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2-10-22 11:25:42

关于低碳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紧张的趋势已经开始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人类今后生存和进步的必然选择。而城市的资源消费明显高于乡村,所以在城镇化的建设中,建设低碳型城市是必由之路。本文从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和意义入手,基于国内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结合低碳型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现状,提出战略构想,深入探讨。

【关键词】: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经济 低碳生活 城市规划 问题和策略 综述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知道,自然资源有限,而煤炭、石油等燃料的过度使用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无序排放,造成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必须认真的加以研究。

低碳城市建设研究的长远意义

低碳城市建设的提出,是基于低碳经济的概念以及普通居民的低碳生活理念。这是个认识问题,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上层建筑,解决好了,事半功倍。

(一)低碳城市建设离不开低碳经济依托。全球气候变暖已成共识,恶劣天气比率正在加大,人类生存面临威胁,低碳经济不是可为可不为,而是非搞不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碳排放大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以上。从长远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企稳,再一次进入快车道,能源需求还会不断攀升。不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将对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产生恶劣的影响,推迟城镇化的建设速度。

(二)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急需改变。城市建设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不顾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地大搞雷同的低级建设。要推广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和环保能源,确保城市建设和自然景观达到相对的平衡。城市经济,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才能保证城镇建设顺利展开,保证生产持续发展,保证居民绿色生活。

(三)新能源替代意义重大,应及早安排。与低碳型城市建设、低碳经济紧密相关的能源体系调整很有必要,必须要有超前意识。以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代替煤、石油等传统能源,是低碳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需要。

二、建立符合我国地域特点的评价体系

首先就是指标,低碳型城市的标准。欧美的标准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国情,必须有中国特色。我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就不能不考虑建设更多的低碳型城镇,而不是一窝蜂的搞混凝土大战。不能走西方曾经走过的高速度、高污染、高危害的老路,要建立一套中国人自己的低碳型城市标准。

其次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搞清低碳型城市建设和低碳经济的关系,同时要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设定评价和考核的底线。城市规划必须体现天人合一、社会和谐、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高度统一,并可健康的持续发展。

三是,改变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是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低碳和生态的生活方式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日积月累,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低碳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低碳型城市概念的主要方面就是,较低或更低的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型城市建设就是通过制度制约、技术开拓、产业调整和新能源的开发使用,达到发展和环保双赢的态势。

(一)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我们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中表现突出。虽然采取了重污染企业的迁移,城市道路的升级,供电供热的改造等措施,但是问题仍然严重。近日在我国多地出现的雾霭天气,足可说明建设低碳型城市的重要。

低碳型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城市企业的生产的污染、城市交通的拥堵以及居民生活碳排量过多。在较老的工业城市中,企业生产沿袭了旧有的生产模式,能源消耗、环境污染、违规排放仍然严重;交通设施利用的饱和,车辆废气的排放直接造成空气污染;居民的低碳生活意识还很薄弱,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惊人。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城市环境的状况关系十分密切,由于碳排放过量造成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

(二)抓主要矛盾,以技术进步为动力,改变趋势。在一些城市中环保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达到了重度污染的水平,而且随着国际气候的变暖,形势更加严峻。企业是城市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发展和税收的大任,但很多还是技术水平低下,以粗加工为主,解决起来相当困难。

发展低碳经济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方面,一定要以技术进步为导向,才能破解。1、积极推动低碳技术运用。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提升科学技术的水平;2、推进主导产业链向纵向延伸,提高煤炭、石油、石化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3、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三)从粗放型到资源循环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在资金投入、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消费和垃圾的处理全过程中,把粗放型的企业逐步改造成依靠资源循环,可以持续发展的,最小碳排量的低碳企业。以资源的完全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为主导。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无废弃、零排放为目标。把住这一关,就为低碳型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低碳城市模型,在新的城镇建设中统一规范。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底子薄,经验少,技术弱,发展是第一位的,无法复制西方的城市文明,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的低碳型城镇建设道路。

低碳型城市建设不单纯是经济建设,也是经济关系、道德关系、人文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体现着人性的光芒。要紧密结合当地的实际数据,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展开论证,对建设方案进行研讨和审查,确保在建设中,低碳型城市拥有一定的比例。

【综述】:综上所述,低碳型城市建设不仅仅国际主流趋势和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低碳型城市建设包罗万象,相互联系和制约,应该引起我们建设者的高度重视,深入探讨,仔细研究,付诸实践。努力把城镇建设成蓝天、碧水、清洁、美丽的人间圣地。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

[2]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

[3]胡少维《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0

作者简介:郑仁贵、出生年月:1972年11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北襄阳、学历: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钢结构方向、工作室教学模式、

上一篇: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 下一篇: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成因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