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企业办学优势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时间:2022-10-23 02:48:25

发挥企业办学优势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深化产交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进行。职业院校就是这八个字,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围绕这个来展开。但是企业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就要做工作。我们现在在搞的时候是两个主体,学校加企业,这两者缺一不可。

一、学校基本概况

湖南电器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上个世纪解放前,一直以来没有间断的做企业培训和技工教育。2006年升格为高职院校,这个学校目前的体制是由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湖南省督办。这个学校在四五年前的基础条件真的很差,我用几个数字大家就会感觉到非常的震惊。

2007年、2008年老师的工资待遇是每个月上1000元以上的有10几个人,年平均工资大概是1万多,有的还不到1万。学校的办学规模也非常小,当时只有不到1000人,3次申办高职院校两次未批,2006年的时候也不是因为这个学校的办学条件符合要求,而是被这个学校的精神所感动。所以我们到这个学校来了以后,看着这个历史非常感慨,这样的条件,这些老师还能坚守教育阵地,非常难得。

2009年初湖南省教育厅把一些学校进行了排名,我当时看到的情况是湖南电器职业学院,硕士学位老师比例的排名是倒数第二。这几年,这样一所学校通过四五年全体教职员工的卧薪尝胆,通过实行开门办学,校企融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年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的骨干类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的优秀职院,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创新建设院校,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在“十一五”的时候这个学校没有一个省级以上的项目,2009年我去了以后,当时也想申报,但是怎么申报都搞不成,因为基础条件太差了,师资积累的成果少。在“十一五”的时候,这个学校只有三个省级项目,有两个教改试点的重点课题,当时我和前任的书记我们两个牵头拿了两个课题,“十一五”就是这些东西。但是“十二五”一开局这几年,这个学校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好的,有一系列项目已经开始,学校在内涵建设、专业建设上与学校的环境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几年来电器职院紧紧依托湘电集团,积极探索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校企全过程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包括老师的待遇从2007年平均不到1万到去年平均达到了6万。但是对这个学校来说这确实有很大的突破。湖南省省会长沙,比较好的学校老师的人均是10多万。一般都是在7万左右,包括长沙的部级示范校去年是7万多一点,我们去年到了6万了。基本上这几年平均增长1万。2009年学校只有两位教授,现在已有教授有13位。

二、企业办校 校企一家

这个学校既是企业办校,但是跟行业有很大关系。企业办校这里面从校企一家有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是真正的厂中校,我们的学校就在公司里面。湘电集团公司与学院融为一体,湘电公司实力雄厚。湘电集团有一家上市公司,有9家子公司,还有10多家控股和参股的公司,还有教育科研这一块的有北京研究院,上海研究院等等。湘电是电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中国电工基地的摇篮,民族工业的脊梁。湘电有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等。

公司先后研制开发新产品1100项,包括1958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电气都是湘电研制的。有很多的第一。包括现在首台5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机,这也是湘电在前年第一个研制出来的。全国第一台300吨大型电船东自卸车。

国家领导人都到过集团公司来视察。包括江总书记两次到这里来视察,、温总理等等。

湘电集团实施“6+3”的战略,发展势头强劲。是6项原来的核心技术,再加上“十二五”里面要发展的3个行当。为什么这个给学校带来了机遇,我们是对接企业,对接行业办学,我们都是有湘电集团的依托在办。没有这个依托我们就放弃。包括我们学校的风力发电专业,电动汽车专业,都是跟湘电集团的“6+3”的发展战略来定的。

“集团公司大力支持学校的发展”,说这句话的是湘电集团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也是全国人大的代表。他有三句话在湖南省,甚至在省外广为流传,一个是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电气职院是湘电集团人才输入的血库,湘电集团有多大,电气职院的舞台就有多大。

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好领导,你是企业,如果说没有董事长这样的一个思想,湖南电气职院的发展就不是这样的。大家知道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杠杆的,对企业办学来讲,他承担着社会责任,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高度,没有开阔的视野可能就没有这个境界。

