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聚合服务模式及运营商定位探析

时间:2022-10-22 04:14:19

物联网信息聚合服务模式及运营商定位探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物联网是信息聚合的本质。提出物联网聚合信息服务是一种最有经济价值的应用形式之一,并提出了聚合应用的垂直应用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分析了交叉协同、融合协同等概念,最后给出了聚合服务面临的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挑战以及运营商在聚合服务中的角色和定位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 聚合服务 融合协同 信息聚合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指出:“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所谓聚合服务(Poly-Service),是指运营商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和应用,将不同主体提供的业务与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站式”地提供给客户,从而满足客户泛在化和一体化的需求,并为客户创造额外价值的一种服务。

1 物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聚合重构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物联网概念的内涵是“物”(Things)的世界的一种“拟人”信息化和数字化。

泛在的传感器件和智能芯片内置在各种“物”(Things)及其组成的系统中,其实质是对物的世界智能化过程。通过物联网信息的感知处理和交换,物联网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机器和物理的世界做了智能化,可连接的“物”(Things)成了人的同类并在人类有条件的干预之下,具备了能够彼此进行“交流”的技术基础。

从通信的角度看,物联网的实质是对“物”(Things)的世界的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处理的完整过程。在信息的聚合处理上,借助云计算等新的运算处理系统来处理信息和辅助决策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 物联网信息聚合服务的本质是价值的聚合和重构

从物联网的现有技术来看,任何一个单独的技术体制或者应用系统,其信息的价值,当处于封闭的孤岛状态时,将会被严重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单独系统内信息交换市场发展不充分,在信息的需求方和信息的供给方之间,缺乏填补他们之间鸿沟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

因此,物联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物的基础上,通过在不同系统的、不同行业的信息交换的壁垒的突破,实现各种关联信息的聚合,从而使信息价值获得重构,进而促进不同行业和社会系统的商业价值的创新和重组。

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为特征的物联网,通过信息聚合可为个人、家庭、集团提供泛在化、一体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物联网聚合服务市场,可以突破增长瓶颈,成为运营商创新收入增长点的新形态。

3 信息聚合的约束和局限性因素分析

物之间的聚合并不是不受约束的和无条件的,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阻碍物类聚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聚合的空间限制。突破信息传播的距离的有限性是人类对通信追求一直以来的首要目标。从烽火狼烟到无线电发展的历程就是很典型的例证。直到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进步才使得人类自身首次具备了可以不受空间约束的进行信息沟通的能力。

(2)聚合服务的时间的限制。克服在任何“需要的时候”进行信息沟通的障碍,是另一个通信的目标。而这个时间限制并不是单指处在同一时间点的沟通限制,还存在在现在的时点与过去的时点进行信息交流的限制。

(3)聚合服务的感知的限制。尽管在人类社会内部和自然界内部及其与人类之间,存在海量的信息和沟通和交流,但是对于人类来说,能够被感知的仍是极小的一部分,可以说从一个角度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以着人类可感知的世界范围的扩大为基础的。

(4)聚合服务的记忆的限制。信息的不可记忆性和可追溯性,使得物的聚合成本极大地提高。以人类社会为例,个人或者组织的历史的行为数据是其他人与之交往的重要参考。但是长久以来,在漫长的和范围广阔的人类社会及其关联的物理世界之间可以记忆的信息少之又少,而且缺乏足够的技术手段得以实现。

(5)聚合服务的关联的限制。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能够使得原先彼此隔离互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发生新的联系。原有的边界会发生重叠、融合、乃至消失而产生新的边界。而这种变化的基础前提就是需要在信息的处理上能够发现彼此能够融合和关联的数据从而建立新的关系和联系。而分散、独立、条块存在的数据信息使得这种关联成为不可能。

因此,一直以来,受限于空间、时间、感知、记忆以及海量信息管理处理的限制,而使得聚合的演进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扮演者虽然重要但是一直难以有飞跃性突破的尴尬局面。

4 信息聚合应用是物联网最有经济价值的应用形式

我们看到,物之间的联系尽管是普遍存在的,可是原先受限于技术条件,而使得其很难突破空间、时间、感知、记忆以及海量信息管理处理的限制大规模的聚合新的价值和服务。

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恰逢其时,为这种服务的聚合创造了新的技术条件:

(1)泛在的感知信息能力为成为信息聚合来源基础和保障

信息是聚合服务的基础,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特征就是泛在的感知能力。通过部署在范围广阔、种类繁多的物理世界的智能传感节点,物联网为聚合服务的基础数据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物理基础。模糊控制技术、泛在异构网络、人工智能、仿生学传感器、纳米材料、生物芯片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聚合服务具备了获取多元、异构、海量信息数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统一的数据交换处理使得异构对象具备了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

异构的个体、组织、资源、系统的信息的聚合,必须对相同的信息之间的聚类实现价值放大,对不同信息的聚类实现价值的新增和再造。但是由于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行业不同、业务不同、产品不同、组织不同,在原来的信息之间是隔离的、独立的、封闭的。物联网的出现解决了异构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的难题,统一的网络、同一的数据格式使得异构系统之间的聚合和重组具备了格式化和标准化的语言。异构的多元的系统之间可以实现了交互和交流,从而为聚合服务创造了一种统一的“世界语”性质的标准网络体系和沟通体系。

(3)构建基础海量信息资源的智能记忆体是物联网信息聚合服务的必然要求

以聚合信息实现服务的创新和价值的放大与新增是聚合服务的时代主要呈现模式。而这个模式赖以存在的前提就是能够对信息可以进行记忆,只有可以记忆的信息才有价值,才可用重用、筛选、过滤、再造和重组,最终实现聚合。通过物联网的网络层提供的信息中心,物联网可以为聚合服务的这种海量信息的记忆和追溯提供物理基础。通过物联网提供信息记忆体,聚合服务可以通过信息的聚合,实现对新型业务和服务的仿生和再造。

