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美目盼无处话悲凉

时间:2022-10-22 07:35:58

摘 要:笔者力求在本文中追溯庄姜的人物原型,通过体味《硕人》中以庄姜为原型塑造的千古美人形象,结合《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章法、比兴托情的言志精神以及优良的抒情传统,洞悉诗作者塑造“硕人”的独特手法。另外,通过感受“硕人敖敖”的美人形象,结合庄姜的出身家世以及历史时代背景,从现代女性视角出发,进一步深入品读作为古代女性代表的硕人背后道不尽的辛酸与悲凉。

关键词:美人图;庄姜;女性;悲凉

《诗经・硕人》全诗四章,每章七句,着力刻画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硕人》全诗描写细致,比喻新鲜,塑造人物手法匠心独运,以致清人姚际恒由衷感叹:“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然恰因“美人图”的名声在外,学术界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此诗表达了春秋时期人们对女性美、女性价值的尊重与肯定,体现了古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笔者认为,这实是对《硕人》一诗的误读,美眸轻笑的敖敖硕人背后,更多的是道不尽、话不完的悲凉与辛酸寂寞。

据《毛诗序》所载可知:“《硕人》,闵庄姜也。” 即诗中所描写的拥有倾国倾城之貌的 “硕人”,乃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庄姜。在庄姜的名字中,“庄”来自其夫君卫庄公的谥号,“姜”取自其父亲齐庄公的姓氏,然而庄姜本人在此名字里却没有得到任何的体现。虽然据大量资料搜集考证,学术界有部分学者认为,《诗经》的写作年代在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的初期,原始母系社会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是生命、权威和力量的象征,神界也由女神主宰” ,女性不但居于较自由的地位,而且还受到高度的尊敬,但从《硕人》所反映的历史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纵使出身高贵如庄姜仍然得遵循女子的“三从四德”,以父为尊,以夫为贵,以子为荣,所谓的女性价值在当时的社会意识中也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认可,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逐渐被男性所取代,母系社会的影响逐渐消失。因此,笔者以为,《硕人》一诗在第二章对庄姜为原型的“硕人”之美进行了传神生动的刻画描写,对庄姜的绝世美貌大泼笔墨,固然是对“硕人”的赞美,但其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赞美女性而赞美女性、为歌颂美人而歌颂美人,实是当时卫国国民悲悯庄姜拥有倾国之貌却膝下无子所作。《硕人》四章连缀而下,各有深意,章章相连,情感步步深入,唯有对诗歌每一章进行认真细致地品读,才能明辨诗歌的真意。

一、 越是美人,越是悲凉

《硕人》素有千古“美人图”的美誉,是《诗经》里将中国古代女性的风韵容颜描写得最为动人的一篇,却又是《诗》三百里最无情思的一篇,有情思者,诗在心里,无情思者,诗在身外也。所以,相较于情思,笔者首先更为关注诗歌本身塑造人物的匠心独运的笔法。

《诗经・卫风・硕人》开篇有云:

硕人其颀,衣锦衣。

这是对庄姜的高大曼妙的身材以及衣着锦衣的细节描写,凸显出硕人的身份显赫、身材容貌之美。纵观《诗经》全本,不难发现诗人好用“硕”以形容赞美人们所喜爱的女子,如《陈风・泽陂》就描述了一身材高挑健美的女子在荷塘池畔思念自己倾心爱慕的男子的单相思之诗:“彼泽之陂,有蒲与茼,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 。 “硕”也是“长大、高大”之意,现代学者朱自清就说过,在《诗经》时代、“硕”、“美”二字为赞美男女之统词,故男亦称美,在《诗经》里,所谓“硕人”即身材高大、面容姣好且姿态仪容端庄的女性,外加该女子衣着华丽讲究,锦服外面还披着麻纱罩衣,可以想象,此等女子绝非平凡老百姓,通俗而言也就是时下所流行的“白富美”。当然,“硕人”亦非真的如男子般高大威猛、虎背熊腰,诗中再加一个“颀”字,就更加精简传神地将庄姜亭亭玉立、风韵动人的形象完美地表现出来。

