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23 04:34:26

刍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做法,更新教学理念,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课堂教学活动勇于拓展创新,开拓几块挑战应试教学、超越应试教学的“实验田”:①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②以调动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③以自由表达突破陈旧的应试作文;④以师生对话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实践告诉我,课改最关键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必须从轻“情感熏陶”转变到注重“知”“情”统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变“竞争”为合作,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与各科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建立这种新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它普遍存在以下六个偏向:①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②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③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④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⑤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⑥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做法,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

一、以扩展阅读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扩展语文阅读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假期课外阅读,一是日常课外阅读。从2012暑假开始,我都给学生留了比较丰富的课外阅读作业,共有中外名著4部、《古文观止》12篇、唐诗宋词鉴赏文章13篇。名著只要求泛读,不做检测;古文和诗词鉴赏则要求精读,并做考查。日常课外阅读,我们选择了《中学生阅读》为教材。教读篇大概有三类:《中华名句》,要求语文课前常常背诵;《论语》简易本阅读,学生独立完成,我给予点拨;语体文阅读有《高中生》《学生、社会、家庭》杂志。这些语体文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材料,选作补充教材,先练后讲。我还组织学生订阅了《杂文报》,补充了周国平的《救世与自救》;配合学习《琐忆》,补充了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的《大哲与大洁》。

选读名著的好处,从思想上说,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选读文言文训练的好处,在于促进课本知识迁移,增强文言语感;选读语体文训练的好处,在于加大习题难度,刺激学生现代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那些针砭时弊或领导标新的时文佳作,又为学生的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了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

二、以调动学生发言突破被动的学习观念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交流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交流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纪学生。

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历来是各科老师最头疼的难题。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只顾搞满堂灌,只顾用“题海战术”狂轰滥炸,根本不屑考虑如何在45分钟内有计划、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的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面。

要想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除课堂教学中的这个顽症痼疾;而要根除这个顽症痼疾,仅仅靠具体的教学设计,如提问什么、如何提问等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动大手术。为此,我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热情和极大的耐心,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战胜自我的勇气。我在《课堂发言先谴队宣言》的演讲中,充分论述了课堂发言的好处,深刻剖析了不敢发言的病根。同学们听罢,心悦诚服,热血沸腾,无一例外地报名参加了“先谴队”,课堂上很快出现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潮。但是,为了克服旧习惯的强大惰性力,使热潮不致降温,还必须建立课堂发言的竞争机制:每周六由队长调查队员在各科课堂的举手次数(自己随堂记录),排出名次,下周一由老师当众成绩并做讲评,期末将课堂发言成绩记入档案。自从开展“每周一评”的活动以来,语文和其它各科的课堂发言就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局面。第1周评比,人均举手不足10次,最后一周评比,已高达60次之多。

“课堂发言先遣队”的建立和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和学生突破了“一切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应试观念的束缚,从“举手发言”这一看起来小做起来难的环节出发,树立了一种崭新的学习观念:①既求应试分数高,又求品学素质好;②志如高山百丈松,行似平原一寸草;③不做填鸭等人喂,要学饿虎自求饱;④羞做课堂缩头龟,敢当发言出头鸟。

这种学习观念,目标是求全的,原则是务实的,态度是主动的,心理是强健的。如果树立这种新观念,养成这种新学风,就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就能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变成全面提高素质的训练场。

三、以自由表达突破陈旧的应试作文

1.鼓励学生写“放手文”,不加任何限制。写得好的奖励。这叫“山坡放羊法”。

2.每次作文形式可以多样。可以课堂讲话,可以书面形式,也可以发到我的邮箱。这叫“遍地开花法”。

3.学生可以摘抄或转摘好的文章,但要加以评点。这叫“取石攻玉法”。

这样做,学生自由了,他们乐意作文,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个性了。

四、以主动学习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实实在在的一言堂,老师说了算。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接受器。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我坚持以学生主动学习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我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设计了主动式教学计划。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主动学习,有效交流,首先,我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①认真阅读文本;②了解每段大意;③了解全文的中心论点;④查阅比尔盖次和李嘉诚的人生经历;⑤对自己的父母做一个访问,访问的内容是父母各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于让学生有了充分的交流资源或阅内存,这堂课的师生对话很成功。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求知的人。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真正感受了自主学习的无穷乐趣,当然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在主动式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点拨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主动就只是形式,学生并无收获。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上一篇:巧用英语歌谣教学 下一篇: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