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大哥!”

时间:2022-10-22 09:41:08

在江西省寻乌县汶口畲族村,蓝传明20多年精心抚养5个弟妹成长的真情故事,在畲乡山寨流传……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们走近寻乌县澄江镇汶口畲族村蓝传明的家,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破房烂瓦。只见山窝中一栋砖混结构的房屋,门前是一排美人蕉,房屋后面是茂盛的竹林,整个山窝显得静谧而又充满生机。走进客厅,中央摆着一张方桌,墙上贴着春夏秋冬四幅画,厅内物品整齐简洁,一眼就让人感觉到这里的主人是一个勤劳俭朴的人。

今年50多岁的蓝传明,头发稀疏,衣着朴素,看上去憨厚朴实。想起30多年来经历的一幕一幕,他的双眼噙满泪水……

那是1978年的夏天,父亲的肺病发作,当时正值夏收夏种,加上没钱去看病,父亲病倒在了田里,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次年,母亲因积劳成疾也去世了。母亲去世那天正是蓝传明参加高考的前一天,那年高考,蓝传明落榜了。父母先后撒手人寰,留给他5个弟妹,最大的19岁,最小的仅有5岁。家庭支柱的坍塌和平静生活的突变,使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感到眼前一片漆黑,茫然无助,无所适从……看着泪流满面的5个弟妹,面对他们期盼的眼神,蓝传明的内心慢慢涌动起一股强大的动力、坚强的信念:父母不在了,作为家中老大的自己就应该担负起抚养弟妹的责任。他告诫自己:不能向困难低头,为了5个弟妹,自己要勇敢地往前走。靠着这个信念,蓝传明用他那赢弱瘦小的身躯,挑起了整个家庭生活的重担。

为了解决5个弟妹吃饭的问题,蓝传明开始学着种田。种田首先要学会犁田耙地,刚跨出校门的他对农活知之甚少,又羞于向别人请教。他看到别人犁田时,手握着牛缰绳、扶着犁耙跟在牛后面走就行了,认为犁田没什么复杂的。于是,他赶着牛、拉着犁来到田里,照着别人的样犁田。但当他扶着犁的时候,困难就来了,犁头要么直往地下钻,把“泥田骨”犁出来,要么就在地表面滑过,根本犁不到“泥肉”。可怜的老黄牛被蓝传明折腾得低头拱背、累得“呼哧”“呼哧”直喘气。这一幕被在农田干活的邻居蓝伯伯看到,蓝伯伯赶紧放下自己手上的活,手把手地教蓝传明犁田:犁田时手要放平,稳住扶手,眼睛看着前方,身体放松。蓝伯伯一边抓着蓝传明的手操作,一边把犁田要领告诉他。没想到这样还真管用,慢慢地他就学会了犁田。接下来又该耙地了,耙地就是把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田地收拾平整。这次蓝传明很虚心地先向老辈们请教,把耙地的要领一一牢记在心后再去做。学会了犁田耙地,他又学栽种、育苗、施肥。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把一个农民该会做的农活都学会了,俨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由于生活的艰难与困苦,蓝传明经常没日没夜地干活,操持着繁重的家务。生活就这样将一个刚跨出校门的年轻人磨炼成了一个成熟的男子汉。

当时5个弟妹中,除二弟中学毕业后帮自己干农活外,3个在读书,1个在家还需要人照顾生活起居。那时家庭生活的拮据和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父母仅留下4间小平房,1间用作厨房,1间用于堆放稻谷及农具等杂物,蓝传明与二弟挤l间,剩下的1问弟妹们挤住在一起。后来,弟妹们长大了一些,邻居们让出两间房屋供其弟妹们居住。家里一日三餐吃的基本上是自己种的蔬菜,读书的弟妹们周末回家,做大哥的偶尔会煎几个鸡蛋以改善伙食。但就这几个鸡蛋,懂事的弟妹们也都你让我,我让你,最后还是做大哥的把鸡蛋夹碎分给弟妹们吃。

