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谢地,崔永元来啦

时间:2022-10-22 04:18:29

新近,崔永元蛰伏多年之后,以《谢天谢地你来啦》重出江湖,引发一片叫好声。不过,作为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关注的视野已经超越了新闻的视线。

据说,懂幽默、善诙谐、能逗乐的人,内心其实都是严肃的。在英国,喜剧之王卓别林如是;在香港,喜剧之王周星驰如是;在大陆,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崔永元亦如是。崔永元这一辈子注定是无冕之王,大概和他天生貌不惊人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他成名多年之后,赵本山、宋丹丹仍然在万众瞩目的春晚舞台上拿他的外形开涮,形容他“笑跟哭似的”。对此调侃,小崔当然只能哭笑不得。曾经,对电视台主持人来说,容貌出众似乎本是第一要义。崔永元登上中央电视台,并随之迅速走红,正是幸运地赶上了电视制作观念的进步和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如今,观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期待与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视觉的美感,更在于知识的传达、内容的丰富和心灵的呼应。

崔永元的走红,正是把握住了这样的契机。脱口秀,在国外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是相当成熟的节目形式。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不仅是人气高涨的当红明星,更是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可是,在国内,多数观众对脱口秀这一类节目可谓是闻所未闻。《实话实说》是1996年4月开播的。当时谈话节目在中国电视界是一个空白,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在脱口秀节目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主持人,必须兼具幽默、灵敏、机智等诸多特质,更是难以寻觅。事实证明,制片人找到了正确的人选:崔永元。

《实话实说》正式开播后,在国内迅速形成了收视热点。人们这么评价《实话实说》:它传递出了多种声音,展示了多元化的视角,倡导一种宽容理解的真诚对话气氛,给当时“一本正经”的电视屏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主持人崔永元横空出世,通过这档节目树立起了他鲜明的个人风格:亲切随和,幽默且智慧。因此他被观众们亲切称为“小崔”。这不再是一个个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主持人,而是身边可以闲话家常的邻家小伙。

他的这些特质,我们可以从几个例子中窥见一斑。崔永元曾经引用了一封观众寄来的参加节目报名信,信中说:“听说你们下一个话题是左撇子的故事,我坚决要求参加,我是个地道的左撇子,因为我没有右手。”崔永元的点评是:“能感到乐观吗?”在和记者问答之中,他也显示出了自己的机智。记者问:“报载你有意退出《实话实说》,你离开这里准备干什么呢?你认为你还能干什么?”他回答道:“离开这里,我到他们报社抗议去,因为他们砸了我的饭碗,我又没别的手艺。”

不过,他的幽默也曾给他惹来不少麻烦。就是在1999年年初录制关于左撇子的节目中,祝全华先生发言讲到自己因书写不流利给高考带来不便,崔永元顺嘴说“考播音系呀”,现场一片哄笑。对此事,崔永元在事后说:“由于《实话实说》节目有很多玩笑和调侃让创作者放松了警惕,这句十分不得体的玩笑被编进了播出版。这极大地伤害了祝先生的自尊心,他写了文章在网上、报上发表,题目是:《崔永元,别把刻薄当幽默》。‘崔永元因主持《实话实说》节目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观众常常可以看到崔永元经常用话语设置陷阱,故意把别人推向难堪的境地——崔永元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其幽默和调侃里面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缺少一种善意,缺少对人的尊重。正因为这样,崔永元这个走红多年的红牌主持人很难让人们注意到他的人格力量。’”对于幽默、调侃,崔永元有着自己的心得。他对此事评论道:

其实,调侃与玩笑的分寸与尺度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同样的玩笑开在这儿可以,开在那儿不行,这个人可以接受,那个人或许不能承受。那么,分寸与尺度在哪儿,很显然,在对方那里。也就是说,我们的玩笑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就是不合时宜,所谓入乡随俗其实是文明的一个至高境界。我曾经宽慰过,因为自己想通了这个道理。《实话实说》是即兴谈话,脱口而出,为了不出口伤人,我在日常状态中磨练自己,绝不讲黄色笑话,绝不开过火的玩笑,这样久而久之,才能让自己处在自然通达的状态。现在看来,我的修行还远远没有达到境界。一个电视节目,有笑声意味着放松、灵动、可视性强。但比起人的尊严来,这些要素一钱不值。

崔永元对自我的反思远不止此。他对同行的尊敬是出了名的。在《东方时空》工作的日子里,他曾把自己放得很低,却高度评价自己的诸位同事,说:“敬一丹是硕士,方宏进专攻经济管理,水均益说外语不用动脑子。所以,我觉得从新闻系万金油科出来的我,真是一穷二白。”所以,他更珍惜从身边学习的机会。他曾记录过这么一件事:“2000年第一天,我和水均益做直播,早晨8点钟看见赵忠祥夹着一叠资料走过来,一打听,是为晚上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做准备。从一开始转播新年音乐会就是他老人家解说,年年都是施特劳斯家族的曲子,这么多年过去,还是一丝不苟,精心准备,我和小水顿生敬仰之情。”

不过,多年来,他的直率让他在圈中也闹出不少风波。无论是因为《手机》与冯小刚、刘震云闹翻脸,还是因为语藏机锋与朱军传不和,崔永元在种种纷争中显示出来的,不仅是他毫无机心的真实,更有他勇于认错的美德。他在自传中曾经引用过一般读者不太熟悉的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说:“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但是,令喜爱他的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002年,崔永元突然离开《实话实说》,之后人们才知道原因是他得了重度抑郁症。在与圈中好友谈心时,他说为什么离开《实话实说》:“那六年半,我和好人告别了,因为在场面上做事的时候必须要应对或者说应付,我变得越来越圆滑,天助我,我病了。”在与柴静通电话时,他又说:“这个时代太二了,我不跟了。”影视圈的浮华与喧嚣,固然是引发心理疾病的致命因素之一,而崔永元对自我的认识、检讨与要求,更是导致他患病的根本原因。在咨询过多位心理医生之后,医生们对崔永元的诊断是:对自我要求过高,压力大。他的完美主义,对社会、人生和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或许来自于家庭教育。他在自传《不过如此》中,曾提到幼年时,因为捡到一条纱巾,交给老师,独自受到表扬,而被母亲痛打之事。走出抑郁症阴影的崔永元在接受央视《人物》栏目专访时,自曝几年前得重度抑郁症时,每天都在想着自杀。小崔坦言想自杀是因为精神困惑。

上一篇:此岸与彼岸 下一篇:山鹿清流庄的传奇“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