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研究

时间:2022-10-22 02:06:35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随选取21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现对这21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大约在3~7年间,平均随访时间为3.9年,由特定系统对此21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评定,同时利用X线对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系统所算分数可以得知,患者术后的健康指数平均为82.1,远远高于术前的26.9;由X线分析结果可知,患者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或者折断现象,其中,仅有3例发生异位骨化。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临床疗效

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属于结缔组织病,犯病的时候患者会感觉到外周大关节、中轴骨、肌腱韧带附着点附近关节病变,随着时间增长,疼痛、畸形、关节僵直等现象也会随之出现。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由于多种因素会导致关节内的平衡失调,最终破坏软骨组织[1]。目前,解决强直性脊柱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这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患者关节畸形,缓解患者疼痛,然而手术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并发症状发生,大大增加手术难度[2]。本文对本院2001年到2007年之间的21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来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在2001年到2007年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21例,其中有4例为女性,17例为男性;患者患病时间从6年到23年不等,平均患病年龄为13.8年,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2岁。在21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实施单侧治疗,12例患者实施双侧治疗,其中双侧治疗患者中有4例为同时置换,剩下8例为分次置换,置换时间间隔最短为4周,最长为2年。对此21例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短至3年,长至7年,平均时间为3.9年。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以及X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在术前类风湿因子全部为阴性,所有患者的关节活动都受到阻碍,8例病患双侧关节出现扭曲以至于无法行走,13例病患可在助行器械帮助下行走,但是都有髋痛伴随。所有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度仅仅为32°,还有3例患者膝关节伴有严重障碍及疼痛。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发现,平均得分为26.9分,最低得分为5,最高分仅为46。通过X线片可知,有5例患者髋关节和脊柱已经完全强直性骨性融合;有16例患者髋关节间隙变窄,脊柱关节间隙模糊,同时还带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

2治疗方法

2.1手术方法

对18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剩下3例患者持续进行硬膜外麻醉。在髋关节前外侧手术的有4例,在髋关节后外侧手术的有17例。对髋关节变形的患者,在采取髋关节前外侧手术前,要充分松解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其中包括股直肌、缝匠肌等。对其中11例患者采用生物型假体,余下10例采用混合型假体。

2.2术后预防处理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预防处理,所有患者需要在术后6至7天静脉注射光谱抗生素,在术后24小时需要注射镇痛药物,为了防止伤口溃烂,需要在术后1到2周内注射应用制酸剂。为了保持患者处于外展35°,需要在患者大腿之间置入三角垫。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活动训练,以此保证患者尽快适应置入髋关节[3]。在手术后第三天患者即可借助外力进行行走练习。在以后的时间内我们需要每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

3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有5例患者达到优的标准,有13例达到良的标准,优良率高达86%,对患者进行总体评分发现,最高得分为91分,最低得分为58分,平均得分为82.1分。经过X线片可以发现,仅有3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其余18例患者适应情况很好,并没有髋骨松动、异位、脱位以及折断现象,患者也无感染现象发生,神经血管亦无损伤。

4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下腰经常会出现疼痛现象,还经常伴有髋关节活动受阻疼痛现象,这些都是髋关节发生病变的表现。曾有一份统计结果可以表明,有四分之三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伴有髋关节病变,早期髋关节病变可能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间隙变窄。中期可能会出现纤维性的融合,到晚期就会发现,病变已经表现为骨性融合[4]。一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髋关节病变,就会为患者活动带来很大不便,所以在保守治疗无效之后需要马上置换髋关节。在过去,人工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都比较短,无法严格掌握患者适应程度,因此,只对病症比较严重的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也随之更新换代,关节假体在设计、材料以及制作工艺上都有了较大提高,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也在不断上升,使得选择利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越来越多。

近些年来,科研学者们对关节假体的材料研究越来越多,工作者们大量改进假体材质,同时减少磨损颗粒。关于手术的技巧,在不断累积经验过程中,医疗学者们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同时,假体的长期稳定离不开药物的控制,因此,还需要患者时刻服用药物。患者手术后的感染与髋关节的松动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假体松动,才会导致假体周围产生微粒。因此,为了避免一系列的并发症,医疗学者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最为适合的材质、技术以及术前术后正确的处理,使患者与假体的适应度达到最好的程度,更快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子荣.史振才.郭万首.张念非.孙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5.9)

[2]龙彩雪.何海霞.黄世敏.高艳.关丽.徐瑞茹.冯程程.陈莉.视频示教片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海南医学.(2014.4)

[3]黄文泽.彭昊.方洪松.郑慧锋.周建林.谭俊峰.大头陶瓷-陶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临床骨科杂志.(2013.2)

[4]唐跃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重庆医学.(2010.6)

上一篇:应用不同方法单一或组合检测一期梅毒的效果研... 下一篇: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