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培琛:“一切不过刹那间”

时间:2022-10-22 06:43:17

那天,我陪摄影师去美籍华裔画家钱培琛工作室拍照,钱老师特地将我引到一面白墙前,手指悬挂着的一幅大约高2米宽3q2米、尚未完成的油画前,说:这是我最近画的作品,题目初定为“天堂、人间、地狱”。我定睛一看,直觉是有关生与死的。

果然,钱培琛说:“前不久阿拉姆妈去世了,90多岁,算是高寿了。但她的去世,以及我自己的遭遇,触发我思考着生与死、荣与辱等等。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走向死亡,用佛教的术语表达,是‘往生’,人终究都是一死,生命从一降临开始,就处在摆脱以往恶业而追求新生的状态。世界变幻莫测,人生常有意外,有的人刚出生不久因病夭折;有的人仅仅活到十多岁花季,生命戛然而止;有不少人因为车祸、溺水、恶疾等英年早逝;还有人突然失联,活生生的人突然无影无踪……无论活长活久,一切不过刹那间!由此我联想到自己,对于从天而降的‘制假欺诈事件’,一开始我也想不通,感到这一生将被全世界误解。现在慢慢想通了,不必计较,不必解释,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我是一个画家,我活着的意义就应该继续画画,不去理会外界的风风雨雨,即便明年我无法再在中国待下去,即便我逃脱不了去美国坐牢一劫,也可以坦然面对。回首人生,我没有虚度啊!”

听闻此言,再看眼前这位年近八旬、满头银发的老画家,我不禁无比感慨。

钱培琛是一个“逃亡途中”的旅美画家。自2013年美国媒体惊爆出“制假欺诈事件”,他一直处在国际舆论的漩涡之中,自己也噩梦不断。他在美国有家不能回,只能暂时栖息在上海避风避浪。前不久他举办油画个展,几乎同一段时日,美国又有权威媒体拿他说事儿。著名的王牌电视节目《60分钟》对“制假欺诈事件”做了长篇报道,节目中有10多分钟视频直接聚焦了“事件主角”钱培琛,将他的名字再次与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以及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等艺术大师的假画相纠缠,他的头像、纽约住过的House以及售获8000多万美元的作品图片等等再度出现在电视荧屏上。命运如此捉弄,使得钱培琛注定成为一个备受争议、毁誉参半的艺术家。在相当广泛的人群里,公众对他的“毁”远远多过对他的“誉”,尽管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众声喧哗里,也一再称他的存在是个“Amazing”(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现象,但他浮出水面,震惊国际画坛,毕竟靠的是搅乱国际顶级艺术市场的“重大事件”。

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名气”,钱培琛感到无尽的苦涩,所以当美国记者专程飞赴上海,买了鲜花和水果想方设法找到他,开门见山地说:“钱先生,您终于一夜间名扬天下了”,钱培琛表情严肃、毫不客气地回敬道:“我宁可无名,也不指望以这样的方式出名。”

目前,此案依旧处在法院庭审中,尚未判定。作为当事人,钱培琛感到自己像惊涛骇浪里的一叶扁舟,个人无力把握200多天后的命运走向。但他没有消沉,没有妥协,相反,他似乎在与时间赛跑,坚持每天五六点钟起床,七点左右出门,坐公交车去偏远却安静的工作室独自画画,中午只吃份一二十元的简餐,然后继续沉思、创作,日复一日,创作了大量作品。有人认为,他如此玩命地画画,是以这样的方式“疗伤”,而我感到不止于此。

这位老画家是在“疗伤”,更是眷恋艺术和生命,渴望在这个世界尽己所能继续发光发热,他不愿意在厄运面前低头弯腰,即使心里再苦,也始终昂着头颅披荆斩棘地前行。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精神,日前他在吴昌硕纪念馆举办个展,所奉献的近30幅作品毫不阴暗灰沉,而是充盈着明朗和欢乐的情绪。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豁达心胸与人生态度!

上一篇:谈初中英语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下一篇:体验实验过程 关注实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