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心室重建术治疗室壁瘤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

时间:2022-10-22 11:31:40

经皮心室重建术治疗室壁瘤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

【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配合在经皮心室重建术(percutaneous ventricular restoration,PVR)治疗室壁瘤的患者中的应用及经验。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PVR术的室壁瘤患者19例作为护理组,回顾性分析介入术中护理配合对该类患者的作用。术前多学科参与病例讨论,做好充分的手术器械、急救设备、急救药物、心理护理等准备工作。术中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并做好充分的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选取2015年接受PVR治疗及不充分护理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护理组19例接受PVR治疗的室壁瘤患者中,成功18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4.7%;对照组20例患者中,成功15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75.0%。结论:有效的护理工作是保证PVR手术患者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合理有效的配合护理能够大大改善PVR手术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经皮心室重建术; 室壁瘤; 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0-0084-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044

持续的心肌缺血是造成心肌梗死的直接原因,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缺血再灌注治疗,很容易导致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产生一系列常见并发症,左心室室壁瘤是心肌缺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以往对于室壁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左心室减容术治疗,但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经皮心室重建术成为室壁瘤患者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2-5]。在PVR过程中,有效合理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术中护理对接受PVR治疗的室壁瘤患者的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接受PVR治疗的1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并发室壁瘤及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68±10)岁。同时,选取2015年接受PVR治疗及不充分护理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

1.2 筛选标准

(1)年龄18~74岁;(2)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且存在无运动或反常运动,左心射血分数

1.3 排除标准

(1)急性心肌梗死60 d以内者;(2)心肌缺血后血运重建和CRT治疗60 d内;(3)瓣膜疾病并需外科手术者;(4)左心室缺血;(5)近期(6个月内)发生过脑血管事件;(6)存在抗凝禁忌证;(7)其他手术禁忌证等。

1.4 围手术期用药

手术前3 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凝,300 mg/d,1次/d。手术前静脉注射肝素,维持ACT>250 s。术后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次/d,100 mg/次)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至少持续抗凝治疗1年。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抗感染预防治疗。

1.5 方法

在麻醉和轻度镇静下行经皮心室重建术。取仰卧位,对患者实施麻醉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穿刺后,将体外装配好的心室隔离装置(降落伞)置于输送导管内,充分排气后,随即慢慢推送心室隔离装置至心尖部,经过左心室造影及经胸超声反复验证位置后,确认隔离装置的脚已经位于心尖部后,固定输送导管并充盈球囊固定隔离装置,1 min后逆时针旋转5圈释放。再次复查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电图,并按规定合理处置穿刺血管。

1.6 护理

两组均采用PVR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术中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6.1 术前准备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术前讨论。成功完成PVR需要心内、心外、麻醉、超声、放射、护理、手术室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术前常规组织相关部门参加术前讨论,了解患者术前股动脉造影情况,确定手术入径。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手术方案,重点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抗凝药应用等情况,如发现患者存在呼吸道感染、发热,提示医生考虑延期手术。(2)心理护理。术前1 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由导管室护士负责,在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详细介绍该手术目的、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简单介绍导管室的环境、仪器设备、手术医生的专长以及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使患者适应手术室环境及减轻患者的紧张感,提高患者手术信心,有利于患者配合手术。详细向患者介绍麻醉方法及作用,以减轻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3)抢救仪器配备。确保导管室急救设备齐全,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包括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仪、临时起搏器、喉镜、加压输液袋、吸氧、吸痰装置等抢救仪器。(4)药品准备。室壁瘤患者多为高危患者,心功能反复无常,心血管事件发病率较高,手术风险较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心脏穿孔和心脏压塞、装置栓塞等,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对于需要抢救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备用相应的抢救药品,主要常规药品包括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肝素钠、鱼精蛋白等,对取得治疗效果至关重要。(5)排便管理。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便于及时了解术中尿量的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并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6)饮食护理。术前禁食4~6 h。

