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视障学生音乐课中的艺术性

时间:2022-10-23 04:47:11

“说”在视障学生音乐课中的艺术性

摘 要:对于视力残疾、有障碍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抱怨自己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是他们会说,上天给予的他们比起常人不一般的能力――听觉能力!他们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他们敏锐的听觉。这种听觉能力要求我们音乐教师,特别是作为视障学生的音乐教师,对于“说”来说,是要求很高的,也是非常严密的! “说”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

关键词:视障学生 音乐课 说 艺术性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每个人总会有某些方面不完美,有的人会抱怨自己长得不够高,有的人会抱怨自己不够聪明,有的人会抱怨自己不够富有,有的人会抱怨社会对他的不公平......但是对于视力残疾、有障碍的人来说,他们也会抱怨自己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是他们会说,上天给予的他们比起常人不一般的能力――听觉能力!他们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他们敏锐的听觉。这种听觉能力要求我们音乐教师,特别是作为视障学生的音乐教师,对于“说”来说,是要求很高的,也是非常严密的!

“说”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视障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一、准确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用最确切、恰当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即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视障学生获取知识。特别是对于视障的学生,他们由于视力损失或丧失的程度不同,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话语法不规范,就会造成词不达意、语无伦次,从而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节拍”与“节奏”,“山歌”与“小调”,生活中的“快节奏”与音乐中的“节奏紧凑”等等,教师一定要咬文嚼字,不能相差一个字。言之无物、似是而非的语言是不受视障视障学生欢迎的。

所谓简练,就是在教学中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由于教材内容繁多,教师不能被点滴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这也讲,那也抓,而要讲其所当讲,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

二、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视障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视障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视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视障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三、幽默风趣

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学语言中的盐,它可以吊出语言中的百味,可以调节视障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视障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视障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视障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

四、情深意切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教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表情,都会让善解人意的视障学生心领神会。教师如果向视障学生发出各种教学信息时,情感不是诚挚深沉,而是麻木不仁,那么就很难激活视障学生审美心理感受中的情感功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善于捕捉适当的教育时机表达自己的感情,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注入情深意切的教学语言,才能象磁铁一样具有吸引力,触动视障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颤动和共鸣,拨动视障学生微妙的音乐审美情思,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听觉能力在视障学生的的人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远距离”感觉,尤其是当视障学生受困于生活的各种限制时,他们需要靠其他功能来替代视觉功能,以弥补他所需要却无法接收的完整讯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从外界所得到的讯息也可能由听觉来获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语言的精炼和情境的教学的提高。让我们用语言与视障学生交流,描绘这个世界,使视障学生用听觉建立起一座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音乐心理学》 张凯 著

[2]《音乐新课程与示范教学案例》金亚文 著

[3]《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杂志

[4]《课堂教学 临床指导》柳夕浪 著

上一篇:高中语文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下一篇: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