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地区松乳菇氨基酸含量分析

时间:2022-10-22 09:09:47

贵州铜仁地区松乳菇氨基酸含量分析

铜仁学院生物科学与化学系

遂宁市环境保护局

摘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铜仁地区的野生松乳菇中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燥至恒重的松乳菇中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含量高达11.89g/100g。松乳菇氨基酸含量丰富,通过对其多种氨基酸含量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铜仁的野生松乳菇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松乳菇氨基酸含量分析

松乳菇(Lacta riusdeliciosus)又名“重阳菌”、“雁鹅菌”,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橙色和褐色。每年的九月至十月生长,越是雨季、气候越潮湿,草丛中就长得越多,贵州地区和湘西接壤区有大量野生长。松乳菇是珍贵的真菌,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还含有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及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功效。

氨基酸是构建生物机体的众多生物活性大分子之一,是构建细胞、修复组织的基础材料,是一切生命之元。松乳菇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包括必须氨基酸以及非必须氨基酸。本实验对铜仁松乳菇的氨基酸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及深加工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铜仁地区2010年10月野生松乳菇(Lacta rius deliciosus),实验所用松乳菇由铜仁学院高健强老师鉴定。

1.2 仪器:恒温干燥箱,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1.3 方法:将采摘的新鲜野生松乳菇置于恒温干燥箱45°C,烘干至恒重,采用GB/T5009,124-2003,对松乳菇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进行测定。

1.4 环境条件: 温度15°C, 相对湿度65%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松乳菇测试的17种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天门冬氨酸,1863mg/100g,天门冬氨酸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有着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心脏病、肝脏病、高血压等症状,还能和多种氨基酸一起制成氨基酸输液,用作肝功能促进剂、疲劳恢复剂等。在食品方面是一种良好的营养增补剂,也是甜味素的主要原料。松乳菇中天门冬氨酸含量丰富,可对其营养保健作用进一步开发利用。松乳菇中谷氨酸含量为1617mg/100g,它具有鲜味,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利用松乳菇的谷氨酸含量较高的特点,开发天然绿色的增鲜剂。

赖氨酸等氨基酸,人体不能自己制造,需要由食物提,故称之为必需氨基酸,。松乳菇中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中亮氨酸含量最高,为974mg/100g,蛋氨酸含量最低为137mg/100g;研究表明:亮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抗肝硬变、脂肪肝等疾病及心肌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降血压和抗抑郁症作用对预防和治疗有毒金属非金属对人体的伤害具有重要作用。亮氨酸的医疗价值,对于开发利用松乳菇中的亮氨酸,运用到医疗领域,有着可观的开发前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松乳菇中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含量都十分丰富,可作为补充人体氨基酸的重要来源。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对松乳菇的基础性研究较少,对松乳菇的基本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咎立峰研究发现松乳菇色素的主要成分为蒽酮类化合物,但未对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对铜仁地区野生松乳菇的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松乳菇保健食品和药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随着人们饮食观念和习惯的逐渐改变,膳食结构也逐步向营养、抗病、保健无公害方向发展。食用菌的护肤美容作用在古代书籍中已有记载,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食用菌的多糖、VC、氨基酸等在保护生物膜和延缓衰老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食用菌用来生产保健品目前已有较多例子,如猴头菇冲剂、冬虫夏草口服液等。松乳菇作为纯天然的野生资源,在饮料、调味汁类等食品方面、保健、美容方面有待深层次开发。

松乳菇中氨基酸含量丰富,是天然绿色的食品。铜仁地区松乳菇资源丰富,菌种优良,具有适应性好、成本低等优点。但目前铜仁松乳菇开发层次较浅、开发领域较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对该地区野生松乳菇氨基酸含量的分析,为更加科学开发松乳菇野生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月新,王光亚.实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6

[2] 戴小梅,李恩义.食用菌的功能成分与保健功效[J].蔬菜,2000(9):33-34

[3]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5009.4-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27-45

[4] 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标准处.食品卫生国家标准汇编(4)[M].北京标准出版社,1997

[5] 利特PL.蛋白质食物的营养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上一篇:试论装饰公司工程技术管理的特点及方法 下一篇:探讨农村中小学食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