食物招待小朋友。

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参加一些学习班,增加孩子跟同龄人交往的机会。

这是我喜欢的

场景四

孩子们都在图书角看书,壮壮来了,他一把抢过军军手中的那本《小熊维尼》说:“这是我喜欢的。”旁边的小朋友都叫起来了:“抢书喽!抢书喽!”

老师:壮壮像个小霸王,他认为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就应该是他的。

妈妈:这孩子在家里也很霸道,什么

东西都要他先来。

老师:他要什么你们就给什么吗?

妈妈:我们也不想给他。但是他又哭又闹的实在心烦,只好满足他了。

老师:这种做法只会助长他的任性。

妈妈:我们现在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他现在连爷爷奶奶都敢支使了呢。

老师:是不是爷爷奶奶也宠着他啊?

妈妈:是啊,我们告诉壮壮要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但老人倒认为这是他们的孙子有本事,将来不会受人欺负呢!

分析

祖辈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全家对壮壮的过度宠爱和迁就,强化了壮壮的自我意识,使他形成了强烈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过度蛇以自我为中心将导致孩子思想狭隘、自私,和人交往时骄横任性、好逞强,往往被同龄人孤立,逐渐成为不受欢迎的儿童,最终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建议

延迟满足。比如爸爸可以告诉壮壮:“如果每天从幼儿园回家都向爷爷奶奶问好,两个星期以后就奖励一辆玩具汽车。”延迟满足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教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与人平等、和谐相处,使他体验到别人的价值,逐步学会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

避免使孩子成为全家关注的焦点。家长要告诉孩子:家里的每个人都呈平等的,所有的东西每人都应该有一份。避免孩子吃“独食”。

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孔融让梨》等传统故事对孩子有良好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体会与人分享的快乐。

移情的方法。当孩子将玩具据为已有,不与小朋友分享的时候,家长要提醒孩子:如果别人的玩具也不给你玩,你会怎么想呢,逐渐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拒绝上幼儿园

场景五

早晨妈妈把妍君送到幼儿园,可是妍君拉着妈妈的手就是不让妈妈走,还边哭边说:“我不要在幼儿园,我要跟你去上班。”

妈妈;每天早晨来幼儿园之前,妍君都要在家里大哭一场,非要跟我上班去不可。

老师:每次你走了之后,她都要哭很久,带她去游戏也不去。

妈妈:上幼儿园之前,妍君住在外婆家,我每周去看她一次。每次临走,她都要大哭一次。

分析

由于从小没有和母亲建立起持久稳定的感情连接,妍君形成了不安全依恋关系,她总是缺乏应有的安全感,不愿意去探究周围的新鲜事物,不愿与别人接触,怕做游戏,缺乏自信心和对别人的信任感。

建议

参加各种亲子活动。亲子机构的人员和设施与幼儿园有相类似的地方,这种熟悉的感觉可以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惧。

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增加同伴间的互动,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让孩子逐渐喜欢和幼儿国小朋友在一起。

家园沟通。家长尽早把孩子的生活习性告诉老师,让老师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使孩子把依恋对象转移到教师身上。

“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只要教师和家长保持正确的心态,经常就孩子的问题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缺点,使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家园之间迁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儿子的“多多” 下一篇:动不动就哭的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