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孩子的教育启示

时间:2022-10-23 03:09:56

“放养”孩子的教育启示

我们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寒假时把四岁多的小姑娘送到了在鄂托克旗牧区的爷爷奶奶家。那里的冬天很荒凉,只有枯草、黄沙为伴,今年雪大,一眼望去,只有茫茫雪原。陪伴孩子的除了爷爷奶奶,就剩下了牛和羊。小姑娘几天下来,就变得脏兮兮的,因为总是抱着羊羔玩儿,身上也会有羊粪的味道。可即便如此,一点也没有影响小姑娘快乐的牧场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都在草场上闲逛,玩草、玩沙、奔跑,和牛羊们打招呼,跟奶奶一起给母羊接生……她发现不是所有的羊都是喜羊羊,山羊就跟它不一样。在雪地里来回跑、跳,一个人刨土坑玩儿,没有什么玩具,也没什么电子产品,可她就是玩儿不够。中途去看她的姑姑对此不以为然,责怪爷爷奶奶不好好管孩子,还督促孩子的妈妈快把孩子接回城里。

假期结束后女孩回到家,妈妈发现了孩子的变化:首先是胆子很大,没有什么害怕的。有时候妈妈因为天黑不敢出去,让爸爸陪同,她竟然自告奋勇地说:“妈妈,我不怕,我陪你去。”其次,就是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活动,想看书就自己去看了,还给妈妈提建议,再买一些有关草原、牛羊的书。再就是慢慢独立起来的孩子,不烦父母,也不特别需要家长的陪伴,进入了一种很自在、很自主的生活状态。

无独有偶,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一个孩子,她妈妈坚持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满足她对玩儿的需求。放学后,陪她在幼儿园自由、尽情地玩耍,周六日,基本是在户外活动,即便就她一个人也玩儿得非常开心。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是所有的活动都参加,一些高难度的活动男孩子不敢的她也敢,积极、活跃、阳光,内在的规则感也非常好,很会跟不同性格的小朋友相处。回到家,在很多事情上都很有主见。唯独与别的孩子不同的是,她不愿意参加各种辅导班,不想学什么东西。在一些大人眼里,这个女孩子不像个女孩子,什么也不学。她的妈妈也因此被家人批评,甚至孩子的爸爸也不理解,怪怨妈妈不让孩子学东西,自由得没样子了。

这两个女孩子,在某些情况下,有点像“野孩子”,无拘无束,不愿做大人眼里所谓的正事,就想自在地“瞎玩儿”。但更多的,也是让我们异常惊喜的,是她们的独立与自主,她们内在的开朗与无惧,以及她们会自然地内化并遵守规则。这些在很多孩子身上已缺失的东西,她们就在自由玩耍中获得了。但因为不一样,也让他们周围的亲人们担心:这样下去,孩子学不好、跟不上别的孩子该怎么办?因为这两个孩子还小,虽然我和她们的妈妈一样充满信心,但毕竟还没能通过事实证明,而只是这样介绍这两个孩子的案例,也让很多家长接受不了,不敢轻易去尝试。

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反面的例子,在对比中试着去理解和接受。在幼儿园,我们发现,在独生子女群中,胆子小是很普遍的情况,尤其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他被照顾得越周到,孩子越是如此,他们总是缩在大人的身后,这也不敢,那也不敢。一些家长为了克服孩子胆小的毛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去体验早教班,希望通过与更多的人接触,使他们变得胆大一些,但事情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发展,甚至导致了另外的问题――一些上过早教班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后并没有变得更合群,而是更孤单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多年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发现0~3岁是孩子与自己建立关系的时期,借助环境中自然的存在,孩子与之不断互动时,一直在感受着自己,身体、心情、状态,慢慢地,他在收获着属于自己对事物、对环境、对人的判断,他知道自己所见到的是什么,而不是由别人告诉他。这与我们之前一直认为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在努力学习认知外部环境的想法不同,不是认识外在,而是借助外在认识自己!因此,为了帮助孩子,家长不是提供丰富的外部环境,而是应该给孩子可以借助的环境,这个环境不是变来变去的,而是充满秩序的,大自然就是孩子最需要的环境。大自然中的一切,孩子通过自己就能感受到,知道了,就不怕了,怕是源于未知!当孩子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知道自己哪些可以做到,哪些会有难度,哪些经过反复尝试也可以做到,哪些暂时还做不到,他就有了最初的属于自己的自信。正是这个自信,支持孩子尝试着走进社会,主动开始接触其他小朋友及更多的人,并乐在其中。这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顺其自然的过程。但如果孩子早期的发展节奏扰,没能充分满足他对自己的认知,并建立最初的自信,那么孩子是难以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一些行为还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是成人的过度保护、越俎代庖的“照顾”及自以为是的提前被动认知,中断了孩子属于自己的内化生长。孩子无法真的知道而表现出的胆小,正是家长自己造成的,而非天生如此。

人的一生,每个阶段自有其价值,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这是内在的规律,顺其自然说的就是尊重这样的规律,只有顺其自然,才会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无奈,父母、成人总是更相信一路走来的自己,相信着社会普遍的标准,总是不放心让孩子有那么一个阶段完全自由,怕孩子远离主流,怕孩子失去人们普遍重视的东西。其实,成人们不知道自己怕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源于自己的不知道,导致心中没底,自信心不足,对生活焦虑,对未来恐惧的状态,却又在无可奈何中,将同样的东西给了孩子。

这是“野孩子”给我们教育的最大启示。

上一篇:佛山叠蛩乡端午龙舟漂移 下一篇:打赢绿色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