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故事

时间:2022-10-22 04:56:49

别人的故事

【一】

他入院的时候,医院里刚刚发生了一起暴力事件,外三的一个主任医师,被几个病人家属殴打,断了两根肋骨,左眼视力严重受损……

两三个月的时间,类似事件已经发生好几起。最严重的一次是半年前,一名20岁的年轻护士,被一个失去理智的病人家属捅了两刀,几乎丧命。抢救过来之后,失去了站立的能力。后半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

也正是这个当口,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入院,住进了我实习的胸外三科刚刚空出的一号病房的一号床位。

一号这个数字让他乐不可支,他对责任护士说:“哈,我是第一号。”

正是那一声“哈”,让跟着主任查房的我留意到他。

他和别的病人不一样,每次见他,总是乐呵呵的样子。爱开玩笑,跟医生、护士或者病友,笑得厉害时,瘦弱的脸好像都要承载不下那么多的笑容。

呵,年轻的护士说,这是个勇敢的老头。

【二】

勇敢的老头姓薄,河南南阳人,65岁,高而瘦削,不笑不开口。

其实现今65岁的男人若保养得好,还是很能看过去的,甚至不该被叫做老头。但他的确是老头了,头发已经白尽,又那样瘦,一笑,脸上全是皱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所以,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头”了。

当然,薄老头的苍老,和他的身体状况有关。10年前,他55岁,刚刚退休,因为吃饭时频频被噎,去医院做检查,查出食道癌。中期。

那年,他的女儿26岁,已为人妻、人母。儿子20岁,在宁夏当兵,带他去做检查的,是他一直叫做“小棉袄”的女儿。

听得出来,他是个宠孩子的人,说起孩子眉眼都是甜蜜的,即便如今,他的孩子都已经是中年人了。

当时,他的“小棉袄”本想瞒着他,但哪里瞒得住?他这个人,向来活得清醒明白。

但是他真的不怕,他说,没事,不就切一刀嘛。

反倒是他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挡住了“小棉袄”汹涌的眼泪,他看上去不像装的。

于是就在当地的市医院做了手术,麻醉前他还跟年轻的麻醉师开玩笑,说你可弄准了,别手术做到一半我醒了,那可受不了。

据他现今已36岁的“小棉袄”说,当时,医生差点没笑得掉了手术刀。

这是他的性格,不钻牛角尖,凡事朝好的一面看。并且,他从不错过任何开玩笑的机会,于是,也没有在乎命运和他开的这个天大的玩笑。

【三】

薄老头10年前的手术很成功,术后进行了例行的反复化疗。

他经历了所有食道癌患者术后都会经历的痛苦:胃部提升引起的长达几个月的食物反流,呕吐、脱发、发烧……几个月的时间,他瘦得脱了形。好在,用医生的话说,他身体底子好,扛得住――他做了半辈子邮递员,每天骑几十里路的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练出了一副好身板。何况,他还喜欢边骑车边唱戏,锻炼出了强大的肺活量。

总之,那些痛苦没有打败他,甚至没有让他烦闷和消沉,他依然以开玩笑的态度坚持了过来。身体慢慢康复,他也开始重新过起他的好日子――每周至少四天去湖边钓鱼;隔三差五去固定的一家牛肉汤老店喝碗牛肉汤;每天两顿小酒;一年近途旅游五次以上,远途旅游两次,并且不要孩子陪,只带着老伴;也偶尔会单独外出,骑着退休后买的摩托车,带着他的帐篷和钓竿,大多选择一天可以往返的路程。

家人都已习惯了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生活态度。

但那一年,不知怎么,他忽然动了野心,决定翻越秦岭,到两百公里外陕西境内一个有名的湖边去钓次鱼。那时,他做完手术刚好两年时间,57岁生日。他就是突然想做件有点挑战的事情,非常想做。

当然,他跟老伴和孩子撒了谎,没有说真正的目的地。所以家人没有防备。然后,他自己偷偷准备远行的物品,在包里塞了白酒、牛肉干、巧克力、饼干和应急药物等,便全副武装地出发了。他的行头,都是跟“小棉袄”要的品牌货,很时尚,如现在爱好户外旅行的小青年。一路上,他骑着摩托车追三轮赶货车,朝着目的地的方向进发,兴奋不已。

