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2 12:31:2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南京外国语学校)

一、教学构思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生活》中重要的一课。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通过本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方法论的要求,在全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主要内容及解析

要明确教学内容,对立统一的实质就是矛盾分析法。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意义、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含义、矛盾分析法的内容就是指要识记相关含义,能够区分相似概念。理解并会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就是指通过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2.教学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难以区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及其方法论的运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二者有相似的概念。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其中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例题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要让学生掌握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以及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

二、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即“复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内容”。

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情境导入: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问:为什么老人的马丢了,邻居觉得很倒霉,老人却不以为然呢?为什么当丢失马带回了骏马,老人不觉得高兴呢?为什么儿子摔断了腿,老人不悲伤,反而觉得有可能是一种福气呢?

答:老人第一次丢马,却带回了另一匹骏马,因而是福气。虽然拥有了新的骏马,但是儿子却因此摔断了腿,但正是因为摔断了腿,因而躲避了征兵,保全了性命,因而是福气。

教师:中国有句古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跟上面的故事其实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从哲学的角度讲讲其中的道理。

讲授新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板书: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1)含义

(2)地位

(3)意义

教师提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解决以上3个问题。

2.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3)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4)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

3.统一的认识方法。板书:

(1)两点论

(2)重点论

(3)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巩固新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师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列出。并请一个同学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2012高考中关于该部分的真题解析

1.选择题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哲理及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材料表明用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歌颂爱情,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部,故①项正确;无论哪个民族的何种形式,对爱情的歌颂都为世人所接受,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所以②项正确;③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和谐相处,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要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故第4项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必修3、4:文化的多样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等。

2.材料题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

(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 答案: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2、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3、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该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解析:本题的最大特点是自选原理,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中,看似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分析材料可知,其实,本题还是有很大的限定性。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网民对微博作用的认识是积极的,但忽视了微博的消极作用,因而是片面的,一点论的。材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哲理,也可以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原理评价材料中的观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抓主流的同时,不能忽视支流,因为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的目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节课的瑕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时间安排不是十分合理。在复习时用时过多,同学回答问题时间较长,因而在教授本节课的难点时时间比较仓促。在讲解和举例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特别是对于高考真题的解析占用时间过长,虽然学生达到了明白准确的理解,却对后面的运用环节造成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解与运用的完美结合。今后应注意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时间,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

第二,课堂举例过少,由于本节课的课本知识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也多,因而事前准备的很多例子来不及在课堂上讲,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今后要注意在掌握大量事例的基础上对事例做出适当筛选,做到精当准确,坚持以质取胜。

上一篇: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阅读方式多样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