1.6.2 术中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导管室环境准备。导管室行常规空气消毒,并保证环境清洁,温湿度在正常范围。该项手术由多学科合作,因此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合理的布局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2)患者准备。患者在病房完善术前做如下准备:着宽松病员服;左上肢放双腔静脉留置针;相关药物准备;签署手术同意书。对所有患者给予心电监护、贴好体外除颤电极片、面罩吸氧、监测脉搏氧饱合度、合理安排输液通道并使用双腔留置针(一腔用于连接泵推的所有用药、另一腔在常规补液及术中用药时使用)。(3)合理分工。由3名护士分工明确地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工作。其中一名洗手护士负责手术台上材料的准备及传递工作;一名巡回护士负责术前简要评估患者情况、准备急救药品及设备,术中负责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护患沟通及及时配合患者抢救,并负责术后护送、交接患者并详细记录护理过程;另一名巡回护士负责高压注射器的操作,术前高压注射器内抽好足够的造影剂,根据医嘱调节好每一次的注射参数,维护好手术间的环境,并与术者沟通、及时提供及记录所需材料。(4)细节管理。台上材料准备时,由洗手护士将换能器内不同颜色的无菌彩色张贴纸,分别贴在高压注射器及换能器的延长管上,以标示清楚,防止术中接错;对手术台上的药杯、注射器及药品进行统一规范。不同药品存放于大小不同的药杯中,名称及剂量标明清楚,避免药物错用,造成不良后果。对手术所需材料的名称、价格提前进行归纳整理,每台手术使用一张材料清单,术中所用材料于清单上直接选择打钩即可,方便术后核对并收费。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护理组19例接受PVR治疗的室壁瘤患者中,成功18例,失败1例,成功率为94.7%;对照组20例患者中,成功15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皮心室重建术(PVR)作为一种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前沿治疗方法只需通过微创介入,在患者的心脏内植入“降落伞”就能达到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的效果[6-7]。该法是基于国外最新研发的一种器械,该器械是一种左心室隔离装置,形状类似于降落伞。临床上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往往难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8],采用PVR疗法能够在微创介入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针对心肌梗死后室壁瘤且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经皮左心室重建术是继外科手术以后又一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满意度较高,因而有可能成为室壁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9-11]。术中护理作为PVR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配合方式,目前临床上尚处于空白摸索阶段。术中护士是否具有较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是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的[12-13]。PVR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穿孔、压塞和装置栓塞、移位、断裂可能。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手术中在充分确保手术者技能熟练程度的基础上,缜密的护理工作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团队成员经过反复讨论沟通,设计了缜密的临床试验程序,制定了周密的患者人选标准、围术期流程、手术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为成功完成临床治疗做了充分准备[14-16]。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PVR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工作进行研究发现,充分的手术护理配合,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野,郭莹莹,刘怡,等.2例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左心室重建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5,30(15):13-15.

[2]官洪山,上官海娟.经皮心室重建术―左心室室壁瘤治疗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36(4):410-413.

[3]熊婧,徐大春,朱梦云,等.经皮左心室重建术的单中心初步手术经验[J].上海医学,2015,38(3):185-188.

[4]赵海珊.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启示[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85-87.

[5]陈晓云.专科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44-46.

[6]黎观梅,袁岩,洪玉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00-702.

[7]林平,高学琴,王蕊.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7,21(4):889-891.

[8]王茂斌,曲镭.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5-126.

[9]霍勇,高炜,丁文惠.心肌梗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3-335.

[10]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231.

[11]齐新,杨辉.护理结局分类-顾客满意度量表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6(12):134-136.

[12]孔梅弟,孙惠.人文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9(1):13-16.

[13]赵英丽.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hs-CRP及LDL-C的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79-80.

[14]樊红光,郑哲,胡盛寿.左心室重建术:从解剖到临床[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21(4):542-547.

[15]孙晓燕.人性化护理配合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60-62.

[16]卫红梅.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62-64.

上一篇: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快速扩弓和Damon技术在牙列拥挤矫治中的效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