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你哦

时间:2022-10-22 08:22:19

那个亚运会终于歇幕了。最近关于亚运会的批评影响最大的是新华社杨明的《一骑绝尘》。杨的观点照理说也不新鲜,引起争论是因为这个观点来自新华社,他只是把一个长期以来人们怀疑的东西通过新华社的背景说出来,窗户纸谁都捅过,只是杨捅窗户纸的东西直径比较粗,捅的人家疼一些,透进来的亮多一些。但我觉得,盛会癖的问题还不仅仅是为了那几块有史以来含金量最低的金牌。

除了雅典,好像以往的城市举办奥运会,都是琢磨怎么挣钱。雅典比较特殊,因为是奥运会发祥地,有点被举办的意思。只有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为了花钱搞装修,顺便把城市弄好看些。在萨马兰奇说出“北京”的那一瞬间,有多少生活在北京的人开始梦想,2008年之后,北京会变得多么漂亮和美好。现在生活在北京的人还会这么想吗?那些所谓的漂亮和美好跟你有多大关系呢?

后来是上海世博会,其实上海已经蛮漂亮了,弄不弄世博会都一样,有漂亮的外滩、美女和各种高层建筑以及周立波。但是上海一定要办世博会,这是给世界看的事情,怎能错过。

接着进入第三阶段,广州举办亚运会,如果说奥运会、世博会是世界性的,多少还是国家的面子工程,还有些宣传中国的意味在里面,老百姓被骚扰受到委屈还是能理解的。一个亚运会,搞的比奥运会还豪华,这不是有病吗?可我后来一想,还不仅仅是有病,因为这里面牵扯进的利益链条太丰富了。

地方政府做什么,气势一定会超过中央政府的,你不信让CCTV把春晚挪到铁岭搞,绝对比在中央电视台还可怕。这也就是最高领导不允许,不然一个县政府的办公大楼一定会弄出一个紫禁城。这还不仅是上行下效的问题。而是,在今天,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目的已经不是拿金牌了。你能拿到的金牌,别人想拿也拿不到(比如乒乓球);你拿不到的,练死也拿不到(比如一百米)。政府更喜欢在给体育赛事搭平台的过程中获得政绩和利益,至于这个活动本身是否挣钱,那不重要。

现在城市都在建设,日新月异,为什么要建设,是因为有钱了,是因为要发展了。花钱这件事可以形成一个利益链条,借着搞大型比赛的机会,会有很多人成为受益者。如果没有比赛,也可以发展,也可以变化,但是效果没有大型赛事那么突出,政绩本上不好写,这就是广州亚运会为什么搞得很铺张很嚣张的原因。作为一个城市的领导,这样的面子工程是多么大的政绩啊。这也就是另外行星没有生命迹象,不然我们真敢搞一个太阳系的“系运会”。

我通过观察研究外国的音乐盛会发现,外国人搞一些聚众活动,是从过去庆祝丰收演变来的,最后变成一种娱乐传统。它的核心是通过这种聚会,让每一个参与的人感到快乐――聚会以人为本,民主就是让人民自己作主。我们以前也有民间聚会性活动,但是领导都很担心,所以常常用“聚众”这个听起来很危险的词来形容这类活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不允许有民间自发性聚会的。所以聚会的传统就慢慢消失了。

到目前为止,中国通过举办这种很官方色彩的大型世界性活动,能向世界证明的都证明了――我们好客、强盛……至于人家会不会这么理解,我想还不会因为搞几次活动就能改变别人观念吧。但我相信,在未来的二十年里,世界性的大型活动还会接二连三在中国举办。反正某些传统活动西方人玩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搞起来越来越臃肿,成本越来越高,估计人家都当成累赘了,正打算往外抛呢。比如伦敦对举办下一届奥运会就感到很后悔,据说他们正在研究怎么把综合性的奥运会改成奥运足球单项比赛,并且要跟罗格谈判。

这种大型世界性比赛(活动)不仅可以满足民族虚荣心,消除民族自卑感,展示国家强盛,还可以在经济泡沫中绽放光彩,还能凸显政绩。

所以成本不是问题,中国做事什么时候计较过成本啊,中国老百姓从来不跟政府计较成本。而西方落后的民主制度恰恰不适合这类高成本活动的投入,市民动不动就上街游行抗议。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国人都是很宽容大度的,不像西方那么小家子气,多烦人啊。把这些高成本的活动放在中国举办,对老百姓而言,那不就是大观园进刘姥姥家吗,爽死了。我觉得以后的奥运会、冬奥会、世博会、亚运会、英联邦运动会、世界杯、美洲杯、非洲杯、欧冠……干脆让中国各地轮流举办算了。

中国,我看好你哦!

【选自《不许联想》本刊有删节】

题图/飞越/佚名

上一篇:逼下梁山 第2期 下一篇:圣诞狂欢与文化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