不料中途却出了意外,午后,翻越山岭时摩托车在半山腰出了故障,怎么也发动不着了。摩托车,他只懂得骑却不懂得修,折腾了一下午,无果。

是10月的天气,空旷的半山腰,寒意在黄昏时分便迅速袭来。起初他并没有太慌张,反倒感觉有些刺激,捡了干柴在路边点了一堆篝火,把带的东西拿出来,倒了一杯酒,吃着牛肉干和饼干,开始了自己的篝火晚餐。

路过的车辆稀少,半天才会有一辆,他甚至没有想到要求助,而路过的司机,也无法分辨他的状况,只好奇地把脑袋伸出来看一看,然后继续赶路。

天完全黑下来,山风呼啸,白酒和篝火带来的暖意渐渐微薄,无法再抵挡夜晚后加倍的寒冷,在快要熄灭的火堆旁,他被冻得缩成一团。

有一个瞬间,他忽然被吓了一跳,他想,会不会就这样交代了?

幸好,一个路过的好心司机察觉到他的状况不对,停下车来询问究竟。

就这样,他绝境逢生,扔了摩托车,搭车翻过了秦岭――到底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目的地,到底还是去了那个湖边并尽兴地钓了两天鱼。

到达之后他才给家人打了电话,没有讲述途中的险境,口气轻描淡写。

家人似也已习惯他的胡闹,对他这次的“忽然失踪”也并没有太过紧张,直到5天后他回来,把山中遇险的经历讲给家人听,他们才惊恐不已,而他却已经将此当做炫耀的资本,说得洋洋得意。

没办法,他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女儿长大后一直叫他“老顽童”,觉得他除了瘦,和1983版《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别无两样,太会自得其乐,太爱玩爱闹,太“没正形”。老伴说,每次出去跟团旅游,他都能把一大巴车的人逗乐,导游反倒省心了,一车人都围着他转……他“顽皮”得让一家人无可奈何。

而同样对他无可奈何的,还有所有人谈之色变的病魔。就这样,在那次食道癌的手术后,他逍遥地度过了9年的光阴。

【四】

10年后,2014年秋天,65岁的他又在检查身体时被查出肺癌,早期。

这一次,家人没有瞒他,知道也瞒不住。

他听了,叹气――唉,又得花我闺女的钱了。

凭什么花我的?花你儿子的。他的“小棉袄”立刻反驳。

我儿子哪有钱?他眼睛瞪得很大,那个笨家伙,自己都养不活。再说,“小棉袄”不疼爹谁疼爹,我跟那小子不亲……他说得很一本正经,又说,“小棉袄”有本事嘛,赚钱多。

他开始用糖衣炮弹。

“小棉袄”便撇嘴。早已知道他的狡猾,这些年,他凶儿子,老看儿子不顺眼,觉得儿子笨,没本事没出息,又爱惹事。对女儿却相反,宠着惯着哄着,可是一旦遇见花钱的事,只朝女儿开口,虽然在联通工作的儿子收入也颇丰。说白了,他就是个偏心的老头。

但是,如何会不纵容他的偏心呢?这样的老头,爱都爱不过来,才不会跟他计较。

只是这一次,家人还是觉得要慎重,毕竟,他是受过身体重创的人,于是,他们带他来了北京。

紧锣密鼓地做过各项常规检查,入院3天后,他再次被推上了手术台。被护士推走之前,他跟同病房的病友,两个年纪和他不相上下的老头说,一会儿见。

而这“一会儿”,就是漫长的6个小时。

6个小时后,他被推回病房,儿子和女儿配合护士将他抱到病床上。他已经苏醒了,胸部绑满绷带,身上插着排液管、排尿管……非常繁琐。

躺下时他还不忘转头跟里面的病友招招手,很有礼貌,并且嘴巴嘟哝着什么。

女儿探头去听,然后帮他翻译,他说的是“胡汉三又回来了”。

女儿翻译完,别人不笑,他先笑。女儿吵他,别笑,伤口会疼。

但是他并不听话,过一小会儿就咧开嘴笑笑,有点讨好女儿的意思,是因为想要水喝。

医生说,要6个小时后才能喝水,所以他的愿望无法被满足。

要水无果,他便要睡觉――原本就有些困,麻药也还没有完全散尽。但医生说,现在还不能睡,要尽量好好咳痰,否则痰液积压会容易引起感染。

可是睡意那么浓,他稍稍一闭眼睛,呼噜立刻来了。没办法,女儿只好不停跟他讲话,实在不行,就板着脸喊,老头,别睡――儿子是断然不敢这样对他的,此时儿子能做的,就是蹲在他的床边,看好那些穿插在他身体里的管子并记录他的尿液排量,话都不敢说。

