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培训市场

时间:2022-10-22 10:04:36

方兴未艾的培训市场

各种培训机构五花八门,往往让人眼花缭乱,是否能够树立品牌并启迪智慧,是一个培训企业胜出的关键。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现在的人们没有参加过一,二次培训的恐怕不多,从学习到参加工作后,总有各式各样、形形的培训可以去参加,甚至几岁的小孩子,也需要“早期教育”。于是,在中国,培训就成了一个相当热门的行业。

中国正在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时代,社会的变革让人们感到生活的节奏加快,知识更新的频率更快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加深了。新的职业生活的挑战与岗位竞争的压力,迫使他们接受再教育,庞大的“充电”大军,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这一宏观社会背景,促成了教育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教育培训产业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会受到冷落。

中国有大大小小的培训企业上万家,其中知名品牌并不多,在选择众多的情况下,有意参加培训的人会权衡再三,最终参加对自身素质提高有真正帮助的机构。因此,在培训行业想浑水摸鱼是不太可能长久的。

新东方神话

在中国,学习英语的尤其是为了出国要考TOFEL,GRE的,很少会有人不知道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学校。俞敏洪,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因为到外面讲课而被学校给了一个处分,不服气的他一气之下辞职下海,创办了新东方学校,现在是中国最有价值的语言培训学校的掌门人,他的新东方学校,从在北京中关村二小的一间门面房的培训学校到如今一年有数亿元收入,占据全国500/o以上的出国培训市场份额,成为涉及英语基础学习、汀培训、网络、出版、基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教育集团,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一度成为中国教育界的神话。

新东方最初的时候是俞敏洪和太太一起办起来的,可以说是一个家族企业,但家族制并不是俞敏洪的理想模式,当他在海外寻找到了王强、徐小平这一批新东方学校第一管理梯队后,很快地和他们走向朋友式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他立刻让太太退出新东方。他认为,新东方是人才事业,想要办长久的话,绝对不是靠一个人或者家族就能够办下去,而是要靠一批真正有才华的人,一帮天才在一起干事,确实需要有一个把天才积聚在一起的东西,共同的理念、理想是很强大的维系力量。

理念也被贯穿到了新东方教育的始终,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是新东方做任何事的前提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会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传达给学生,学生希望能够听到一两句让他浑身颤抖、让他为之奋斗两三年不懈怠的话,激发学员们的潜力,使他们的能力实现达到最大化。这点,到过新东方的人都深有感触,他们说,在新东方没有懒惰和懈怠,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不知疲倦地奋斗。

成功的模式不免会遭人复制,新东方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家新开的培训机构把老师送到新东方来培训,回去后把新东方学到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学员。对此,新东方的管理眉研究出了绝招:他们在课上宣布将会举办某个考试的培训,老师全部由考试命题组人员担当,言下之意参加我们的培训考试就绝对没问题,那家培训机构在得到消息后立即大张旗鼓宣传将举办某种考试培训,有命题组人员指导,殊不知,这是违背国家法律的,新东方只是在课堂上向学生口头宣传,而那家培训机构却以张贴、散发招生简章的方式向社会大规模宣传,新东方趁机将对方告到教育部,最终,这家培训机构被终止了培训资格。

刚刚起步的网络培训

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越来越忙,抽出固定的时间参加系统的培训就变得越发困难,网络培训就应运而生了。

“你想想,中国目前有一亿互联网用户,假如有万分之一的人参加培训,就不得了,”中华培训纲CEO梁冰如此阐释他的生意经,中华培训网也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已经有3000多家培训机构将中华培训网的交易平台看作极其重要的营销渠道,超过15万企业用户、HR人员和经理人在中华培训纲上选购需要的课程和培训服务供应商。Alexa数据显示中华培训网在全球点击排名已经提升到4000位左右,平均浏览页面达到15个。高访问量使得广告客户愿意在中华培训网上投放广告,而中华培训网的业务模式允许广告客户就搜索结果中的关键字进行竞价,这样的模式使广告收入有了更加强劲的增长。

