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克霉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2-10-22 02:37:08

【摘要】目的分析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8例花斑癣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前组患者涂搽萘替芬酮康唑乳膏,2次/d,后组患者涂搽克霉唑乳膏,2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记录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真菌检查、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真菌清除率为98.61%,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的真菌清除率为90.91%,有效率为72.73%,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糠疹患者安全有效。

【关键词】花斑藓;萘替芬酮康唑;克霉唑;疗效

花斑藓(tinea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浅部真菌表浅感染,因皮损为局部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故名。马拉色菌又称糠秕孢子菌,属嗜脂性酵母,不属于皮肤藓菌,皮损表面有糠状鳞屑,正确的病名应为花斑糠疹[1]。本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患病常持续数年,冬轻夏重,有可能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但易复发。日前,采用内服抗真菌药物或内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真菌外用药物如:唑类、丙烯胺类等均对治疗花斑藓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及其家长见皮损稍好转就停止用药,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是导致病情复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笔者研究的课题。2010年7月――2012年9月,我科对来我院就诊138例花斑藓的患者,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一个疗程后,与克霉唑乳膏治疗效果比较,疗效较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花斑癣患者13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62例;年龄8岁-46岁,平均28±2.6岁;病程1周-8月,平均1.4个月。①纳入标准:花斑癣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真菌镜检查阳性确诊;患者在1月之内未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②排除标准:1月内外用过糖皮质激素制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者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而真菌镜检为阴性;患者1月之内口服或外用过抗真菌药物。

1.2方法采用抓阄法将138例花斑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涂搽,早晚各一次;对照组给克霉唑乳膏涂搽,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如果6周内患者已治愈,则停止用药。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皮损,并作记录,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皮损情况、真菌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作一一对比。

1.3疗效判定治疗结果按痊愈、显效、好转及无效4个等级判定疗效。皮损消退≥90%,真菌检查阴性为痊愈;70%≤皮损消退

1.4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73%,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8.61%和90.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有3例患者搽药部位轻微红斑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均未给予特殊处理,逐渐自行消退。

3讨论

花斑癣是一种常见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多位于患者胸、背、颈、上臂、腋窝、腹部躯干等皮脂腺丰富部位。临床表现:皮损为色素沉着和(或)色素减退斑,上覆少许细糠状鳞屑,形态可为点状,钱币状或融合成片,起病较缓慢隐匿,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有痒感。在治疗手段上,患者一般不接受内服治疗,而愿意进行外用治疗。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主要成分是酮康唑盐酸和萘替芬,可以提高治疗真菌感染的疗效,其机理为对真菌具有双重作用:其一,酮康唑作用于羊毛类固醇的C-14去甲基化酶,能抑制羊毛类固醇向14-去甲基羊毛类固醇的转化,从而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其二,盐酸萘替芬作用于角鲨烯环氧化酶,能抑制角鲨烯转化为角鲨烯环氧化物,最终抑制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同时角鲨烯的堆积会导致细胞膜脆性增加而破裂。袁爽等报道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婴儿花斑癣疗效优于单用酮康唑治疗,不良反应为轻微红斑。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5-90.

[2]杨磊,苏湛,李海英,等.婴幼儿花斑癣48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2):119-121.

[3]张新军,李建文.采乐洗剂治疗婴幼儿花斑癣62例分析[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8,8(11):2744-2745.

[4]宋文鹏.婴幼儿花斑糠疹68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5):971-972.

上一篇:样本放置时间长短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下一篇: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