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歌声唱出了生命的奇迹

时间:2022-10-23 04:22:32

音乐缓缓地响起,一位神采奕奕,看上去起码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十年的老人站在舞台中央,开始演唱《爱的奉献》。顿时,字准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声感染了全场每一位听众,台下不时地传出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不久前在南京市秦淮区平江府广场举行的“关爱健康、珍爱生命”演出的一幕。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台上这位曾是“大学才女”的歌手马雪青,在历经40年的风吹雨打,两度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到了花甲之年,突然奇迹般地成为新世纪、新阶段誉满秦淮的“社区歌星”,就像一朵重新开放的鲜花,盎发风采;就像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光彩照人。

马雪青出生在南京城南一个依河傍水的秦淮人家。底蕴丰厚的秦淮文化自小就孕育了她的音乐天赋。从小学时代起,她便喜欢上了吹箫,拉胡琴,也喜欢听人唱歌。八岁那年看到别人拉胡琴,她被深深吸引,回到家就用两根筷子绑成一个十字架型。筷子一端插入一只圆圆的萝节中算是琴筒当起二胡,往腿就一放,就边拉边唱起来,惹得大家笑痛了肚皮,连夸“聪明”。看见邻居吹箫,她又听入了迷,就把家中撑蚊帐用的细竹竿取出来锯断。用烧红的铁钉烫穿几个小孔,就当起箫来。也许她的行为感动了那个吹萧的叔叔,搬家时就索性把那只箫留给了她。她很珍惜,把那只普普通通的半口箫一直保留到现在。她1960年考入扬州师院中文系(今扬州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担任了学生会文娱部长和院民乐队的副队长。记得有一次学院里举行文娱演出,服饰淡雅,身姿秀美的马雪青,手持长箫,端坐在舞台一角,为独舞《春江花月夜》伴奏,那悠扬而美妙的箫声将我们带入了一种如醉如痴的艺术境界,使我们得到了一次十分高雅的艺术享受。演出结束,余音绕梁。几十年过去了,仿佛至今犹在耳畔回响。

1964年,马雪青毕业分配到回宁担任南京财经学校语文教师。正当她积极寻找机会,准备在业余充分展示自己艺术才华之时,史无前例的开始了。马雪青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成为“接受再教育”的对象。

那年,马雪青刚刚休完产假上班,就冒着秋凉,与教师们一起去挑河泥。结果,受了风寒,患上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浑身疼痛,不能站立,去医院时上下楼梯都要由爱人背送。更糟糕的是,由于风寒钻心,不久她又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1983年,病情突然恶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不得不赴上海手术。手术后医生坦率地告诉她,生命的终期只有6年。可她不信这个邪,仍然坚持教学、工作,居然顽强地活了15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1998年,马雪青的心脏病又一次发作,手、脸、唇一片青紫,白天不思饮食,夜里无法睡眠,两条腿水肿得就像小钢炮。1米60的身高,体重不足80斤,皮包骨头的臀部,连打针的护士都不忍心往下戳针头了。经检查,不仅拓宽后的二尖瓣彻底坏死,还增加了一些新毛病,必须开刀做心脏换瓣手术。但由于病情复杂且年龄过大,手术的难度就更大,危险性也更高,死神又一次向她袭来。面对几家医院心外科建议“出院回家,保守疗法,多活几年”的决定,她又不信这个邪,心想丈夫已在多年前因车祸先她而去,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她已无所牵挂,她不能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活着。她相信祖国的医学,说如果手术失败了就算是为医学提供点经验积累吧。在单位领导和许多好心人的支持下,尤其是她得到了丈夫生前几位好友的出面帮助,她获得著名心外科专家的亲自主刀。她怎么也忘不了98年9月12号是她生与死到了搏斗的最后时刻了:一个濒于死亡骨瘦如柴的老人,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被护士一步步地向手术室推去。在她与前来守望的人挥手道别之间,那异口同声的期盼,那一句句衷心祝愿的话语,面对人间一片真情,她流出了眼泪。她更加坚定了与命运抗争、战胜死亡的决心,一定要活着回来!手术室里主刀医师景华教授问她“怕不怕?”她笑笑说:“有这么好的白衣天使主刀开道,死神也望而却步,我也一定会胜利归来!”

马雪青就是这样乐观地对待疾病,对待生死,勇敢地又一次闯过了鬼门关,迎来了一个新的人生!

出院那天,阳光明媚,马雪青跨出医院大门的刹那间,真有一种返老还童,转世投胎的感觉!她深深地感到:健康对于人类,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太重要了!

