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意义探讨

时间:2022-10-22 09:24:0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意义探讨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82-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破坏,关节功能障碍,抑制关节功能丧失。目前临床室验室检测类风湿性疾病,最常见和较成熟的方法是检查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但二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受某些抗原、抗体物质的干扰,而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或敏感性不理想。因此,临床需要更好的RA早期诊断血清学指标。为此本文检测了165例早期疑似患者和67例患病2年以上的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以探讨如何提高RA的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早期疑似患者69例,其中男21例,女46例,年龄20~59岁,平均46.9岁,所有病例临床症状部分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修订FA分类诊断标准。(2)患病2年以上的患者38例,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25~67岁,平均47.2岁,诊断完全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修订FA分类诊断标准。

1.2方法:抗CCP抗体,采用ELISA方法,体外定量检测人抗环瓜氨酸肽IgG型抗体, 试剂由上海科芯公司提供,以环瓜氨酸肽作为靶抗原包被微孔板,加入用标本缓冲液1∶100稀释的血清或标准血清等各100微升,温育60分钟,洗版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G结合物100微升,温育30分钟,洗版,加入底物显色,酶标仪405nm波长比色,结果怡>5U/ml为阳性结果。RF测定,速率散射比浊法,采用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公司产品,测定值>20U/ml为阳性结果。

2结果

我们对67例早期疑似患者及38例患病2年以上的患者血清进行康CCP抗体、RF检测,检测的抗CCP,抗体及RF阳性率如表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致畸性的滋生免疫性疾病,未经及时诊治可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目前,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X线改变,符合此标准的患者常已经出现骨关节破换,丧失最好的治疗时机。近年的研究认为,早期诊断、早期积极地给予病情缓解药物能及时控制病情,减少骨关节的破换并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一直是各国学者关注的问题。类风湿因子是最早应用于RA临床诊断的自身抗体,一直用于RF是以变性的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一直用于RA的诊断。类风湿因子虽然敏感性高,但由于RF在许多结缔组织病、慢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呈阳性,在正常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也存在一定的阳性率,所以特异性差,给临床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寻找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抗体,已成为近年来RA研究的热点。

瓜氨酸是由转录后精氨酸残基酶修饰而成的一种少数氨基酸,存在于人类少数蛋白质上,包括丝集蛋白、中间丝集蛋白。中间丝集蛋白位于人颊粘膜细胞内角质透明蛋白颗粒,在细胞分化时有蛋白酶酶切成一些丝集蛋白的亚单位,在这过程中,蛋白质发生脱离酸化,一些精氨酸在精肽酶作用下转化为瓜氨酸,刺激机体产生抗瓜氨酸抗体。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有常高的特异性。在2000年Schellekens将一条由19个氨基酸合成为环瓜氨酸肽。以CCP为基质建立的ELISA试验方法。检测血清中抗CCP抗体,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之单纯检测RF均有明显的提高。毫无疑问,RF敏感性高是公认的,但特异性不如抗CCP抗体;将抗CCP抗体及RF两者作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在我们的检测中,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任何一单项检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之,抗CCP抗体在RF疾病的早期诊断、区分损伤性与非损伤性、疾病的预后评估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特异性高。在传统类风湿因子测定的基础上,在进行抗CCP抗体测定,可以弥补单纯RF测定中的假阳性、假阴性等不足之处,这种联合检测的方式值得推广,但需进行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高丽霞.几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23(2):79-80

[2]张淑兰.抗环瓜氨酸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24(6):326-332

上一篇:增强CT中高压注射器的应用护理 下一篇:高学压前期大动脉弹性变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