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2 10:21:22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整合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创新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改进实验实训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工程训练中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问题 对策

随着应用型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得到了切实加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技术理论要求高、创新实践性较强的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理论知识熟练而动手能力差,实践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学生只重视实践课中“重要”的环节,而忽略了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科研不严谨等。为了解决好工程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工程训练中心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实训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训课程一般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实验实训等。实验、实训内容已延续数多年,而企业采购设备已升级换代,实训内容已与企业需求脱节。以金工实习为例,金工实习要求学生熟悉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掌握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图纸、加工符号及了解技术条件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目前多数高校的金工实习内容主要涉及车削、铣削、钳工、数控车削、数控铣削、铸造等工种,学习内容陈旧,加工工艺路线和加工方法较为落后。因此,高校急切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实验实训的兴趣,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践教学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实验实训课题的选择、步骤的制定、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选择等全按任务书和指导书进行,学生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如机械设计实训中齿轮减速器设计,设计步骤按照实验实训指导书进行,学生按照给定公式计算,依葫芦画瓢选择相应的带传动、电动机、轴、轴承等。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实验实训的兴趣,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的有益补充。但机械类理论教学中的各种设备结构图、机械结构图晦涩难懂,导致学生认为部分机械类课程太难。由于参加实验实训的学生数量大,场地、设备和实验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而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进行的教学方式,甚至相互关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在不同的学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

(四)缺乏有效机制和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

创新的过程是将原有体系消化、吸收,再加以改进。高校学生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较多,接受能力较强。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基地,平时积累较少,经验不足,比赛内容基本由老师来完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

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革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实训教学环境,整合设备和资源,推行模块化教学

学生参与工程训练各环节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优化知识体系结构,获得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根据我校工程实训中心现有资源情况,工程实训可分为机械基础训练、先进技术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

1.机械基础工程训练

机械基础工程训练作为必修内容,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针对不同的专业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时数,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2.先进制造技术技能训练

先进制造技术技能训练主要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三年级学生,在学完一定的理论课的基础上,对现代机械加工内容进行专项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数控车、铣等项目上的技术水平,最终可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综合机械创新训练

本训练主要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三、四年级的学生,针对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项目。同时用于学生创新课外活动小组、教师教改基地、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种教学环境中,提供相应的训练平台。

(二)改革教学实验实训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现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修订实习实训教学大纲和指导书,调整实验实训课程逻辑结构体系,建立以用人单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开放式教学模式设计实验实训环节

以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和金工实习为例,引入开放式教学模式。如在实习环节包括开放思维空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法、开放教学管理等方面,从选题到完成制作、加工工艺路线、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根据开放式实验实训题目,进行开放式设计。

2.建立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验实训体系

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结合企业、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验实训能力要求,调整实验实训课程逻辑结构体系,建立以用人单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模具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完成与模具相关的设计、研发、维护、调试等工作。学生可从大二下学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自主选定题目,自由组成团队,制定实验实训计划,到大四上学期完成所有与模具相关的实验实训内容。这样既实现了开放式实训教学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3.引入创新理念,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

让学生打破旧有的思想束缚,鼓励他们推陈出新。学生将创新设计的课题带进训练中心,根据创新题目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和加工,通过实际操作搭接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改进意见,再进一步完善当初的创意。这样,实验、实训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怎样学的过程。

(三)创新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能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工程训练中心通过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该项技能,进而因材施教,同时也可杜绝实验实训走过场的现象,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在课题研究改革中,研究开发适合实验实训教学的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学生可完成信息查询、网上预约、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并查看成绩,指导教师可信息、评定成绩、查看教学效果评价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三、结语

随着新建应用型本科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工程训练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依托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学生实验实训教学,必须从设备资源管理、实验实训师资力量培养、实验实训模式创新、实验实训效果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应用型机械类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整合资源,建设符合先进实验实训教学的现代工程训练中心。

【参考文献】

[1]徐小兵,杨雄,王本德.多层次模块化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1):33-34.

[2]刘顺周,刘冉.工程训练开放式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41-42.

[3]朱Z.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机械实训中心建设[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2):18-20.

[4]秦录芳,孙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中心建设的对策研究和探讨[J].甘肃科技,2010,26(16):182-184.

[5]邹小平,谢小妍,张宇宙,等.高校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创新设计实践与探索[J].企业经济,2004(08):96-97.

上一篇:段子手的进阶 下一篇:试论企业报的版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