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济洋:“售票帝”的购票艺术

时间:2022-10-22 05:59:01

裴济洋:“售票帝”的购票艺术

“春运时节人纷纷,一票难求欲断魂,借问车票何处有?黄牛遥指进贤门”,“相见时难别亦难,铁路无力百姓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买车票”……又到了一年春运时了,网络上各种对春运“一票难求”进行吐槽的声音“如期而至”,在这场“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浩大声势中,有人选择抱怨,有人选择质疑,有人选择投机倒把……可北大09级哲学系大学生裴济洋,则选择用最简练的语言写成购票攻略,尽最大可能送人们回家。

自从一份《2013年春运火车购票攻略》在网络上被广泛转发,并有很多人因为这份攻略而成功购得返乡车票,裴济洋再次以“售票帝”的形象出现在大家视野之中。

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他在这3年内帮人们订了约20万张火车票,还年年都出一本堪称专业的购票攻略,这让很多人怀疑他是铁路子弟。后来经媒体证实,裴济洋的父母及亲戚皆不在铁路部门工作,更令人意外的是,裴济洋的家离学校很近,也不存在要买火车票回家的问题。

而之所以对购票有这么大的热情,在这三年里不间断地完成这项“壮举”,裴济洋在博客中说:“我想引用罗素的一段话:‘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具体到售票中,就是出于对中国与中国百姓的挚爱,对智慧的渴求、热爱研究,对每年饱受春运煎熬的游子们发自内心的同情。”

爱旅行让他与车票结缘

在北大未名铁路版上,活跃着一群以PARCE(北大铁路文化协会)成员为主体的铁路爱好者们,他们不同于社会上所说的“车迷”,他们更加重视人文关怀,不是单纯地围绕一些技术参数做文章。共同的爱好,将这些来自江南塞北的朋友联系在一起,他们沿着京广线去鹰山拍车,沿着京包线去沙河吃烧卖,沿着丰沙线去宣化涮羊肉,而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则是每逢春运,组织搏票团,去各大车站帮助想买票的人买到票;也有做售票志愿者,在铁路代售点窗口从事义务售票工作,亲身体验一票难求的现实之下售票与购票的艰辛。

哲学系09级裴济洋,则是这个协会的顾问。自大一起,就奉行“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的裴济洋告诉《方圆》记者:“3年里,我学术著作读了很多,也用掉了约200多张火车票,我爱旅行,爱好中国地理,爱铁路,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南三亚,西到新疆和田,东到江苏连云港,累计行程18万公里,通铁路的地方我几乎去了个遍。”

在裴济洋看来,地域文化和地缘情结,应当是一个有品位的人关注的内容。

“航空、高速公路与即时通信的高速发达,使这个世界迅速变平,然而铁路使人充分感到这个世界仍被万水千山阻隔成许多个单元,坐在火车上一路走来,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到什么是天高地迥,什么是辽阔苍茫,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还可以静观火车里折射出的这个时代众生万象的不同命运。”

裴济洋告诉《方圆》记者,乘火车旅行是一种颇具人文情怀的体验,中国铁路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围绕火车与火车票,老百姓生活的辛酸苦辣得到了充分展现。

2012年11月,裴济洋的《澄明之境——旅行是为了在路上》正式出版,他将自己坐着火车旅行的行为称之为运转。书中一章《2010.6西北运转记-新疆篇》这样写道:“进站,还是那个维族小姑娘在查票。放眼望去,站上大多数都是维族,年轻的年老的,穿袍的穿纱的,戴金的戴银的……整个屋里伴随着闷热飘荡着一种奇怪的味道,后来知道是维族人喜欢用的一种涂在身上的香料。我随着不算是潮水但也称得上是河流的人群向前一步一步走到检票口。这是我第一次和如此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一起,五官相貌又是如此不同,这种感觉就算在欧洲也不曾有过。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河南老大爷,拿着一个装‘碳酸氢铵’化肥的编织袋,他在向后面张望,一直在张望,后来一个老娘娘走过来,原来是去买水果去了,然后老大爷说她‘买这么多吃不完啊……”老娘娘说‘吃的,吃的,到明天晚上呢。’”

就这样,他详细记载下旅行中的所有细节,包括沿途的每个站名都铭记在心,在这个过程中,他邂逅了民工、官员、老外等等,学会与不同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都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

独自旅行赋予裴济洋独立思考的能力,本来是出于兴趣爱好的运转之行,让他对铁路这个领域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厚。更重要的是,裴济洋发现,铁路售票这个看似静态的小窗口,本身就是一个可以满足他了解社会之渴望的地方。

从对铁路的热爱到学习操作卖票,还要源自一次春运期间,裴济洋看到自己的同学买不到票回成都,而一路站回家的无奈。

从售票员到购票攻略

上大学之前,因参加各种活动,裴济洋出国经验也很丰富。裴济洋想到,国外旅客们常需经历多个中转站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一来,购买异地票的优势就在买不到票的情况下变得明显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

于是,2009年暑假期间,裴济洋走进海淀区北洼路的一家代售点,学习售票系统并当起了售票员。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跑腿送票,并背熟了铁路运营线。实习过程中,裴济洋与农民工打交道的机会最多。他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一些售票的细节讲清楚,而且他也摸清了农民工们的需求,裴济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民工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比如我了解到他们更愿意坐慢车硬座,还得帮他们选择晚上开白天到的车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坐上车回村。”

