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措施的研究

时间:2022-10-23 04:18:11

对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措施的研究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因此,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市政道路施工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措施

某市政道路等级为城市沥青混凝土主干道。标准轴载100KN;设计年限累计标准轴次在800万次/车道;计算行车速度:50KM/H;抗震标准7度;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A。

1、路基工程

(1)路基碾压

路基碾压采用振捣式压路机配合钢轮静压路机使用,压实遍数根据测试资料确定。

(2)检测:路基碾压后进行宽度、坡度顶面高程及密实度、弯沉值的测试,均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基层的填筑施工。

(3)路基回填土,分层洒水夯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水泥稳定层施工

依据设计要求机动车道路面水泥稳定层自上而下依次为36CM水泥稳定碎石(二步),18CM厚水泥稳定砂砾(一步)。非机动车道水泥稳定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8CM水泥稳定碎石,18CM厚水泥稳定砂砾。人行道为15CM厚水泥稳定砂砾。

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施工放样:根据设计路基上测设中线及边线,安装钢模板,直线段每10~15m测一点,平曲线段每5~10m 测一点,进行水平测量。

(2)模板的安装与检测:模板采用槽钢当模板,按放线位置支立,随时用水准仪检测,控制位置和高程,模板及支撑应安装牢固,接头要严密。

(3)材料选用:水泥稳定砂砾中的砂砾,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颗粒组成应在表一范围内,均匀系数应大于5。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超过17。水泥稳定粒径较均匀的砂时,宜在砂中加少部分塑性指数小于10的粘性土或石灰土。加上比例可按使混合料的标准干密度接近最大值确定,一般约为20%至40%。其中砾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0%。水泥最小剂量为3%.

(4)拌和:采用搅拌机拌和成混合料用小翻斗车运送施工现场、拌和根据选定的配合比进料,并将拌和料搅拌均匀。

(5)摊铺:摊铺采用ABG325 多功能履带式摊铺机,摊铺宽度可达9m,摊铺速度480m/h。摊铺前路基上的杂物要清除,并均洒一遍清水,以利上下层结合。松铺系数为1.3~1.35,必要时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纵横断面符合要求,厚度均匀一致。在水泥稳定层每天摊铺结束后,在预定的末端,装一条横贯全宽的钢模板,然后进行整型和碾压。第二天,邻接的作业段开始施工时,拆除去钢模板,再摊铺稳定层混合料,其相接处洒水润湿。水泥稳定层施工在分两幅施工时,纵缝要垂直相接,不斜接。具体做法是前一幅施工时,靠中央与另一幅相接的一侧用钢模支撑,然后整型和碾压。当拆除支撑铺筑另一幅时,靠近第一幅的部分,挖除松软的混凝土混合料,然后洒水润湿,再摊铺稳定层并整型、压实。

(6)碾压:混合料摊铺整平后,先用6~8t 压路机进行碾压3~4 遍后再用12t 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重迭1/2 轮宽,后轮超两段的接缝处,碾压到要求的密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保证稳定层表面不受破坏。碾压过程中稳定层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如表面水蒸发较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不洒大水量碾压。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立即翻开重新加适量水泥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在碾压结束之前,进行终平工作,将高出设计高程部分刮除扫出路外,局部低洼之处留待铺筑路面时处理。

(7)养护:在对稳定层进行厚度、宽度、平整度、高程及密实度检测合格即开始养护,采用每天人工经常洒水进行养护,始终保持稳定层表面潮湿,养护期不少于7d。水泥稳定层分层施工时,下层碾压完后经7d 养护期,即可继续铺筑上层。养护期内应封闭交通,以免稳定层表层受损。

3、路缘石安装

水泥稳定层施工完毕,即开始路缘石安装。

(1)路缘石采用高30CM的花岗条石,直线段及半径R大于50M的曲线段,采用长100至75CM路缘石;半径在50M至10M之间的曲线段,采用长50CM的路缘石;半径在2至10米之间的曲线段,采用长15CM的路缘石;半径小于2M的曲线段,采用长20CM的路缘石,立路缘石宽20CM(含1CM折角)。

(2)按设计边线和施工基准线准确地放线钉桩,控制方向和高程。钉桩的桩距,直线段10~15cm,弯道及路口处桩距为1~5m。

(3)路缘石安砌要稳固,做到线段直顺,曲线圆滑,缝宽约0.3cm。路沿石安彻完毕后,对缘石的顶面高程,直顺度,相邻块高差,缝宽等检测。

(4)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立模浇筑缘石后背水泥混凝土,并保证混凝土的宽度、高度与设计一致。

4、沥青路面施工

本标段机动车道路面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8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1)准备工作: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将水泥稳定层的杂物清理干净,稳定层破损,坑洞等应及时修补平整,检查路平石、缘石、检查井、进水井盖及其他构筑物是否安装稳固,若存在问题,局部予以处理。

(2)测量放样:沥青路面的高程可在已砌筑的路缘石标明沥青碎石层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高程,交叉路口或喇叭口应设指示桩来控制高程。

(3)材料:采用石油沥青作为结合料,其性能应符合三大指标要求。石料采用坚韧、无风化,清洁碎石或砾石作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级配,抗压强度大于800kg/cm2,云母泥土等杂质含量小于2%,针状、片状颗含小于10%,吸水率小于3%,砂采用颗粒坚韧无风化且有适当级配组成的粗砂或中砂作填充材料,最大粒径小于5mm,含量少于5%,石屑采用坚硬、洁净带有棱角的石屑,最大粒径小于10mm,含0.07mm 以下的粉料不超过5%,石粉空隙率不小于45%,细度应全部通过100 号筛0.075~0.005mm 的颗粒含量应占总重的80-90%。

上一篇:基于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造价控制管理问题分析与... 下一篇: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