【五】

他坚持过了手术后最难挨的几个小时,“小棉袄”说,他没有10年前坚强了,那时候做完手术,3天不能口腔进水,一周无法口腔进食,他都没这么缠人。

他说,那时候我好年轻哦。

在65岁的他的眼中,10年前,55岁的他是年轻的。现在,他觉得自己有点老了,所以,也就放纵自己脆弱一下,闹腾闹腾。没什么的。因为到底,他也配合着女儿和护士,在能喝的时候才喝了水,能睡的时候才睡了觉――他不糊涂,就是想撒娇。

大家都理解。

第二天,他可以吃一些流食了,早上醒来后,他喝了一碗小米粥,却说味道不好,不如牛肉汤,然后他告诉女儿他还想吃巧克力,想吃核桃仁,甜的那种,还有麦丽素……都是小孩子爱吃的零食。

现在不能吃。女儿说,得过几天。

那你买来我尝尝。他很会耍赖,骨感的脸上堆积着丰满的笑容,眯着的小眼睛里流露着一个老头并不高明的狡黠――却忽然看见守在床边整夜未眠的老伴正坐在椅子上打瞌睡,他立刻不干了,你怎么能睡觉呢?要是你病了,我肯定三天三夜都不睡!

老伴懒得理他,只有“小棉袄”敢在旁边打抱不平,我妈当年真是看走眼了,竟然会下嫁给你。

这么多年来,女儿一直用“母亲下嫁”这四个字来形容父母的婚姻,因为当年,母亲是南阳市的女子,是真正的城市姑娘,而当年的他,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邮递员――当年母亲去县城找同学无意中认识了父亲,然后两人就恋爱了,再然后,母亲毅然从市里去了县城,嫁给了父亲,直到过了很多年,他们才又一起调回到市里。

这是除了那次翻秦岭,同样令他得意的人生桥段,用他的话说,当年,他下了班,换上米色格子西装和白皮鞋,戴一顶鸭舌帽,在县城的街上随便那么一走,回头率,老高了。所以一下就把当年年轻的南阳市里的姑娘震晕了――整个南阳城都没那么帅的。

刚刚能拉着床头的弹力绳自己坐起来的他,已经开始这样跟病友炫耀自己的当年了。炫耀之余,他还不忘加紧康复锻炼:深呼吸、吹气球、咳嗽排痰、利用弹力绳一次次重复坐立……半个月后是他宝贝孙女的两周岁生日,他要赶回去给孙女过生日,那是头等大事,所以康复训练万万不能耽搁。

【六】

那天早上7点半,我跟着主任去查房,他略有疑虑地问主任,你说我其他部位会不会还继续得这病啊?以前我以为得一次就免疫了呢!

主任说,就你,得几次都没问题,你扛得住。

那也还是不得的好。随后,主任查看其他病人时,我听他自言自语,我爸给我取的名字不好,叫“中富”,要是叫“全富”就好了,就不会得这些乱七八糟的病了……

他的全名是薄中富,那一刻他忽然有感而发,觉得“中富”不如“全富”好。何况还姓了这么个姓。于是,便嘀咕起来。

一病房的人都笑起来。护士也跟着笑。

然后,在入院13天后,这个叫“中富”的老头拆线出院了,成功地赶在孙女生日前一天回到了家中。他走的那天,同病房所有的病人家属一起将他送到楼下儿子来接他的车上。他说,你们一定去南阳,我请你们喝牛肉汤。

他还握了握我的手,他说,小苏医生,好好跟你师傅学哦,以后做个好医生。

我点了点头,用力地。旁边,年轻的护士流下泪来――不管医患关系如何,总有这样的故事,带来这样的感动,正是故事里的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看轻和对家人的热爱,让我们坚定曾经那个白衣天使的梦想。虽然对我来说,他的故事只是别人的故事,对很多人来说,他的故事也都是别人的故事,听一听,看一看,也就过去了,但是这个别人的故事,却深深种在了我心里,我知道它会在以后的光阴里,长出饱满的果实。

上一篇:每一朵花的背后 下一篇:独自面对 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