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教改精华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时间:2022-10-22 06:40:03

汲取教改精华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这场改革的盛宴中,要充分汲取先进经验与精华,对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注重汲取教改精华,与自身教学工作相结合,创造性运用并进行优化改进,提高了语文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把握学生身心特点,提高学生快乐学习情感

初中生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进入了青春期,这一发展时期的学生更渴望独立与尊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将这一方面的因素融入进去,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激发出来,在学习中多获得成功的感知体验,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多激励学生,着眼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以及优点,加以适度拔高的表扬,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体会成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整个班级的语文学习活动更加热烈,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语文教学成效。其次,笔者在教学之余经常和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以及好的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吸纳进去,提高教学的科学性程度,既能够改进教学工作,又尊重了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快乐学习情感。实践证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把握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激发积极学习情感,对于提高教学成效方面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二、体现自主学习地位,增强合作探究成功体验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更强的参与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兼顾学生的这一需求,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直接灌输”的现象,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首先要为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载体,安排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保持一定的规模,既要保证学生数量足够进行合作探究之需,同时也要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和搭建科学的学习线索,能够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笔者主要是通过设置探究思考题的方式达到这一方面的目标要求,探究思考题的设计遵循“全面涵盖、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整个教学目标的高度浓缩,同时将重点与难点体现出来,难度逐步加深,注重之间的内在思维连贯性,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学生利用合作探究小组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难点问题进行思维方式点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功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成就感,尤其是要体现出合作探究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改进教学辅助手段,提高课堂生动吸引效果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初中语文课堂而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能够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尤其是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演示生动形象、包含信息量大等显著优势,教师要充分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笔者在教学中综合着力让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渗透力和感染力的有效工具。首先,语文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教学信息,多媒体手段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语文课堂补充所需的图片、数据、视频等资料信息,将单调的文字与生动的画面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这样的信息补充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次,笔者在升华教学主题、强化思想教育的环节也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如运用音乐烘托的形式,在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与课堂点拨、合作探究等环节结合起来,对于课堂生动效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创设更为快乐的语文课堂。

四、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落实语文因材施教目标

学生学习差异性是每一门学科都面临的问题,突破这一困境的要点在于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针对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教师要进行潜心研究和深入分析,在科学、全面评价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实施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提高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率,增强积极情感,更好地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长足进步。笔者首先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学生差异性,分别设置了ABC三个不同等级难度的目标体系,对应相应基础的学生,在课堂探究、师生互动环节,也适当穿插不同层次学生的思考题与提问内容,保证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另外,在学习成效检测环节也采取分层考核的方式,设置AB卷,以不同的难度与容量对学生进行考核,保证每一位学生尽到自己努力之后都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分数。

五、着眼立体教学目标,构建学生全面发展体系

快乐的初中语文课堂,应当包括课前、课堂与课外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立体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技巧性与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首先,笔者在课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并进行预习技巧指导,提高学生预习活动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在课堂教学环节,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改革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能力还应当在课后进行延伸与巩固,笔者为学生搭建了文学、朗读、古诗文等多个学习兴趣小组载体,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成效。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竞赛、展览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赛促学,让学生在紧张、上进的竞争氛围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出“快乐”的因素,对于教学成效提升以及学生综合发展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二中学)

上一篇:巧借多彩的故事上好思想品德课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