了了八字,简单勾勒,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诗歌接下来的行文描写做了巧妙的铺垫。这是诗歌作者塑造“绝世美人”的第一笔。

《诗经》善用赋、比、兴,其中又以“赋”为最难。《硕人》巧用赋笔,所赋为“事”,而不为“人”。《硕人》之赋,在在切于事情,处处见得赋之巧思。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歌第二章的部分,采用了铺叙的手法,连用多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犹如纤微毕至的工笔画,细致地刻画了庄姜艳丽绝伦的肖像――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匀整洁白的牙齿,直到丰满的额角和修宛的眉毛。而其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最是传神生色之笔。巧笑倩,美目盼,一个“巧”字,写得如此生动传神,把花的冶艳与媚态都嵌在庄姜端庄的浅笑里。另外,《硕人》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强烈的镜头感,有条不紊地将描写镜头拉向“硕人”的方方面面,有如一个接一个朦胧的特写镜头,神秘而美好。从身材容貌、衣着打扮、身份地位等依次推进的,这样层层深入的安排足见作者在构思上的匠心独运之力。最后一章在“河水洋洋”,“葭I揭揭”优美环境中,铺写庄姜出嫁时的盛况,镜头由近及远,缓慢地推向远方,一行人走向远方,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新鲜生动,而且意味深长。

这是诗歌作者塑造“绝世美人”的第二笔。

至此,笔者不得不思考,到底《硕人》的作者如此大肆渲染、不惜笔墨大力描写 “庄姜之美”的根本原因何在呢?一般而言,在阅读《硕人》时,人们往往只被“庄姜之美”所吸引,眼球停留在那享誉千古的“美人图”上,却少有人会思考《硕人》花费一章的篇幅描摹庄姜之美的意义何在。私以为,诗人如此大费周章,既不是单纯折服于庄姜的天生丽质,更不是对现在多数学者解读的观点所说是对女性美、女性地位的肯定尊重。《硕人》第二章对“庄姜之美”的刻画虽然在文字技巧上堪称完美,但每每阅读起来,却多少带有几分炫耀的成分,而少了些真情实意。这就不难联想到,在《硕人》的时代里,“硕人”庄姜的身份越高贵,迎娶庄姜的卫国也就越荣耀;越是将庄姜写得高贵冷艳,就越是能够彰显卫国国君的地位;越是将她的出嫁场面大肆渲染,就越是体现卫国的国力,这样一来,其中的悲凉不言而喻。因此,与其说诗歌开篇赞颂的是庄姜,不如说是卫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赞颂。诗歌只是一味地夸耀庄姜的倾国美貌、仪态万千,彰显庄姜的高贵出身,却对庄姜的内心从未给予一点儿关注,没有留下任何慰问、无人关心她的心情。或许,在古代的皇族婚姻里,从来就只有门当户对,从来就只有互惠互利的政治联姻中,并没有谁来真正关切庄姜公主的内心感受、自身的意愿。从齐国远嫁而来,没有人关心过,高贵美丽的庄姜是否因为舟车劳顿而疲惫辛苦,是否因为身居异国他乡思念家人而备受煎熬,是否也渴望丈夫温暖的怀抱,是否也对美满幸福的婚姻怀揣憧憬?如此身不由己、如此寂寞悲凉,试问,纵有倾国倾城之美,我们又是否愿意成为这样的女性?答案显而易见。

二、 膝下无儿,红颜薄命

《硕人》前三章通过运用赋、比的手法着力描写了庄姜的显赫身份、绝世容颜、端庄仪态,而在第四章则运用了兴的手法,烘托出朦胧缥缈的诗意。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鲔发发,葭I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A。

