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自我调适

时间:2022-10-22 07:06:11

试论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自我调适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的归纳总结,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系列原因,最后针对其原因提出调适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表现;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47-02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自负、自卑心理

由于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缺乏了解,使得自我评价往往不准确。有些学生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感觉盲目过好,会产生自负心理,认为找个好工作是很容易实现的,脱离实际;而自负的反向极端是自卑。自卑心理产生原因诸如自身的家庭、自身遭受挫折后不能及时调整、或对自我形象没有信心等等原因。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自负、自卑心理使得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紧张、彷徨心理,使得他们对前途的把握没有自信心,意志消沉。

(二)依赖心理

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问题是父母关心的事情,而很多家长的确是到了孩子毕业的时候到处“出击”,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岗位。同时学生自己缺乏主动性,过分依赖家庭。这部分学生通常是自立意识不强,缺乏独立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平时实习经验的积累,丧失独立性,抱有盲目的就业心理,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造成就业时的不配合、不主动、无所谓的心理。

(三)功利心理

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虚荣心、攀比心理,急功近利,渴望高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就业时往往希望自己一次成功,缺乏吃苦耐牢精神,很多学生工作没有安定性,而对于需要踏实工作、从底层做起的职业缺乏兴趣;有些学生好高骛远,多次的就业碰壁却造成这些学生失去信心,甚至失去希望。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的素养缺乏

大学生处在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加之家庭对这一群体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大学生自我定位容易出现偏差,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个人预期较高出现不顾实际条件,盲目择业的行为。大学生心理成熟度不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产生自负、自卑心理现象、有依赖、功利心浓等一些反映。而且由于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缺少知识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认识不足,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家庭对于职业指导的缺失及不重视

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对于职业指导的缺失及不重视也在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父母从小到大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子女的人生,在大学前,很多的家长都有如下的想法:选择怎样的专业那是以后的事情,初中高中只管好好学习,为将来考一个好的大学做准备,没有和孩子探讨职业规划、职业兴趣等问题。而且父母的价值观、父母的职业定位、父母的地位和社交能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环境和氛围等都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有些学生都是父母包办,为子女规划就业蓝图,动用一切能利用的关系帮助子女安排工作,而且很多学生对父母的从小到大的宠爱已经成为习惯。

(三)社会整体就业压力增大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导致了需求的不平衡,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压力的增大直接诱发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毕业生择业上, 出现了就业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在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下, 大学生们在就业过程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强调经济收入而忽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社会需求等,同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 造成了大学生在择业中各种心理问题。[1]如今的大学生不再是关在象牙塔内的啃书族,而是时刻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自由人”。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大批消极的“网络红人”,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大学生。比如“芙蓉姐姐”、“木子美”、“流氓燕”等。这些都是带有一定负面影响的“榜样”,他们大都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而成名,没有真正的本领和内涵,哗众取宠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他们很多都是因为网络而“一夜成名”,很多大学生无法辨别美与丑、善与恶,乱树榜样,乱学榜样。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些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问题。

(四)高校教育体制的局限。

高考是万人挤过独木桥,能上好的大学或者好的专业就是好的志愿。待到自身入学一年或两年,发现自身根本不适合或者不喜欢此专业,同时又发现自身另外特有的专长,但目前大学的教育体制是不容易转换专业的,即使有也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这也就直接增加了大学生按专业就业的难度,成为导致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同时对于学生的就业辅导工作还是比较薄弱,没有很深入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贯穿于整个大学课程体系,很多学校都是大三上《就业指导》课,而且就业指导专业师资不足,专业心理辅导能力不足。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政策教育,放松了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缺乏分析和研究,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和技巧缺乏系统的指导,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心理问题。[2]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有很多,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对象本身的自我调适来最终达到缓解的目的。

(一)认识自我,调整知识结构,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是自我调适的重要方法

1.认识自我的必要性

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客观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特点、所受教育的程度,兴趣爱好、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真实地体会“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精神,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

2.重视在校学习过程,调整知识结构的有效性。

珍惜在校学习过程,重视各种实习经验的积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种类及要求的变化越来越快。大学生要大大增强应变能力,如尽可能多地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将已有知识科学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知识的整体效能是就业心理问题调识成功的最有力武器。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提高创新的本领,掌握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专业技能、自身素养三方面有机结合的方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在快速变化,每个人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社会的优胜劣汰,仅仅依赖大学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应付多变和复杂的社会,只有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去适应现代社会行业的需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择业的需要,提高就业能力。[3]

3.科学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

(二)提高自我心理素养,增强心理抗挫能力是自我调适的有利保障

1.运用科学的自我调试方法,克服不良心理现象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面提高的过程。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因此,从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运用科学的自我调试方法,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运用科学的自我调试方法,克服不良心理现象,如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多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可以向朋友、老师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还可以通过体育等健康的娱乐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心中的烦闷,放松自己的心情。

2.提高自我心理素养,拥有健康的就业心态

面对市场市场的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这些问题重要的方法是调整自我心态,提高提高自我心理素养。通过求职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提高心理素养,对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在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上,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搜寻就业信息以及求职材料准备等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面对求职失败,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

3.适应社会发展,更新就业观念,增加就业途径是自我调适的根本途径

大学生就业中的机遇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了解并接受自我特点以后,还要学会适应社会发展,这样才能保证以后的求职顺利。在根据已定的择业标准进行选择的基础上,更新就业观念。在发现就业机会时要主动出击,应有敢试敢闯的精神,增加自己的就业途径,灵活就业。如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新途径,不过分依赖就业,而突破禁锢,达到自主创业,这途径可在毕业后马上实现,也可通过一定的社会积累后再进行。此途径的关键是要有准确的观念与思路,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与定位,要与有市场经验的人合作,摆脱学生公司的意识,进行科学化、职业化的管理。[4]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极其调适[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06):57.

[2]王红艳.培养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途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2009,3:114.

[3]魏浩.准备充分方能顺利就业[J].中国人才.2009,4:32.

[4]迟灵.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自我调适[J].经济视角(下).2009,03:72.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探析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