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

时间:2022-10-22 04:03:15

探讨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教学

【摘要】古代诗歌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厚的情愫为我们展示着古代文化的风采,将其引入高中语文教学,是全面化提升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字词教学、意境教学、 想象教学、情感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诗歌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其包含了传统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精神感受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将古代诗歌的魅力传递给学生,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品味古代诗歌的精美。

一、炼字识古义

古代诗歌之韵味隐藏于字词以及文字之间,只有将诗歌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和关键句深读与思考,才能够体会是个涵义,以及诗人用字的技巧。

古代诗歌用字讲解精、准,每个字都是诗人严加推敲后生成的,其中不仅包含了字义本身,也将诗人的感情溶于其中,这就要引导学生,认真把握住诗歌的精炼之字,通过咬文嚼字,仔细推敲来体会文义以及作者的心境。如在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急”、“高”、“清”、“白”这几个关键词,进而让学生分析字义,通过字义分析,我们知道这句话,以修饰性的字,写出了杜甫登高闻见,指明了节序和环境,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再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用“老”修饰树木、用“昏”修饰乌鸦,教师若将“老树”变为“古树”,“昏鸦”直接说成乌鸦,让学生对其讨论,并指出哪个用得好,通过学生分析指出原文力度强,这就使学生增添了对字的把握,加深学生对文章含义理解。

许多文章通过一字引读全文,这就要求将其字读深,读透。例如《蜀道难》一个“难”字将全文连接起来。全文篇幅长,陌生字词多,语句长,这就给学生的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是很多学生一看到就感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一字引全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通过对“蜀道之路难,官道之路难”的分析,使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这就把握住了整篇文章的切入点,将长变为短,再有短变为一个“难”字,从而理解诗人感情。

二、诵读深体味

诗歌是借助于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之举,选择审美意象,来表达诗人感情的,这就要求诵读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在组织学生诵读时,一要诵读有顺序。一般按照自读、泛读、精读的顺序进行,通过泛读使学生读顺句子,对课初步感知;在泛读中,教师对学生的声调、速度、停顿、轻重等诵读方式做一一指点,使学生感受到诗歌之趣味;在精读中,以品味为目的,通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体味诗人情怀。

诗歌创作往往是“感其哀乐,缘事而发”,由于是人的生活背景,思想追求,文学素养等不相同,这就形成了风格化的诗人,如李白诗格飘逸洒脱,李清照诗格委婉清新,杜甫诗格深思悠长等,这就使不同风格的诗歌呈现出不同的诵读方式,同时不同作品的风格不一样,诵读方式也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诵读,能更好的体会不同风格的古诗文所独具的韵味。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在这样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画面中,学生要用舒缓的语调进行诵读,并配之忧愁的背景音乐,就更容易理解宋人的阴柔忧郁的气质。而李白的《蜀道难》“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则要用惊叹的语气才能读出蜀道的高险难攀。读杜甫的《登高》,要将心融入其中,读出雄浑的感觉。

三、触景生真情

素质教育关注于人的全面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人本教育,诗可以兴、观、群、怨,学习古代诗歌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而且能使学生吸取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最原始的精神产品,其中包涵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情景教学法,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之真情。

由于古诗文的语言比较简洁、凝练,尤其是古诗,用极少的字数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学生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进入诗人的意境,体会诗中留下的空白。例如在《诗经·卫风·氓》中,前两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就要求学生对其中的难舍难分的情景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场景的描述,或是学生间的协作表演,来使学生感受到女主人公的细腻、热情与温柔。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展开,让学生以“喜悦——痛苦——平淡”的心理感怀来描述全文,同时,展开学生间的对白讨论,激发学生的心中怒火,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首小诗的形式将每段的感情变现出来,使学生走进女主人公的心灵世界。

简练的文字浓缩深厚的情韵,这是古代诗歌最为显著地特征,其中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这就要求在学习诗歌时抓住意象,融情入景。古代诗歌中意象很多,如梅兰竹菊象征君子之高洁,梧桐雨表示凄凉,杜鹃代表乡愁等,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将意象溶入感情,使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来了解全文。例如在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处处有景,处处有情,这就要求在学习中展开意象分析,将萧冷之秋景展示出来。教师通过对萧森、波浪、风云、丛菊、孤舟等等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展开想象,将萧瑟的秋景在脑海中映现,这就为感情的渗出做出了烘托,若有条件,教师可以将景物一一呈现在多媒体上,使孤舟之形象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想念家乡之情。

总结:

古代诗歌被引进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情感素养的需求,是实现人文教育的需要。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能力目标、人文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通过咬文嚼字,引导诵读、寓情于景、体味意象、情景再现等教学方式展开诗歌教学,使学生真正实现审美能力、情感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全面化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凌. 试论语文诗歌教学的创新方法[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7) .

[2] 王秀清. 感受文学气息,培养审美能力——浅谈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J]. 才智, 2011,(01)

[3] 姚良柱. 诗山探径——怎样读解古代诗歌(下)[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2010,(02)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下一篇:培养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