家里虽然困难,但蓝传明鼓励弟妹们读书。因为他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为了弟妹们的学费,他先后做过烧炭工、木材工、泥砖工……干这样的活虽然又苦又累,但挣的钱多一些。为了多挣钱,他再苦再累也会去做。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为了给弟妹们挣寒假后的学费,蓝传明每天给自己定一个任务――砍一窑炭的木柴(这可是两个成年人一天的工作量)。一个冬天,蓝传明硬是挺了过来。年后,弟妹们上学没有向邻里乡亲借一分钱,这是他家第一次没有向邻里乡亲借钱给弟妹们交学费。多年来,他就是这样默默地为弟妹们完成学业、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日夜操劳着,那个艰辛而又甜蜜的冬天也一直留在他的记忆里。

看着劳累的大哥,5个弟妹很是心疼。1982年,三弟高考失利后,想放弃复读,与大哥一道操持这个艰难的家。为了改变三弟的想法,帮他树立信心再考大学。蓝传明召集弟妹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在这次家庭会议上,蓝传明告诉弟妹们:“家里虽然很穷,但我们不要灰心,假如我们兄妹几个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放弃学习,没有知识那就要一辈子受穷。”在蓝传明的鼓励下,三弟重新走进学校。次年,三弟考上了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为了凑足三弟上大学的120元学杂费,蓝传明和二弟就到一个偏远的乡镇去挑蛋挣钱,每人每次挑800至900个蛋,两天一个来回,每人每次可以挣5至6元,兄弟二人足足挑了一个月。鞋磨破了,脚起水泡了,但看着手里攒够了支付三弟上大学的钱,他们心里依然开心、满足。

蓝传明真情无私的爱,让邻村的一位姑娘感动不已。虽然蓝传明当时已是一个大龄青年,但年龄的悬殊、家庭的贫困没能挡住姑娘炽热的爱。婚后,一家人的日子虽过得贫困却也甜甜蜜蜜,妻子和他一起挑起了抚养弟妹的担子。第二年,妻子怀孕了,为了节省钱,他们没有去医院检查,还留在家里接生,可偏偏遇到难产,当他把妻子送到医院抢救时,孩子已窒息死亡了。事后,他对妻子十分愧疚,常常抚摩着妻子的手说,假如不是为了这个家,不是为了弟妹们,她就不会受这样的苦。后面的日子依然这样艰难,但夫妇俩相濡以沫、互敬互爱。虽然他们的收入主要用于弟妹们读书,但结婚20多年来,他们从未因为弟妹们的事而争吵,他们在困难中互相鼓励、默默劳作。

1994年,蓝传明响应畲乡上下提出的“希望在山、致富在路”的号召,开始开山种果,发展果业。种果投资大且投资期长,为此他们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栽种了1000株脐橙树。接下来的几年,他们像照顾小孩一样精心给果树施肥、剪枝、打药,全家不但更忙碌,而且经济上也更拮据了。邻里乡亲看着他家的困难,纷纷借钱借物帮助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随着果树进人丰产期,靠着果树的收入,他们还清了供弟妹们上学借的费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5个弟妹中3个大学毕业,分别在上海、南昌等地工作,而且都已成家立业。2008年,在大哥的带领下,所有弟妹共同筹资100万元创办了绿山果业公司。目前,公司资产达500万元,年创利润50万元,一家人的生活正一年更比一年好。

真正的大爱,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和灵魂的深度。正如在南昌一所中学教书的三弟在日记中所写:“在那为生存挣扎的艰难岁月,大哥为我们弟妹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大哥的慈爱、坚强,只为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使我们弟妹深受教益。看着大哥匆忙的身影、稀疏的头发,我们内心充满感激。我们不幸少年丧父丧母,但我们很幸运地拥有一位好兄长。谢谢你,大哥!”

责编/晓辉

上一篇:环境保护,先从垃圾分类开始 下一篇:“江西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