这个学校出了很多人,包括湘电集团的很多员工,都是这个学校走出来的,湘电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他的班组长百分之四五十是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所以为什么董事长说学校是湘电公司的血库。

湘电公司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无论是资源上还是资金上。

第二,优势是行业支持。一个是湖南省机械行管办,现在有3所直属学校,他们也对学校非常地关心,建立了行业指导的例会制度。集团开展了一些校企的对话活动。对行业的一些企业要求对接,大力支持紧密地合作。

第三,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长期关心并直接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心的两位主任到学校指导视察。他们对机械行业的教育这有情结,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方向。

所以发展中心鼓励学校企业办校特色发展的典型,为学校积极地搭建平台。聘请学校的老师主编行业这块的标准,让学校牵头组织全国的新职教集团。无论是哪个方面,如果没有国家项目来组织不太好,最后我们把全国职教集团建起来了。

这是去年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我们做了一个校企融合情况的介绍。

三、校企合作的动力

第一,认识问题,举湘电集团之力办好职业教育。有了这个共识校企合作就好做了。职业教育应该发挥服务企业,提升引领产业的功能。学校的办学光靠等靠要是不行的,要练内功,能给企业提供服务,提供支撑,如果一味的等企业来投资是不可取的。公司支持学校的发展,学校要积极回馈企业。

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深化产交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进行。职业院校就是这八个字,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围绕这个来展开。但是企业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就要做工作。学校加企业,这两者缺一不可。湘电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每年到学校开两次现场办公会,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

定期召开湘电集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研讨会,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组织各个分公司事业部到学校,然后到湘电集团相关的公司调研,现在整个湘电集团形成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大大小小的会上老拿学校来说事,把学校作为一个标杆,作为提升企业的一个兴奋剂。所以这几年学校也获得了集团公司的肯定。去年湘电集团评了8个先进单位,其中就有湖南电气职院。

第二、机制创新,一个是专业共建,一个是教学团队,由两家完成这个任务。共同探索机制创新,学校系和集团公司的事业部共建双主体的二级学院,形成了企业办学基础上的校企共同体。都觉得校企合作是一头热,学校热,企业没有积极性。我们通过双主体的办学形式,往往颠覆了原来的概念,现在的学生同时也是分公司的学生。所以他在承担着人的培养过程中全程参与。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全过程的培养学生。我们现在建了三个二级学院,电机学院,风能学院和海诺电梯学院。

机制创新,我们组建了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我们一般是省里面,行业,地方这些职教集团,我们现在的职教集团盘子比较大,做一个全国的,跨区域的职教集团,当时组建非常的困难。6家大型的新能源企业,6家高职院校,6家中职院校一对一在一个区域里慢慢辐射,华中、华东、华南、华北,每个地方是一个企业,一个职业,一个中职为核心再辐射,再网络起来。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职教集团难度也特别大,现在集团化办学这块是一个倡导的方向。这是葛道凯司长在给我们职教集团揭牌时讲的。

包括人才培养方案,都是校企共同来参与。我们重点专业都是两个,一个是企业的,一个是学校的。原来也有很多专业委员会,包括二级学院,每一个院有院长办公会,讨论学院的发展。。

制度建设,企业教学团队,我们是成建制的聘请,不像兼职教师,我们在湘电集团发现,每个大小企业都有三个团队。还有就是身份互换。

这是湘电集团的技能大师都是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在前年人社部搞了一个全国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就建在学校。学校有自己的技能大师,实训基地都。包括共同教学,我们专业课程也实行的是双导师制。现在除了学校的老师之外还请了一个老师来负责,这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他以讲座的形式来做。

包括空间资源课程,是校外和校内的老师一起来建设的资源课程。

第三,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融合。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探索。把工业产品的元素引入到学校来,企业文化是学校很重要的内容。学校和企业建立了研究所。

2010年之前这个学校没有参加过一项省级以上的技能竞赛。2010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参加了竞赛,获得过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原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通过这两年的发展是在遍地开花。

(根据录音整理)

上一篇: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下一篇:在教育公平中让百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