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时间:2022-10-23 02:41:23

锡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摘要:锡剧的前称是滩簧,是江浙地区说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古老的吴歌,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是吴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锡剧是我国华东地区著名的三大剧种之一,是推动我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研究锡剧表演艺术的魅力,有利于我们认识锡剧独特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锡剧;表演艺术;魅力

锡剧是我国戏剧领域最鲜丽的文化特征,从锡剧的起源和发展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锡剧的表演艺术的形式和人物在戏剧中的特点和形象逐步趋向于稳定,但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锡剧的地域特色和艺术思想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锡剧的表演艺术始终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1]。因此,深入研究锡剧表演艺术,并总结出魅力所在,对继承和传播锡剧文化,推动锡剧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锡剧的艺术特征

锡剧是我国江南吴地的地方戏剧,是极富有江南地域文化的剧种,通常抒情于江南的特色地域文化。纵观锡剧的发展历程,其与江南地区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沿海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相对我国其他剧种而言,锡剧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其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江南地区独有的吴侬软语也是锡剧独特的语言基础,是推动锡剧语言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2]。吴方言是锡剧最基本的语言,仔细听起来有一种婉转动听的感觉,在柔美的语言中能够体验出波折的视听效果。正是吴语的柔和才促使锡剧的音腔有著字正腔圆的显著特征,听起来有一种涟漪荡漾的体验。由于我国江南地区美丽清幽、风光宜人的自然特色,在锡剧的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婉转细腻的特征。锡剧具有不一样唱腔的流派,比如梅派、沈派以及姚派等等,尽管这些流派的唱腔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但无不体现了江南地区美丽清幽的艺术魅力。

二、锡剧表演艺术的魅力

(一)舞台表演为中心

纵观锡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锡剧最善于演绎的便是才子和佳人的故事情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锡剧决定了表演活动中女性人物的角色,即是充分发挥花旦青衣的角色,以此来体现出锡剧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入研究老一辈锡剧表演艺术家的成名历程,他们多是因为成功演绎了女性人物而闻名于戏剧界。毫不夸张地说,一台戏演出的效果以及观众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的表演功底,准确把握住被演绎角色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特征,并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是提升表演效果的关键。和我国其他地区的剧种一样,锡剧一直也在寻找塑造立体的人物视觉形象,核心理念是把锡剧发生成为意象化的人物形象,并适时地将锡剧中唱、念、做和打的表演方式融入,从而大幅度地提升锡剧的表演效果和观众的满意程度[3]。

作者自身曾扮演锡剧《珍珠塔》中的方卿双和《双推磨》中的何宜度,深知部分传统锡剧的演绎经久不衰,究其原因便是戏剧剧本将任务形象刻画地更加生动鲜明,使得观众对于这些剧情的记忆较为深刻,观众观看时的心情舒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珍珠塔》、《双珠凤》、《玉蜻蜓》以及《双推磨》是锡剧中的经典剧目,锡剧的剧本编制和编剧、导演以及演员三方面的配合直接影响着锡剧的演出效果,也是戏剧艺术表演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4]。在实际排练的工作中,演员和导员要根据戏剧的剧本进行交流和沟通,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戏剧表演过程中的音乐、舞美和表演特征,确立了锡剧舞台表演的中心地位,因此锡剧演员的表现力正是其表演艺术的魅力。

(二)诗化的舞台审美核心

针对现代锡剧的表现而言,身段上视觉形象的韵律化是表现的难点问题。部分具有现代化特征的锡剧,能够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如做饭、挑水等动作运用舞蹈而演绎出来,从而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观众,提升其对剧情的理解能力。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忽视针对部分细小动作的把握从而欠缺对戏剧的改善。倘若在锡剧表演的舞台上呈现出实际生活的状态,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舞蹈动作,在另一段则主要呈现原生活状态的动作,从整体上看,舞台表演就会缺乏一定的协调性[5]。在塑造人物角色的过程中,锡剧演员要全新地认识要演绎的人物角色,准确把握和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从而将被演绎人物的各种特征形象生动地演绎出来。

在锡剧舞台演绎的工作中,因为部分情节的实际需要,难免会导致女性人物的部分唱和念存在间断的现象,然而针对人物形体的塑造是不允许间断现象产生的,所以,锡剧演员要在舞台上始终保持戏剧化。例如在我曾经参演锡剧《双推磨》中,著名表演艺术家在表演苏小娥时,就充分运用了戏剧中的美学规律,挑水、推磨和走路姿势的原生活状态得到了充分体现,大幅度提升了锡剧的艺术效果,展现了锡剧表演艺术的魅力[6]。

(三)歌舞的演绎方式

在早期的锡剧表演中,青衣一直被用来演绎有地位女性亦或是大家闺秀的角色,因此也就规定了青衣对任务角色的演绎要文静端庄,还要具有扎实的唱功,即是青衣要表现的人物特征要具备细腻温柔的唱腔。由于这些角色的演出基本是唱,因此提高了对唱的要求,不仅仅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更要充分展现出锡剧的程序化特征,从而实现和观众的情感交流。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戏剧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锡剧以端庄娴静、温婉优雅的显著特征在江南地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锡剧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总而言之,锡剧是江南地区戏曲剧种的一颗明珠,锡剧表演艺术的魅力传承其经久不衰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须泉琴.锡剧丑行的表演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6(06).

[2]刘昕旎.锡剧舞台语音音韵研究[D].江南大学,2015.

[3]王立人.振兴锡剧艺术 弘扬传统文化[J].江南论坛,2012(01).

[4]王芳.论锡剧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与表现[J].电影文学,2013(08).

[5]谢庆.浅谈锡剧的传承与保护[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4).

[6]朱文亮.锡剧中的人物塑造、曲调应用和行当[J].剧影月报,2015(03).

作者简介:仲献忠(1968-)男,江苏苏州人,汉族,大专学历。

上一篇:浅谈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下一篇:云裳诉恨,绵绵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