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崔村的衣食住行

时间:2022-10-22 10:41:33

寒冬腊月,记者来到了山西省襄汾县南辛店乡崔村。因为马上要过农历新年,村口、马路上都挂满了小红灯笼和小彩旗,装点着节日景象。记者随意走进了一户普通农民家――户主叫崔永胜。

衣:上网购新衣

一进门就看到,崔永胜全家正围坐在电脑桌前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其中一人还说道:“这件好看!”几分钟之后,他们一家人才发现记者并打招呼。他们热情地招呼记者落座并捧出一杯热茶,崔永胜说:“儿子、儿媳正在帮助我们老两口挑选过年衣服呢,现在这网络可真发达,竟能够在家里上网买衣服!”记者看到儿媳妇坐在电脑桌前,打开淘宝商城网页正在为公婆挑选衣服。儿媳妇说,刚开始,她告诉老人要在网上帮他们买衣服,老人不同意,说网上买衣服不放心,不能试穿,尺码不合适退换很麻烦。后来她给自己和老公各买了一件,没几天,崭新的衣服就送到了,价格实惠、质量也挺好,公公婆婆这才相信“原来网上也能买到称心的衣服”!

崔永胜一家告诉记者,村里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脑,有些家庭还装上了空调,用上了冰箱和液晶电视。

食:增添新菜肴

每年过年,农村里最忙活地就数买年货了。崔永胜老两口年前到县城和就近的集市上,买了很多蔬菜和肉,蔬菜类包括:芹菜、蒜苗、豆角、黄瓜、蒜薹、莲藕等;肉类包括猪肉、牛肉、鸡肉还有鸭肉,此外还有鱼类。

“现在农村过年吃的东西与平常没多大区别,农民也不稀罕鸡鸭鱼肉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买。过年的饭菜不仅丰盛,而且还增添很多新鲜蔬菜。”崔永胜告诉记者,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餐桌上多了一些往年没有买过的菜,例如西兰花等。虽然比较贵,但是他说过节就得吃点新鲜的。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现在的农民也讲求绿色食品。

住:县城买房住

在崔村,很多农民家庭都盖起了新房子:红砖平房、大铁门、独门独户。

有些家庭 还为自己的孩子在县城买了楼房。崔永胜一家就为儿子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他说,楼房还没有装修好,等装修完了,全家就可以搬进去。在农村,冬季比较寒冷又没有暖气,冬天他们就会选择住在县城新房子里,这样可以享受城市里的生活,暖和过冬。夏天城市较热,他们又可以搬回农村度夏。

行:四通八达

今年49岁的崔永胜,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崔村半个世纪来的发展变迁。他回忆道,小时候村里全都是土路,一遇到下雨天,村里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雨鞋,雨鞋上粘得全是泥巴,土路就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水泥”路。那时候,每家每户的院子也是泥土的,一到下雨天,院子里都是脚印。

上世纪90年代,通往县城的主路铺上了沥青路。当时,他的孩子才8、9岁,孩子们没有见过沥青路,便天天放学到铺路的地方玩。渐渐地,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铺上了真正的水泥路。现在,村旁正在建一条高速铁路,建成之后,从北京到该县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可到达。

除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外,该村农民的文化层面也有很大提高。女主人崔晓芳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她都会参加。她说,过年就是图个热闹和喜庆,每年村里会组织一群扭秧歌的队伍,年龄从刚结婚的小媳妇儿到60余岁的大妈不等,大家不分年龄,脸蛋抹着红胭脂,腰上系着红丝绸,两只手拿着红丝带的两端扭秧歌。除过年外,平日里崔晓芳还与其他年龄相仿的大妈们一起去村广场敲鼓、跳舞。每天下午3点,她便和邻居大妈一起去村广场敲鼓,晚上6点回家做晚饭,晚上7点多,她们一群人又来到广场,和着音乐跳舞。

崔晓芳说:“现在的农村可不比以前了,不只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文化生活层面也提高了,老百姓白天在地里忙活完了,晚上便可以一起扭动扭动,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了。”

上一篇:舅舅家的“第二产业” 下一篇:北海道牧场:日本人的奶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