开学后,裴济洋又在北大28号楼的代售点继续做起了义务售票员的工作。从此,裴济洋就成为了“北大28楼的接票达人”。几乎所有人都从售票处那里遭遇过那一句冷冰冰的“没票”,但是在“裴济洋售票员”那里,却总是能让人看到希望。

随着裴济洋的知名度,慕名而来买票的除了学校的学生,还有各种社会人员。对于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裴济洋都会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来满足。对于求便宜不怕辛苦的外来务工人员,他就会帮助他们寻找最便宜的绿皮车;而学者或留学生,他则会推荐软卧或高铁;柔弱的女生,他则会推荐“循环接票”的方式保证中途不换铺;而对于能力强不怕折腾的学生,他则会推荐“中转”的方式,例如北京到合肥,可乘北京西到衡水、衡水到合肥,先坐再卧。“根据不同的乘客特点,迅速调整自己的售票方式,判断乘客的需求,让他们欢喜来欢喜去。”——这就是裴济洋售票员的神奇之处。而据媒体报道,裴济洋高峰期售票满足率高达75%以上,平均每4个来到他窗口的人,有3个是手里拿着票离开的。

2009年国庆黄金周,裴济洋创造了高峰时一天卖出了1500张票的纪录。从那次售票起,他开始告诉同学们他总结的“分段售票”、“中途转乘”等等购票策略。但“独木不成林”,裴济洋开始考虑将购票策略总结在网络上。

自从电话网络购票兴起之后,裴济洋基本不去窗口售票了,转而专门研究探索购票攻略,每年都会有更新,每天都会有动态。

裴济洋表示今年的购票攻略同去年的购票攻略区别很大,在他《2013年春运火车购票攻略》中,他总结了十多种购票方法,包括“临客”、“曲线回家”、“迂回”、“接票”、“打短儿”、“包络法”等等,只要仔细读了他的这些方法,基本上都能回到家。

“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不掌握信息,不掌握规则,就是弱势群体。”裴济洋这样告诉《方圆》记者。面对很多人对他购票策略会不会导致车票费用增加的质疑,裴济洋做了这样的比较:“首先是大家想回家这个念头是我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是,怎样能填平这其中的落差,比如从广州到北京,我直接买硬座的话须250元,卧铺则是440元,可我都买不到。如果买机票就需要1880元。难道这250和1880元之间没有别的选择了吗?这时候我的策略就派上用场了,我转两次车,可能确实贵些,但也基本高不过飞机票。”

裴济洋说:“若能够体验到春运的艰难的话,哪怕就是能买到一张站票,我也要回家的,这是大部分民众的心理。”而裴济洋也谦虚地表示,其实广大群众也早就知道一些他攻略里的方法,他只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

其实,在大家不知道裴济洋的售票事迹之前,他平时在同学眼中,多是“搞学术”的形象,当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售票帝”,同学都感到有些吃惊。售票一定程度改变了裴济洋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让他变得更活跃,而相反,对所学习的哲学专业的喜爱和钻研,也是促使他能将售票绝活吃透和精专的理论基础。

在裴济洋眼中,售票也有售票的哲学。他讲,《道德经》强调以柔克刚,以弱制胜,反映到售票中,就是不去和庞大的客流硬碰硬,而是通过巧妙中转,把旅程分成小段,每一段的车票都不难买,于是串起来就能实现回家的目的。

“避其锋芒,化整为零,巧用迂回,曲线救国”——这就是裴济洋的售票艺术。

游学精神

裴济洋认为,艺术无处不在,平凡中的不平凡就是艺术。2012年裴济洋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被《人民日报》称为“用哲学智慧研究并破解一票难求的大学生”。

裴济洋原来的专业不是学哲学,大三那年,他从国际关系专业转而学习哲学,很多人问他为何转到哲学系,裴济洋在微博中这样说道:“出于对人类命运以及现代性反思的关注,出于对中国文化在21世纪走向问题的关注,以及我在考虑中西文明能否在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层次上汇通。”

对于学业和售票的研究有没有“顾此失彼”的疑问,裴济洋则这样回答《方圆》记者:“哲学是一种活学活用的智慧,学哲学并不只是埋在故纸堆里读康德黑格尔。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哲学重在顿悟,顿悟后便会触类旁通。售票的方法是我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顿悟出来的,得其所乐,不觉得耽误时间。”

而裴济洋的母校北京十一学校的老师南红英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学生:“在他身上,我用了‘游学’这个词。在当代,能够用古人那样的游学方式增长见闻的,我只认识他一个。”在老师的眼中,裴济洋是“这个时代罕见的在生活中学习的年轻人”。而且这个学期裴济洋受母校之约,给高一、高二的学生义务得开设了一门课程《中国哲学史》,裴济洋告诉《方圆》记者,他对国学有一种非常深厚的情感,他想通过他的传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典同现实结合。

“经典如果不去传播人家肯定不懂,就像火车票购票攻略一样,如果不写,别人肯定不知道,写了,别人才有可能知道。”裴济洋说。

上一篇:豆腐姑娘当自强 下一篇:反贪侦查的技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