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宜居宜业特色示范镇

时间:2022-10-22 07:42:41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建设宜居宜业特色示范镇

摘 要:我省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深刻转型期,公平正义、共享已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以农村人口为主的民生诉求也在经济社会发展及转型过程中全面升级。在此条件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容,已成为保障国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持续改善民生的基本着力点与核心。

关键词:宜居示范镇;资源整合;因地制宜;思路与举措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逐步缩小城镇区域发展差距,注重推进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一、东坑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城镇规划不切实际、流于形式。原镇区规划缺少对周边局势和全镇整体的大考虑,使其规划蓝图缺失了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城镇建设长期处于民间自发状态,规划的权威性得不到维护,不遵循规划乱拆乱建现象时有发生。

2、城镇基础设施简陋,布局分散混乱,土地资源浪费。基础设施简陋、功能单一,与一般的乡甚至村没有多大区别。城镇布局分散且混乱,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3、城镇主导产业不明,产业层次较低。主导产业不明,城镇类型定位缺少特色、缺乏竞争力。城镇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不够密切,缺少农业产业化龙头。

4、投资环境较差,影响招商引资。主要是镇区东坑镇街居民本位主义、排斥外部力量的发展,普遍具有的小农意识和落后思维,造成了“大项目绕着走、大客商总摇头”的项目落实难、招商引资难。

二、东坑重点示范镇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总体思路:遵循“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理念组织建设,要按照“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发展产业园区”的思路全面加快建设;坚持新镇区开发建设与建成区改造提升并重的原则,加快老镇区改造提升,实现新老镇区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1、高起点规划引领,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着力构建符合省情的城镇空间格局。按照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民幸福家园的标准,设计一镇一模块及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化模块,突出特色,推进新区建设。

2、高标准积极推进,集镇面貌日新月异。

(1)坚持统筹兼顾,提高建设标准,加快提升改造老城区。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依据统一规划确定新标准。新建了东坑镇便民服务大厅,全面实施了老城区内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气化工程,全面了提升集镇品味。

(2)坚持镇企合作,壮大产业支撑,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断推动农业园区和新城区一体化发展,形成二者互动发展的局面。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区配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起了占地300亩的集蔬菜籽种良繁、工厂化育苗、植物组培、新品种引进示范于一体的高标准农业技术集成区,目前该区辐射建成千亩马铃薯一级种良繁基地两处,蔬菜籽种良繁基地一处;农副产品加工关联产业区建起了集食宿、天然气站等相关服务业。

(4)坚持统筹兼顾加快人口转移,推进整合镇域社区。

对镇域内搬迁村庄进行了全面梳理,实行有序部分拆迁和集中安置,采取落实了农民最低生活补助、再就业培训等积极措施吸纳周围乡村居民搬迁至新建镇区,合理集聚人口,使群众能够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3、多措并举筹资金,重点示范镇建设有保障。

(1)按规定使用国家新增投资项目和各类专项资金,切实用好每年1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并从县级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支持示范镇建设。

(2)积极整合落实配套资金,抢抓国家加快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在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转移支付中,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捆绑整合发改、交通、建设、环保、扶贫、水利、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文物、民政的功能部门各类资金,向小城镇集中投入。

(3)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中型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参与小城镇建设和经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有信誉的房地产企业、投资商走进乡镇,参与重点示范镇建设,多次组织了示范镇建设项目招商推介洽谈会。

4、做活土地文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保障建设用地。将小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生态用地、民生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范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城乡用地布局。

(2)坚持用足、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进行土地招拍挂等方法,实现了土地资金两平衡。2012年,已按照土地增减挂钩模式开始新建东坑镇沙渠村新型农村社区。

三、坚持创新举措,破解发展瓶颈

1、加快体制创新,完善管理机构。成立“一办、七科、一社区、一公司”。具体为:“一办”即成立重点示范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七科”分别是政秘行政科、规划建设科、项目管理科、公用事业科、农技推广科、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科和税源监控科。建立健全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机制,合理明确和确定事权,设立专门的公用事业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健全基本服务。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伴随着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步伐,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结合该镇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实际,拉长农产品及深加工为主产业链,加强招商引资推介。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基本健全,投资环境相对良好。

3、以产业支撑为主导,增强人口聚集能力。

(1)、按照新规划,以产业园区为主发展主导产业,目前引来中央粮食储备库、蔬菜脱水厂、育苗中心等13家企业进园创业,还有数家意向企业正与园区协商准备入驻。吸纳部分闲散劳动力入园务工,增加了收入。

(2)、农贸产品集散基地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用工,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富余问题。部分在外地务工人员陆续出现返回家乡创业和务工的潮流。

(3)、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逐步推行人口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产业格局的变化和升级,带动了外来企业和人口集聚和入驻。

4、突出地方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

(1)东坑镇以发展无公害农副产品为主导,以其产量高、品质好,种类多著称。近年来,以东坑镇为中心,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和新技术新品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土地流转与产业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和促进设施规模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社发展壮大,大面积普及大棚蔬菜与果蔬,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优良品种培育、病虫害的防治与销售回收环节,滴水灌溉与自动化灌溉推广,增产增收,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3)畜牧业稳步增长。结合本地特点,发展以养羊、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拟申请“靖边山羊”品牌的国家地理标志。以规模化养殖为主,吸收闲散劳动力,农副产品的秸秆、不达标产品用作饲料,农业垃圾减少,就地消化,环境美化,做好美丽村镇建设。

结束语

通过优化建筑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以“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发展产业园区”为工作思路,狠抓设施建设,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提升服务,建设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特色的现代魅力城镇,建成富裕、和谐、美丽小城镇。

参考文献

[1]康桂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J].领导之友.2012(23):94-95.

[2]王喜成.以战略思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学习论坛.2013(04):33-35.

[3]卢斌.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J].政策.2013(06):147-149.

上一篇:羽绒水洗废水处理工艺现状分析 下一篇:一号线站台紧停故障处置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