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地区枫香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时间:2022-10-23 03:04:41

宣城地区枫香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摘要 概述宣城市枫香资源分布概况,研究总结枫香育苗、造林、成林管护技术,以为枫香速生丰产高效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枫香;资源分布;育苗;造林;栽培;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60-02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xce)属金缕梅科落叶乔木植物,具有生长快、萌芽力强、耐干旱瘠薄等特点,是喜光深根性树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枫香除用于建筑、医药、香料等行业外,还是上好的食用原料。目前,单靠天然资源已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食用菌生产及园林绿化、用材需要,因此需大力提倡推广人工造林,建立原料林、用材林、快繁林、园林苗木丰产基地。为大力推广枫香壮苗造林丰产培育技术,在宣城地区进行了枫香生物生态习性调查、播种苗培育及造林驯化栽培管护技术的试验研究。

1 宣城市自然概况

宣城市属于皖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夹有岗峦、河谷、平原和小盆地,土壤类型多样,成土母岩为砂岩、板岩、花岗岩及少数灰岩、泥灰岩和紫色砂岩,地带性土壤以第四世纪红土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为主,呈酸性,较适宜南方喜酸性土植物生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 100~2 500 mm,有60%集中在5—8月,年平均气温为15.5~16.0 ℃,1月平均气温为2.3~3.7 ℃,7月平均气温为27.4~28.4 ℃,无霜期长达230~250 d,初霜期始于11月中旬,终霜期止于3月下旬。

2 宣城市枫香资源分布概况

枫香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分布于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为热带及亚热带树种,性喜光(幼年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以湿润、肥沃、深厚、中性及酸性的红黄壤土为佳,适生于年均温15~18 ℃的地区,在瘠薄沙砾土或黏重黄泥土上也能生长。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寒而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不耐移植及修剪。种子有来年发芽的习性,不耐寒,不耐盐碱及干旱。树形高大美观,枝叶浓密,生长迅速,主根深扎,根系发达,适应性和生命力与马尾松相似,在采伐迹地、疏林地及荒山上天然更新良好,是先锋树种,同时也是很好的淡水森林湿地恢复和重建树种。垂直分布在1 000 m以下的山坡、沟谷、“四旁”、平地、村落及低山次生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组成次生林的优势种,与马尾松、栎类、竹类等混生,性耐火烧,萌生力、萌芽力、萌蘖力极强,易于自然更新,对二氧化硫及氯气有一定抗性,抗风力强。

枫香是宣城地区优良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各地都有分布,在次生林中常为优势树种,人工造林常与松、杉、毛竹等树种混交,或利用萌蘖性强的特点进行天然更新。宣城地区自然分布野生枫香资源十分丰富,在自然界多生于海拔800 m以下的山谷、山麓,纯林很少,偶有片状优势纯林分布,现存次生林多为萌芽林,常与山毛榉科、榆科和樟科树种混生组成混交群落或为伴生树种或仅为林下木存在。各地人工造林积极性很高,成片规模造林经营有枫香纯林、枫松混交林、枫竹混交林等形式,20年来累计造林超过2万hm2,各地营造了大面积枫香纯林和枫松混交林,推动了退耕还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近年来,在宁国、旌德、郎溪、绩溪等地重点推广应用施季森教授项目组关于中国枫香用材和观赏性新品种选育研究成果,包括新品种扦插、组培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快繁技术,系统开展了枫香选育和繁育工作,选择枫香优树进行苗期和造林测定比较,推广营造山地用材林、城镇景观林逾2 000 hm2,创建新品种基地1个,提高了育苗造林成活率,实现了新品种快繁,新品种扦插繁殖试验生根率达到90%,成为枫香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科研基地,使该树种遗传改良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1-2]。

3 枫香栽培技术

3.1 枫香育苗技术

3.1.1 种子采集。当果实由绿色变成黄褐色而稍带青色、尚未开裂时,击落收集。10月采种,摊开曝晒后再晾晒3~5 d,用木锨翻动2次,取出种子然后细筛去杂,装袋干藏,置于通风干燥处。

3.1.2 圃地选择与整地。枫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土壤过于黏重时,幼苗易发生根腐病。所以育苗地最好选择靠近水源、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较肥沃、pH值5.5~6.0的砂质壤土,最好前茬是水稻田,以减少病害发生。2月底或3月初,将苗圃田翻耕整地,施复合肥750 kg/hm2、腐熟饼肥750 kg/hm2作基肥[3-4]。

3.1.3 播种育苗。冬播或春播,冬播较春播发芽早而整齐,多选在春季3月10—20日播种。播前将种子用清水中浸泡10 min,捞去浮粒,取出下沉种子,消毒阴干后宽幅条播或撒播,播纯净种子15~20 kg/hm2,筛土覆盖,以不见或微见种子为度,盖草,也可直接在播种后的苗床上覆盖稻草或茅草,用棍子将草压好,以防风吹。播后20~30 d发芽出苗,及时除草、松土、间苗、施肥、保护,注意防止地老虎及鸟兽危害。

