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优化小学低段英语教学的尝试

时间:2022-10-22 08:39:11

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优化小学低段英语教学的尝试

摘 要: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以缺乏学习动力的低段小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试分析通过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媒体,达到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优化小学低段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干预;小学英语教学

一、自我效能感与“习得无助”现象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能成功地执行任何特定行动任务的期待,也叫功效期待。换句话说,自我效能感指个体能成功地执行特定情境要求的行为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个体的行为。

“习得无助”是心理学家利用小白鼠做实验时发现的: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这种无助感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

在小学1~3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过往学习经历中获得的无助感,从而对自己产生一种消极的主观判断,不喜欢学习英语,害怕老师,存在厌学心理,不参与课堂等等。因此,如何提高此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此类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的教学干预,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多媒体辅助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激发兴趣,亲历成功

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只适用于一部分学生,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乐于参与这种教学活动,表现出对课堂无趣或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消极对待小组活动或对话,这种消极的情绪使他们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亲历成功的机会。

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利用多媒体动态画面、多彩的颜色及逼真的声音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被动变为主动,避免让学生在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掌握知识。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进行良性互动,亲历成功的机会大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对此类学生来说,成功不是“最好”,也不是“第一”。新课标强调评价应突出发展、促进的功能,应以“进步即成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2.创设情境,化枯燥为有趣

英语是一门工具语言,要学好英语,关键是要在情境中多练、多实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板书、语言和肢体动作去描述情景,然后让学生在这种假想的语言情景中进行枯燥的操练。这种操练往往能更多地使教师关注于学生诸多的语法错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保持。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往往在这种多次的错误和批评声中失去了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自信。

多媒体课件则为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创设了较为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使用英语的语境,使学生能够“触景生话”。导入新课时,如用计算机播放伴有声音的动画场景——小朋友们为莎莉唱生日歌并赠送礼物。

A:Happy birthday to you! Here’s the present.

B:Thank you.

A:You are welcome.

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把教材中单调的文段展示得更为生动逼真,更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带着自己的快乐情绪和类似经历出发,更乐于接受新知和参与操练。用自己的语言相互讨论、交流,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化繁为简,突破重点

低段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自我效能感差的学生来说,其课堂注意力有限,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更有限,在教学中善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以深港版一年级第2册教材中介词in/on/under为例,大多数学生对于介词的概念是不清楚的,直接生搬硬套地解释三者的区别,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小老鼠偷吃苹果的故事。在故事中,小老鼠时而跑到桌子下(under the desk),时而跑到沙发上(on the sofa),时而跑到垃圾桶里(in the bin),最终吃到了苹果。生动的故事情节、逗趣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三个介词的用法,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了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能在课后活学活用,自己创设了另外一个小宠物找宝藏的故事。

4.发挥优势,培养能力

(1)突破时空限制,沟通中西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产生语用失误,使交际失败的现象。如:用“How old are you?”来表示对外国女性的关心,便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初次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的中国人一定会生气。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因此,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氛围,对于学习英语非常重要。

在课堂上,善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如在教授深港版三年级第5册Unit 9 At Christmas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节的传说、播放圣诞歌曲和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的视频,以及与圣诞节有关的物品等,学生个个兴高采烈,乐于用英语表达自己懂的东西并自发学习新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外国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的异同点。大家发现尽管Christmas和Spring Festival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但在“家庭团聚”“全社会放长假”“节前聚餐”“儿童有礼物”等文化涵义上却非常相似。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本内容,以色彩斑斓的图片、生动有趣的音像形式出现,使英语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学习,加深了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强化模仿朗读能力

朗读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手段。低段小学生对语音比较敏感,正是学习第二外语的好时机。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时常有不愿开口朗读的习惯。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开口的兴趣,可如下进行:首先,引导制定“看—听—说—读”四步骤,即观看一遍教材配套光盘的动画,要求学生闭眼集中注意力听一遍录音,然后凭借记忆力尽可能复述模仿一遍,最后再跟着范读一遍。

(3)展示才能,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授深港版三年级第五册Unit1用英文正确书写地址时,教师通过电脑网络展示国外邮件的写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外邮件写法的异同点后,鼓励学生自己书写邀请函交国外笔友。针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笔者设计了一个难度较低的挖空邮件,参照国外的邮件地址写法,填写自己的地址即可。最终将同学们的邮件打印出来,张贴在英语角,通过这一系列降低了难度的实践活动,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从中获取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4)协作学习,共同提高

在多媒体环境下,每个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了解的程度不同。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多种方式让学生得以协作学习,无形中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生生协作学习:如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自读自查、互读互查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读中如出现某个单词、句型朗读困难时,可以向同伴或老师求助,而在互读过程中鼓励同伴互助。如此一来,降低了自我效能感低的同学对朗读的紧张感,相较之下,向同伴求助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小组协作学习: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教师组织4~6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完成一个话题表演。如深港版三年级第六册Unit 6的故事阅读中,学生们分别扮演白雪公主、熊爸爸、熊宝宝,通过投影不同场景,学生在场景中尽情地表演,展示自身的才能。为了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模仿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地投入到了教授和纠正小组其他成员的语音语调中,帮助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小组协作中,达到了共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固然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的缺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不滥用多媒体课件

教育中有个节省的原则——省精力、财力、物力。在备课时,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驾驭教材,有组织教学的能力,切不可为了用而用,要兼顾好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多媒体资源。

2.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所有的教学

如英语课堂有的语言知识点操练、口语交际对话、学生的思考观察都不能完全被多媒体教学所取而代之,教师必须斟酌在适宜时机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选择和处理多媒体课件

网络资源纷繁多样,教师在选择时应注意其科学性和准确性,根据课程内容及时调整、更新,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主动性和互动性的功能,考虑设计的内容和对象,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工具将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曾琦.学生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2]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

[3]杨静.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

[4]方月芹.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与网络同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教育科研论坛,2011(4):21-22.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实验学校)

上一篇:追寻高效课堂,向管理进军 下一篇:师生携手营造班级氛围,创建特色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