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

时间:2022-10-22 01:47:35

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目的: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方法:选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传统的醇提取法相比较。结果:微波萃取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为:50%的乙醇8倍量,于70℃萃取10min,其中乙醇浓度对提取结果有显著影响。且在最佳条件下微波萃取比传统的醇回流法提取效率提高了45.3%。结论:微波萃取法在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和得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醇回流法。

关键词:微波萃取法;连钱草;总三萜酸;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608-02

To Extract Total Triterpenoidic Acid Content from Longtube

Ground Ivy Herb by Microwave-assisted Method

WU Ming-xi, ZHOU Ren-yi, XIA Jie, ZHANG Yi, HUANG Jun-jun, TAO Feng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tract total triterpenoidic acid content from Longtube Ground Ivy Herb by microwave-assisted method. Method: Choose the best technique conditions by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by a comparison with traditional alcohol extraction method. Results:The best technique conditions in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total triterpenoidic acid content are 8 fold of 50% ethanol , 70℃ and 10 minutes. Th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extraction result. The efficiency has been lift up by 45.3%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lcohol extraction method.Conclusion: It is more advisable to use microwave extraction method in industry production since it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alcohol extriction method with reference to extraction time, extration efficiency and solvent dosage.

Key words: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Longtube Ground Ivy Herb;total triterpenoidic acid;orthogonal experiment

收稿日期:2010-10-22

基金项目: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2009XX01)

作者简介:吴茗希(1990-),女,浙江丽水人,学生,研究方向:药学。

通讯作者:陶锋(1978-),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及药效学研究。

连钱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Nakai)Kupr.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一带。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1]。现代医学表明,连钱草具有治疗胆固醇结石及抗炎作用[2-3]。据有关文献报道连钱草中主要含有黄酮和三萜酸类成分,如齐墩果酸、熊果酸等[4]。目前连钱草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报导较多,而总三萜酸的提取工艺较为匮乏。本实验采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并与传统醇回流法相比较,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论。

笔者就微波萃取法提取连钱草中总三萜酸类成分,进行了最佳工艺条件探索,同时与传统的醇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微波萃取法的结果更令人满意。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高速万能粉碎机(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天津);CW-2008微波萃取仪(新拓分析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上海);TU-1901紫外分光光度计(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RE-2000旋转蒸发仪(亚荣生化仪器厂,上海)。

1.2 试剂

熊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连钱草(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门诊部提供,经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邓茂芳副教授鉴定);高氯酸、冰醋酸、香草醛、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标准曲线的制作

2.1.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10 mg(实际为9.8 mg),置100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熊果酸储备液(0.098 mg / mL)。

2.1.2 显色方法 分别精密量取0.20、0.40、0.60、0.80、1.00、1.20、1.40 mL熊果酸储备液,水浴挥干,分别加5%香草醛-冰醋酸液0.4 mL、高氯酸0.8 mL,置60℃水浴加热10 min,冰浴冷却后,加冰醋酸5.0 mL摇匀,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6 nm处测定其吸光度。

2.1.3 标准曲线 以熊果酸含量(m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得到标准曲线,其回归方程为:y=6.0117x+0.0933,r=0.9995,线性范围为0.020~0.140 mg/mL。

2.2 正交表设计

选用微波萃取-醇提法,拟定4个因素(溶剂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各取3个水平,拟定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见表1。

2.3 样品制备

取干燥药材粉末10 g,置提取器中,分别按正交设计的实验条件萃取黄酮类成分,微波强度为50%。经微波萃取后,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残留物用50%乙醇溶解,定容至50 mL,摇匀,备用。

表1 因素水平表

2.4 结果与结论

分别吸取上述各样品溶液0.4 mL,按2.1.2项方法显色,于546 nm处测定其吸光度,测定总三萜酸成分在连钱草中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L9(34)正交实验结果表(连钱草中总三萜酸含量)

注:A:溶剂浓度,B:固液比,C:提取温度,D:提取时间。

2.5 结果分析

2.5.1 极差分析 研究结果以测定总三萜酸成分含量为优选正交方案的考察指标,进行极差分析,见表3。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A>C>D>B,最佳工艺为A2B1C2D3,即用50%的乙醇8倍量,于70℃提取10min。

表3 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含量极差分析表

2.5.2 方差分析 将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可知相对于B因素,A因素有显著性意义。

表4 连钱草中总三萜酸成分含量方差分析表

2.6 最佳工艺验证

取连钱草粗粉,按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样品,重复试验5次,结果见表5,提取率的平均值为0.940%,RSD1.25%(n5)。

表5 最佳工艺重复性试验

2.7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准确加入熊果酸对照品进行测定分析,得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2.03%。结果见表6。

表6 加样回收率试验

2.8 与传统醇提取法比较

称取干燥药材粉末10g,按上述最佳乙醇浓度和配液比,即加入400mL 50%的乙醇,于70℃回流提取2h,过滤,同法再操作一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残留物用50%乙醇溶解,定容至50 mL,按2.4项下方法测定含量,计算得连钱草草总三萜酸含量为0.647%。微波萃取法与之相比,提取效率高45.3%。如图1所示,且使用微波萃取所用时间短,效率高,损失小。

3 讨 论

本次实验通过正交分析,得到了微波萃取连钱草总三萜酸的最佳工艺,即:50%的乙醇8倍量,于70℃提取10min。几个影响因素中,溶剂的浓度对结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固液比对结果的影响不大,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选择。

微波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具有设备简单、萃取范围广、提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5-6]。在与传统乙醇回流法比较中,无论在提取时间、溶剂消耗还是提取效率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该条件下各指标含量较高,说明提取较完全,经过重复性实验验证,该方法稳定性好,工艺可行。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葛少祥,彭代银,刘金旗,等.连钱草治疗胆固醇结石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7,30(7):842-845.

[3] 陶勇,肖玉秀,石米扬, 等.连钱草提取物对炎症递质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7,26(8):840-843.

[4] 杨念云, 段金廒, 李萍,等.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6,4(2):98-100.

[5] 聂金媛,张梦军,吴世容,等.微波辅助提取方法和技术在中药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3,17(4):40-43.

[6] 王志祥,李红娟,万水昌,等. 微波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45-1247.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性早熟配伍用药规律分析 下一篇: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毒热证)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