根据iResearch的调查数据,2003年中国培训与管理咨询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400亿元人民币。如果以15%一20%的年增长率保守推测,今年这一规模将达到530―580亿元,事实上还可能突破600亿元。巨大的市场使风险投资纷纷把目光投到培训市场上来。9月9日,融勤国际在北京宣布向中华培训网首笔注资250万美元,据了解,这是目前风险投资在中国最大一笔投向网络教育的资金。融勤国际计划在年内将陆续投入500万美元,明年下半年第二轮将注入1000到1500万美元,中华培训网计划最迟于2008年完成登陆纳斯达克的准备;除此之外,信中立投资也向一个IT培训网进行了注资。信中立董事长汪潮涌表示,公司很看好网络教育市场,目前项目正按计划进展;而国际数据集团IDG在去年底已对投资的中华学习网进行了第二轮融资,其合伙人透露,项目发展情况也比较乐观。

市场行业前景确实诱人,成千上万的培训公司出现。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导致市场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仅在北京地区,从事企业培训及其相关服务的公司就有2000多家,全国的培训公司在20000家以上。用梁冰的话说:“低成本,高利润,是培训行业的特点,两三个人,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台电话,守住几个客户,就是一个培训咨询公司,太简单!一讲师、一幻灯机、一白板、一水笔,就这样,学费少则收几千多则几万元不说,关键是许多培训公司不能给企业带来增值。”受行业特点局限,企业培训市场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巨无霸”,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已属凤毛麟角。由于培训业利润率较高,且行业门槛较低,致使培训业出现“井喷”现象,整个行业发展异常混乱,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市场呼声日趋渐高,急待规范化。

仅有培训师就够了吗?

在知识经济大潮的推崇下,终身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这就意味着知识将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迅速催生了国内巨大的教育培训市场,也促使该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教育培训市场已被公认为是最具“钱景”的市场之一和“朝阳产业”。

巨大的市场诱惑、激烈的竞争,如何在培训市场上取得胜利呢?首要条件大家都明白,就是要有优秀的培训老师。培训机构的任教人员良莠不齐是培训市场的一大症结,培训师的资格认证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在北京市场上,共有英国伦敦城市行业协会的国际培训师认证、剑桥国际培训师专业资格证书、中澳国际高级培训师专业资格证书和美国职业训练协会的TTT国际职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四种培训师资格认证。各种国际认证是否就能满足培训机构的需要呢?环球雅思培训学校校长张永琪认为,光有认证还不行,因为中国现在引进的国际培训师认证,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而国外的培训师认证有先进的一面,但也有不适宜中国国情的一面,培训行业是很讲学生类型的,国外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和中国学生肯定存在差异,所以中国需要更“落地”一步的国际培训师。

事实上,造成培训机构任教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就是整个培训市场缺乏一个专业机构来培养培训师。在国外的培训市场,有专门的机构培养培训师。比如在英国,即使你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要想从事培训行当,必须经过专门的考核,拿到培训资质后才能任教。而在中国,目前只有对培训机构进行资质的认定,而从事教学任务的培训老师,却无人管理。

目前的培训市场最缺的,就是将学者知识和教师素质完美结合的专家型培训师。这种专家型培训教师,能敏锐准确捕捉到培训市场中培训对象的需求,不仅能向被培训者传授知识、技能,更能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启迪“受训者”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并不断激发他们创造性的工作热情。

产业化,也是培训市场的出路之一。据了解,中西方培训产业的差别在于,西方的培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产业,具有一整套规范的操作方法。比如说,针对同一门课程,市场上会出现一系列的产品,如录像带、录音带、VCD和一些书籍。多种多样的培训,组成了丰富的产业链,一般在一次培训过程中,1/3的时间是在放讲师的录像带,其余时间就是对学员的引导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体验”占了很大比重。而在中国,培训大多以课堂传授为主,缺乏培训老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实践的一种互动。

上一篇:典当:中国另类融资 下一篇:方杰:我只是浴霸行业的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