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2 10:10:50

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已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对其进行改革,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并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派生的。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有效地拓宽并加强了会计参与决策与管理的职能。这也是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最根本不同之处。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信息化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变革的必然结果。它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渗透、蔓延,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学目标定位与会计实践存在脱节。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的总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复合型”的内涵是丰富的,对其定义必须有清晰的认识,那种简单地将学生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叫“复合型”是不全面的。社会并不是要求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去学编程,而是要求会计工作都熟练地掌握各类成熟的IT技术,有效辅助企业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

第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为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的会计人才,但目前在课程设置方面还仅仅是安排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要求。

第三,案例与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成果鉴定最终也要服务于实践,加强案例与实践教学,提高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对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和培育应用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会计、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虽然较多,但还没有经过科学筛选与改选,缺乏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教材。

三、改革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改革的设计思路,这些设想和思路有一部分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科学设置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应面向全球,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本文认为,复合型会计人才是指既精通会计理论与实务专业知识,又兼具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在传统能力基础上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即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又具备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会计软件操作维护能力、会计软件开发能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会计软件实施能力及网络、通信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其核心是在传统能力基础上具备了必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包含以下两方面:

第一,计算机基础能力。指与会计行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如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的能力、数据库操作和管理的能力和软件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第二,计算机专业能力。指与会计行业特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使用财务软件、ERP软件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效配合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能进行系统安装和配置,日常运行维护和一般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二)更新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要求,应停止过于陈旧的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如VFP编程语言课程。应建立以信息化为灵魂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实验课程3类,每一类都设有大量的信息化课程。将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设计分为两个层次:信息化的基础课程和会计信息化的主干课程,这两个层次的课程都包括大量的实验课程。

第一,基础课程。基础课程设置计算机基础、VB+SQL数据库语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从选用教材上看,内容应包括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及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语言课程在选用教材上看,内容应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及语言的具体应用。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类基础课程的教材往往在内容上有很多的重复,因此应从整个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角度来安排教学内容,精选教材,尽量避免重复内容。

第二,主干课程。主干课程里设置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和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应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理论及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计算机财务管理应包括财务管理课程各部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内容。计算机审计应包括信息化下审计的新特点、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理论及案例、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及流程等方面的内容。从教材来看,会计信息化主干课程的教材都有些落后于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案例方面,要么是教材中欠缺案例,要么是案例已经过时。因此,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和教师进入到社会实践中,对实践中得到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提高教材的质量。这两个层次的课程都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及侧重点的不同配有大量的实验课程,以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理解及操作应用。

(三)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对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学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凭借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实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信息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另外,一定要设计好学生实验教学的内容,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将课内单项实验、课内综合实验和会计岗位模拟实验有机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到实验,至少掌握一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掌握用Excel或其他专门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掌握一门审计软件的应用,掌握计算机审计的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周国钢.会计信息化及其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2、徐广成.基于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

3、杨春华.试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4).

4、石红.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7).

5、焦永梅.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0(1).

*本文受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KJ2009003资助。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室的构建和维护 下一篇:《会计信息化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