(4)信息关联是多态聚合服务生态系统的核心

聚合是对相同和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的信 息及其存在方式以价值和形态重构的方式构建新的生态价值链的过程。而聚合服务后的景观必将是多个聚合后的生态系统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而他们之间又会因为新的外部生存环境、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的变换而解散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即会涉及到历史信息的追溯也会涉及到新的信息关联和重构。物联网在这个角度即是信息关联和自组织的网络通道也是现在与过去的信息实现泛在协同的中央处理器和中枢。

(5)物联网信息聚合服务将重构数字信息的价值

物的世界的数字化一直是人类近代以来追求的目标之一。只有数字化的世界才是可以感知也是可以控制的世界。真实的物的世界、机器的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联系是通过信息建立的。聚合服务对信息的泛在聚合是否有效,取决于可以感知/存储/处理的信息数据的数量和种类。只有感知和存储的信息愈能够接近真实的物的世界,数字化的镜像才能越接近真实的世界,那么基于信息的聚合服务才能更好的减少与真实世界需求的偏差,反应人类社会对自身和其控制的物理世界的需求,那么聚合服务也才更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价值。

5 信息聚合主要形式及其主要挑战分析

信息聚合的应用模式,从信息交叉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垂直应用模式和公共服务模式两种类型。

5.1 垂直应用模式

垂直应用模式是指物联网对特定行业的全环节、多层次的全面感知和信息化支撑的信息应用聚合模式。

在垂直应用模式中,全环节是指涵盖一个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理论研究、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多层次是指感知的信息既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等基础信息,也包括产品的性能和应用情况信息。

在垂直应用模式中,信息的聚合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

(1)泛在感知:部署在产业全环节的物联网智慧感知能力,构成各种信息的泛在感知和协同汇聚的基础。

(2)智能聚合:通过对多学科、多环节、多种类的海量信息的分类、挖掘、聚合、分析进行信息再造价值。

(3)产业创新:信息的聚合和重构,可以为产业内的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产业内部上下之间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智能的、多环节、多层次立体化的支撑。

5.2 公共服务模式

公共服务模式是指通过公共的物联网平台、网络和信息,支撑在不同产业之间的信息融合集成和交叉集成。

公共服务模式的融合集成是在不同产业对应的研发流程、生产流程和商业流程内部,对感知信息进行横向的融合应用;交叉集成是指在不同产业的工艺流程、生产流程、商业流程之间,对感知信息进行跨行业跨流程的应用需求。

在公共服务模式中,信息的聚合价值包括三个层面:

(1)融合协同:处于不同产业的不同企业,由于数据的感知和融合,所带来的研发流程优化、生产流程调整、商业流程创新。

(2)交叉协同:不同产业不同流程的交叉感知和协同,为彼此之间的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3)泛在协同:基于融合协同和交叉协同,形成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5.3 主要挑战

但是,信息的聚合的基础必须要有统一的数据交换和存储的格式,并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构建合理的数据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当前,阻碍物联网聚合服务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行业的信息共享问题

一是不同行业和区域的信息共享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二是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复杂多样。信息的共享,需要解决物联网智能聚合过程中企业内部流程再造与行业内部流程再造的衔接有效问题,这就要求按照物联网感知的要求,制定行业信息交换标准,涵盖数据的格式、存储、交换、安全标准等多维度的全范围数据共享标准体系。

(2)公共数据安全问题

不同行业的数据安全保护是阻碍产业内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换的主要阻力。对各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制定端到端的数据开放和共享的标准,比如建立国家级的跨行业数据中心,为跨行业合作提供基础设施保障鼓励跨行业的合作,在业务创新、产品技术创新、商务合作模式创新采取积极的鼓励政策,促进示范试点。

6 物联网信息聚合服务中运营商的角色和定位

聚合信息服务作为物联网最有价值的应用模式,笔者以为,对于运营商来说,其在物联网聚合信息中,可以定位为信息的收集和分发者、聚合平台的提供者和产业链的整合者。运营商承担物联网信息的收集者和分发者,才能促进物联网应用的开发者的创新。

(1)运营商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些用户群必然同时也是物联网物理信息的消费者。但是对这些物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需要专门的行业知识,运营商并不具有特定行业的完备知识。运营商可以建立一个公共的、按照行业划分的基础物理信息数据库,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分发者。而应用的开发和运营有具有专业行业知识的应用开发老去完成。这样,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分发,运营商完全可以有条件通过信息的销售获取比单纯的通信费或者流量费更多的价值,当然,前提是这些物联网的物理信息在市场上的确是有价值的。

(2)行业物理信息平台的提供者。收集者和分发者的定位要求运营商提供物联网信息的存储平台。未来在物联网上,运营商控制的行业物理信息越多,将能够获得越多的行业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拥有丰富的行业数据,运营商可以拓展的丰富的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同时避免透明肥管道通道的不利竞争局面。

(3)产业链的整合者,而不只是产业需求的推动者。运营商可以以控制入口,制定标准,提供物理信息平台,成为整合物联网产业链的整合集成者。但是由于不同行业的壁垒不同,运营商不应直接介入行业市场,成为物联网信息消费需求的第一推手,以避免物联网部署的巨大成本的承担者。

7 结束语

物联网的信息聚合,通过价值重组推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革。运营商以平台运营商和产业链整合者的角色,参与物联网的信息聚合服务,将成为突破增值瓶颈,引领未来信息社会的前导性定位。

上一篇:东方通中间件在电信行业市场实现四步大跨越 下一篇:四大天王谈键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