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场职工到城市市民

时间:2022-10-23 05:26:15

从团场职工到城市市民

188团3连距离北屯仅两公里。

前不久,记者来到这个连队。顺着沥青路前行,只见许多职工家的院门都敞开着,有的门前停着运货车辆,有的院里摆满了货箱。

“这和以往相比,完全是两种景象。”3连指导员张红感叹道。

3连以前是一个农业连队,土地是职工们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命根子。在张红的记忆里,职工家的院子里,大多摆放着各种农机具,富裕一些的职工家门口则停放着大马力机车。

“白天,职工们大部分都在地里忙活,家里的大门都紧锁着。”张红说,有时要传达团里的文件,只能等到晚上。

如今,188团已经被纳入北屯城区的规划当中。

“被纳入城市后,职工的身份也将随之发生转变。”188团副政委周江民坦言,刚开始,团、连领导还有些担心,害怕职工们的观念转不过弯儿来。然而,职工们超前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令他们咂舌。

“连里90%的职工很早就利用城郊优势开商店、贩蔬菜、卖水产,有的职工已经把业务拓展到了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年收入10万余元。”张红说。

张建夫妻俩就是如此。

他俩都是3连的职工,有身份地70多亩。前些年,一家人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土地上。

“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下来,别说去乌鲁木齐了,就连附近的几个县市都很少去!”张建回忆道。

2009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张建瞅准了北屯即将建市这一机遇。做起了建材生意。

“这一年下来,能收入20多万元哩!”张建说,因为生意红火,他在北屯购置了一套楼房的同时,又买了一辆小轿车。每天早晨起床后,他会出去跑跑步。晚上回家后,他会带上妻子和孩子在城区内的街道和广场散步。没事的时候,一家人还会开车外出旅游。

今年年初,张建投入80余万元,在北屯办起了一家陶粒砌块厂。

“我们主要生产陶粒砌块,用于建筑物顶层保温。”张建说,厂子已经开始生产。并且已经和客户签订了2000多立方米的购销合同。

“以后,我们一家也是城市人了。随着北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张建信心满怀地说。

刘凤兰是3连的一名老职工。当她得知连队被纳入北屯新区的规划当中后,既失落又高兴。

失落的是,她以前每年承包100多亩地,种植打瓜、哈密瓜、花豆,收入近7万元。如今,让她离开与自己相伴了几十年的土地,还有些恋恋不舍。

高兴的是,她即将成为一名城市市民,过上期待已久的城市生活。“空闲时间,咱也可以和城里的老年人一样跳跳舞、打打球啦!”

2010年6月,刘凤兰试着把自家60多平方米的住房滕出一大半,开起了“农家乐”,主要以餐饮为主。

“没想到,来‘农家乐’的顾客还真不少哩!”刘凤兰高兴得合不拢嘴。

到了年底,刘凤兰一算账,着实吃了一惊:半年纯收入近4万元!

当时,刘风兰创造的“奇迹”在连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许多职工都羡慕不已。

可是,刘凤兰并不满足于现状。在她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让自己的“农家乐”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

“以前,这里80平方米的房子4万元都卖不出去:现在,20万元许多职工还不愿意卖。”张红说。

和3连不同,因为12连的耕地土壤含碱量高,土层薄,许多职工主要靠到外地承包土地挣钱。

“得知我们连被纳入城市规划当中,许多职工都返回了连队,准备抓住这个机遇大干一场。”12连职工邵宪生说,他以前主要在沙湾、玛纳斯等地承包土地。

2010年年初,邵宪生返回连队,和其他职工合伙投入2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育肥圈,养了200多头牛。

“每天来看牛的客户不少,许多牛还没到出栏的时间就被预定了!”邵宪生说,“今后,北屯市民的餐桌上肯定有我们的牛肉!”

正说着,他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连里通过短信方式发给职工们的一些招聘信息。

今年4月15日,邵宪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汇利有限责任公司招收餐饮、客房服务员,年龄18岁至35岁;月工资1400元至1500元。

“主要是为了帮助职工转变致富观念,开拓致富渠道。”12连连长魏建江说,“职工们的消息有时可比我们灵通得多,这不,连里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职工在北屯买了商品房和商铺。”

在北屯的城市规划中,不只是188团,183团、187团也被纳入其中。

何进忠是187团3连的养殖户。前些年,他根据市场需要,科学饲养鸵鸟,年收入七八万元。

“从电视上得知,我们团也被纳入北屯的城市规划了,我高兴得一夜都没睡着觉!”何进忠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0年年初,他通过市场考察,聘请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他养殖鸵鸟和开发鸵鸟系列产品。

5月8日,他在北屯办起了一家鸵鸟料理店,主要经营鸵鸟肉汤、鸵鸟蛋羹、炖鸵鸟脖、鸵鸟生肝、鸵鸟生胗、炖鸵鸟爪等8个系列的食品。

由于菜肴味道鲜美,服务周到,前来消费的顾客络绎不绝。除去费用,他每月收入万余元。

8月8日,他在北屯成吉思汗文化旅游区东大门附近。开了一家鸵鸟特色“农家乐”。

洁白的毡房、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生意越做越红火。

2010年,他经营的两家店面纯收入达10万元。

今年,他把开发销售鸵鸟蛋工艺品与经营鸵鸟“农家乐”结合起来,力争年底实现纯收入20万元。

陈代新是187团3连的一名退休职工。

“原计划在内地买上一套房子,到那边居住。”陈代新说,在连队,和他有着同样打算的老年人不在少数。

如今,他已经放弃了这个念头。

“这两年,团里和连里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道路硬了、房屋亮了、环境美了。今后北屯发展得越来越快,我们的晚年生活也会丰富起来。”

“我们就是要让边陲的几代军垦人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姚新民坚定地说。

摄影卢友东张文成

上一篇:从管理团场到经营城市 下一篇:真情无价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