3.1.4 繁殖与栽培养护。可用枫香新品种扦插繁殖,选幼树半木质化枝条结合生长激素处理,生根率可以达到90%左右。也可芽苗移植、容器育苗、定向培育大苗,做好清沟、培土、松土、锄草、水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3.1.5 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苗木炭腐病、华脊鳃金龟、老氏白盾蚧、龙眼蠹卷蛾、水青蛾、缀叶丛螟、樟蚕、棕色天幕毛虫、乌桕黄毒蛾、大袋娥、刺娥、小黑刺蛾、木毒蛾等。喷多菌灵800~1 000倍液,或百菌清1 000倍液防治炭腐病;成虫期用灯光诱杀效果好,幼虫期或若虫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1%螨虫清2 000倍液,或敌敌畏、甲胺磷、溴氰菊酯等喷洒防治。

3.1.6 苗期管理。当幼苗基本出齐时,要及时揭草、间苗补苗,保留枫香苗70~80株/m2,适当追施一些氮肥,后期可施些磷、钾肥,浓度在0.5%~1.0%。苗木生长期间要及时松土除草,苗木长到30 cm以上时可用果尔除草剂3 000倍液进行化学除草,撒播苗圃地可用25 mL果尔加水1 kg与25 kg细沙拌匀,堆放2 h摊开晾干,然后均匀撒在苗床上,用棕把将枫香苗上的沙轻轻扫落即可[5-6]。

3.2 枫香造林技术

利用中国枫香天然群体内在种子生物学特性、苗期生物量、造林后的生长量、形态、叶色等方面丰富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增益,开展对野生枫香分布、物候、引种驯化、繁殖的试验研究工作,遵循枫香的自然生态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进行野生枫香资源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

3.2.1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枫香属阳性深根性树种,萌芽力、适应性较强,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谷、山坡下部或中部,也可作为先锋树种在瘠薄立地上造林。全垦、条垦、带垦、穴垦,回填表土时每穴施腐熟农家肥15 kg或腐熟的饼肥0.25 kg作基肥。山区可造纯林,丘陵宜造枫、竹、松、木荷等混交林[7-8]。

3.2.2 科学栽植。造林时间宜选择在冬季或春季树木萌动前采用植苗造林,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放叶前栽植,造林密度为1 500~2 250株/hm2,种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40 cm,选择一至二年生、苗高80~100 cm、地径>1 cm的I级苗木,随起随栽,多保留侧须根,保护好根系保湿土栽植,需先断根,应带土球,裸根苗要打泥浆,泥浆中加GGR6号生根粉溶液,根系要舒展,剪除部分枝叶,要扶正,分层填土压实后,培成馒头形。用柴草覆盖遮荫。

3.2.3 抚育管理。充分发挥早期速生的特性,头3~4年每年要除草松土2~3次,在5月和8月进行,遇干旱缺水要浇水或灌溉。栽植2年后要在生长高峰期前施追肥。枫香虫害主要有金龟子和卷叶蛾等,可采用黑光灯诱杀,或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及马拉硫磷乳油等药剂防治。

3.3 枫香成林管理技术

郁闭后必须适时间伐、疏伐,调整组成比例和调节种间关系。应加强幼林期间生长管理,对幼林自第3年起,每隔3年定期进行修枝培育干形,使树干保持通直,形成无节良材。从幼林郁闭起至主伐前一个龄级这段时间内,在未成熟的林分中定期而重复地间伐、疏伐,为留存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或采伐成熟的林木为幼小林木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来更好地生长。采伐更新或间伐要做到“四砍四留加四看”:砍小留大,砍劣留优,砍弯留直,砍密留稀;看树冠,保证郁闭合适;看树干,保证砍劣留优;看周围,保证株距合理;看树种,正确确定选留。伐去有病害木,保留健康木,培育长势好木,形成多层郁闭,使林内每株树都能发挥它们的作用。间伐时要做到及时、适度,以抚为主,抚育与利用中小径材相结合,防止单纯为了取材,间伐过度,以致破坏林分。

4 参考文献

[1] 安徽森林编委会.安徽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陈兴福.毛竹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林业基础与实用技术[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8.

[4] 王发国,叶华谷,叶育石.枫香的育苗栽培技术及其开发[J].经济林研究,2003,21(4):51-53.

[5] 程金年.马尾松与枫香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09-110,114.

[6] 余本付,邢炜,肖斌.安徽省乡土树种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7] 安徽省造林经营总站.安徽营造林工作手册[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8] 陈兴福.紫竹栽培与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11.

上一篇:石嘴山市惠农区农业生产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 下一篇: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养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