重叠词语的大量使用,如“洋洋”、“活活”、“发发”、“揭揭”等,加之巧用兴,将滚滚黄河奔腾向北,渔民撒网捕鱼,鱼儿在网中活蹦乱跳,岸边的芦苇茂密,一望无际,生机无限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所谓“兴”,就是不言其物、先言其他。因此,上述十几字,绝非是为描写优美风景而书写的句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描写庄姜出嫁时候途径的黄河岸边的情景,实则是借景抒情,借景表意。《诗经》里对情感的表达都较为含蓄,因而擅长在诗文中通过对景物、环境的描写起兴,借以表达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诗句中,无论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或是活蹦乱跳的鱼儿,还是茂密繁盛芦苇,都带给读者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的强烈震撼。因此,结合《硕人》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身份处境,笔者认为,这里可能有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了以《硕人》作者为代表的卫国百姓对齐卫联姻的喜悦赞美,表达了卫国人民对卫国国君与庄姜的婚姻的美好祝福;另一方面,通过对周遭环境、生机勃勃、充满生命活力的动植物的描写,喧闹热烈的场景寄托的对庄姜婚姻的美好祝福反衬出后来庄姜在她这段婚姻中美丽而不得宠、高贵而无子的道不出的寂寞悲凉。

据《春秋左・传注》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 ;另《毛诗序》亦记载:“《硕人》,闵庄姜也。庄公惑于嬖妾。使骄而上僭。庄姜贤而不答,终以无子。” 对于庄姜“美而无子”的原因,后人有诸多猜测,或言庄姜虽美但患有不育症,或言庄姜或言卫庄公昏惑暴虐,庄姜生性清高,夫妻二人性格不合,庄姜因而不得卫庄公宠幸。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去深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庄姜美而无子,但在《硕人》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的时代无疑是国家的不幸,是国家分裂和动乱的祸源。庄姜风风光光嫁人后,却因为,而遭到了长期的冷落。卫庄公脾气暴戾,甚至还有虐待庄姜的嫌疑。后来,他又娶了陈国的厉妫和戴妫。自己的丈夫爱着别人,自己图有美貌却不得丈夫的心,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庄公死后,她又遭遇了残酷的宫廷夺权。在这连环的宫廷谋杀中,庄姜多遭变故,看尽人间悲凉,寂寞孤独得像一叶飘荡在冰冷的湖心中的空船。

越是倾国倾城,越是感叹悲凉。

据朱熹考证,在《诗经》中的《终风》、《柏舟》、《绿衣》和《日月》均出自庄姜之手。庄姜将自己的哀思仇怨寄托在诗歌里,将自己的不幸福、不快乐表露无遗,常常“耿耿不寐”、“忧心悄悄” 。显然,《硕人》是卫国人民出于对庄姜的赞美、处于对庄姜的同情而写下的流传民间的诗歌,但风光背后却满是――无奈的庄姜之悲。庄姜的不幸,不是她一个人的不幸,而是一个时代的女性的不幸与悲凉。即便像是庄姜那样贵为一国公主,锦衣绸缎、仪态万千,甚至是“硕人敖敖”、母仪天下成为卫国正夫人,只可惜她生在那个男性逐渐掌握社会主导权力、一切以男性为尊的社会,即便她美得倾国倾城,但她不幸福;即便她困顿于婚姻的牢笼里,她也只能从一而终。说到底,她,不过就是一个女人罢了。

庄姜是“硕人”,这也恰是她无处话的无尽悲凉。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2]姚际恒.《诗经通论》.中华书局,1958年版

[3]李樗、黄.《毛诗集解》.台北:商务印书馆,1988版

[4]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何修注、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6]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傅晓翎.《品味“美人图”后的悲凉――

[8]杨明珠.《

[9]武国强.《重新阐释〈诗经・卫风・硕人〉》.《文学界》,2012 年第 8 期

[10]谭德兴.《人物新论――论庄姜》.《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11]刘绪义.《硕人:自古红颜多祸水》.《国学》,2009年第2期

[12]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浅析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一篇:外贸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