新生使她心中充满了对白衣天使、对世上一切助人为乐的好人的感激,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与梦幻;她默默地许下了一个誓愿,她要用这条新生命,做出出色的成绩来回报恩人,回报社会,也让自己的晚年活得更充实、更美丽。

手术后在家休养期间,她每听到一首好听的歌都激动不已,甚至觉得浑身都舒畅。她还惊喜地发现自己有一双天赋的“音乐耳朵”和音质纯亮的嗓子。于是她蒙动了唱歌之心,她买回很多碟片,跟着碟片学起唱歌来。一支好歌她总要反复听上一百多遍,唱上几十遍,直到满意为止。渐渐地从上门来听唱歌的亲朋好友嘴里听到的夸奖越来越多,许多老同事、老邻居都诧异地说:“真没想到,和你认识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你歌会唱得这么好啊!”还有人说:“你的歌可以上台去演唱了。”在大家的鼓励、怂勇下,不久她毅然报名参加了秦淮区举办的一次“文娱演出”的节目选拔。演出那天,她偷偷看了台下一眼,天啊,竟有这么多人!她心里犯起了嘀咕,甚至真怪自己太莽撞不该来。这时只听主持人介绍道:“下一个节目演唱者是一位业余的六十高龄的老人。说起她的经历,令人震惊、钦佩。现在、就请她上台为大家一展歌喉与风采!”主持人的一番话,观众的热烈掌声给了她无限的鼓舞,她拿起话筒,伴着音乐的旋律轻松地走到台前。说也奇怪,此时的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胆怯了。忘情的歌声未落,台下已是掌声四起。老邻居洪女士热情地跑上台,向她献了一束鲜花,说道:“马老,你真行啊”!

面对鲜花与掌声,她激动得热泪盈眶。面对荣誉,马雪青想到既然群众喜欢我的歌,既然我的歌声能为群众带来欢乐,我就要唱出更多好歌献给大家。于是她拜师求教。在三位声乐专家热情指导和无偿帮助下,她不分严寒酷暑刻苦练唱。她还在家里多次办起“个人独唱会”,广泛听取意见。一次她唱完歌,打开门,出现在眼前的景象顿时让她愣住了。她看见外面的走廊上、楼梯口、窗子下面都站着人在听她唱歌,她感动极了,决定把歌声带到更大的空间,让更多的人一起快乐!

一次在中华门街道演出,天下起了雨,撑着伞来看演出的人很少,可她们仍然冒着风雨为群众做了热情洋溢的演出。还有那次在夫子庙街道演出,偌大的夫子庙广场,舞台下面人头攒动,演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汗流浃背,把一支支歌舞节目送到每个观众的心里。对待演唱,她的态度是哪里需要,她

就去,只要大家快乐,她就快乐。

马雪青除了唱歌还为当地社区编写了“开源社区之歌”。社区有了自己的歌,群众可以歌唱自己的社区,这可是全国首例啊!不久,她的“歌”被区委宣传部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节目推荐给南京市电视台夺冠栏目。在这次电视比赛中,马雪青从两百多个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南京社区文化精英大奖赛”十佳第一名的殊荣。在电视台举行颁奖大会那天,她走上舞台,站在十个领奖者首位的时候,她手捧鲜花和奖牌,心潮澎湃。她紧咬嘴唇,眼里闪动着无限感激的泪花……此刻她心里想到的是使她再生的白衣天使,是为她展示才艺提供机遇的秦淮区领导和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街道办负责同志,是她的专业指导老师和一些真情相助的挚友。她要用歌声告诉所有呵护她的人:重获新生的马雪青已用她那特有的方式,放声歌唱,创造生命的奇迹,报效社会了!

从此她不仅在街道、社区、舞台、荧屏上唱,她还把歌声送到医院送进病房,她要为那些正在与病魔抗争的病友送去信心和力量。有次在医院胸科病房,她的一曲“祝你平安”和“爱的奉献”唱得连躺着的重病号都撑着下了床,专心听她的唱歌。一位80多岁的老人听完歌,用他那双干枯、颤抖的手紧紧握住马雪青的手说道:“我以为这辈子只能在医院等死,不会再有快乐了,今天听了你的歌,我真高兴极了……”有个小病号跑上前来说:“奶奶,我听了你唱歌,我糖都没要就把药吃下去了,你的歌太棒了,我长大也要学唱歌……”她就是这样默默地做着平凡却并不简单的事。

2003年12月20日,她还有幸应邀与文艺界知名人士吕良伟、黄安、变脸王韦嘉同台演唱。回想起6年前她住院的那段日子,随着的逐渐退尽,缝合伤口的线也越来越干、越拉越紧,稍有触动就疼得钻心。所以许多术后病人总是整天猫着腰,勾着背,护着疼。但马雪青不是这样,她说:死神都已战胜了,还怕这点疼痛吗?既然术后的“活动”对健康恢复十分重要,就应该按医护人员的要求去做。所以她带头做起伸臂挺胸,大声咳嗽等轻微活动,她的这种精神毅力当时还带动了不少的病人。也许苍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拥有了今天的健康和歌声中那种令人不可置信的充足的元气、中气。今年以来她受到了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其中包括《南京日报》、《扬子晚报》、《晨报》、《秦淮文韵》、安徽《华厦》杂志、扛苏《莫愁》、江苏卫视等。人们都说她的歌已不再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演唱,她是用生命在歌唱,“歌”已成了她信心的体现,搏斗的记载,顽强地再现生命的强音!

如今,她面对“迟来的艺术青春”正努力挖掘自身最大的优势与潜力。她怀揣着一个更大的目标,她要努力登上“6+1”“夕阳红”的舞台,在那里唱亮她心中的歌,展示时代老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晚年的幸福情景。她还要告诉人们:因为健康,她才拥有今天的歌声,只有人人都健康,世界才更加精彩辉煌!

上一篇:树立科学的大养生观 下一篇:高举生命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