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生活

时间:2022-10-23 05:05:18

大数据下的生活

先生洗车吗?免费的!”

“好呀,洗洗呗。”

“您的爱车6个月前做的保养,现在应该做了;3年前换的轮胎也差不多到时间了,还有,上个月您出了一次追尾事故,是否需要检查一下悬架?”

“你怎么知道的?”

“下周您会开车出远门,需要我们给您做全面的检查么?您昨天在网上找的玻璃水我们店正好有,需要加一瓶么?您的孩子满5岁了吧,这个安全座椅已经不适合了,考虑换一个么?”

“你是谁?谁派你来的?”

不要以为这样的对话只出现在科幻小说里,在这个数据共享的时代,不夸张地说,你所有的信息已经暴露在无形的庞大数据市场里,任何人只要有需求都可以从这个数据市场拿到有价值的个人数据,更有针对性地推销产品。

以前看过一部好莱坞电影,大致意思是说美国开发出一个超级电脑,可以通过全球的摄像头搜集每个人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最后这台电脑不听话了,差点把人类Game over。当然结局还是人类战胜了计算机,这也透露了一个信息,你在哪,做了什么,想做什么其实都不再是秘密,影片用摄像头这个通道表达了大数据的威力,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通道把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通过大数据的形式上传到云端,形成一个数以亿计的数据市场。同时也会有专门的计算模型分析这些数据,卖给付费的商家,直接进行精准推送。举个例子,有没有发现昨天你在某宝上搜索的商品,今天就会出现在你打开的某狐的首页广告栏上,这只是冰山一角,这也是为何BAT们砸下大笔金钱拓展用户的目的,抓取每个用户的数据才是这些大公司最感兴趣的事。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大数据的威力还没有体现出来,无论是生产、销售,后市场,基本上都在传统销售渠道里苦苦挣扎,办个车展,做个路演,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厂家通过数据市场里面抓取到的用户保险信息,消费信息,家庭住址,出行频率等,通过数据模型计算出哪些人有购买实力,有品牌倾向,有换车需求,再对这些用户进行精准营销,所达到的效果,付出的成本将会比现有模式更加划算。

同样,在后市场领域,当用户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轮胎,音响,隔音,导航等都会成为有可能选购的商品,谁会买轮胎,谁又会装导航,大数据会精准地告诉你,作为商家,只需要把自己的产品传递给有购买需求的用户,避免不必要的宣传成本,事倍功半。

对于媒体,虽然我们传播信息和内容,但是对于受众尚不了解,他们喜欢看什么,内容停留时间,对板式的喜好,对图片的要求,是否需要互动等都不清楚。如果我们能抓取到忠实读者和新读者的不同需求,也会对杂志内容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厂家的商业投放也更加精确。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数据是把双刃剑,既然享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便捷和效率,也要付出个人信息的透明化。除非你不上网,不用手机,不看电视,否则你的所有信息就在那里,大海里的一滴水,只要有需求,其他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把你找到。与其一味拒绝,不如坦然面对,下次再有人准确地告诉你昨晚你去哪Happy的时候,不要太惊讶,没准他能给你打折。

上一篇:让农村小学生的笑容不再羞涩和神秘 下一篇:改名后的聚力 如何改变尴尬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