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产业园区 驱动转型发展

时间:2022-10-22 10:26:19

新型产业园区 驱动转型发展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于11月16日在深圳开幕,本次高交会秉持“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的理念,重点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高交会主办城市的深圳,近年更是相继出台了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拟启动建设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集聚区。作为23个产业基地和集聚区的重要支撑项目,深圳湾科技生态园、软件产业基地、创投大厦、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等4个产业园区,由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投控)承担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

深投控是深圳资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市属国有企业,成立于2004年,总资产达1600亿元;全资、控股企业72家、主要参股企业42家,经营范围涉及金融证券、房地产、高新技术投资、公用事业、节能保护等众多领域。深投控是深圳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辅助平台,其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深化国企改革的历史使命。2004—2006年,深投控核心任务是推进企业改制,成功完成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劣势企业的退出。2006—2010年,深投控又重点发挥了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主阵地的作用,顺利完成了338家事业单位转企和党政机关所办企业的接收和整合重组工作。经过两轮改革,深投控初步形成经营资源向金融证券、房地产、高新技术等领域集中的战略格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完善。2011年,深投控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承接了4个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将按照国际一流的目标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将进一步优化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也为深投控实现转型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高交会举办前夕,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深投控总经理李真。

中国经济信息:请您介绍一下深投控目前重点打造的园区项目的具体情况。

李真:2011年6月,深圳市政府把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四个大的园区项目交给深投控运作。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项目,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2013年陆续建成交付使用,主要满足高新科技企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发展需求。该项目作为深圳湾龙头项目,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打造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在建设模式上也开创了园区建设的先河。深圳市软件产业在全国很有地位,2011年年产值已超过500亿元。60万平米的软件产业基地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将吸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企业入园,形成高端品牌汇聚的具有国际化水准的软件研发和生产基地。高交会期间我们将举行新闻会及授牌仪式,重点推介该项目。创业投资大厦项目主要引进服务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企业,结合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配套的资金解决方案。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项目将建设成为集医疗器械区、生物制剂区、综合服务区、试验区为一体的生物产业基地,为生物医药企业及医疗器械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供空间和服务。

深投控将按照市政府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相关工作部署,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入园,打造新型的创新创业载体,进一步优化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仅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一个项目,预计可引进30-50家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总部,动态引进80-1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入园。

中国经济信息:整个产业园区的特点是什么?

李真:近年来,新兴产业园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是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对深投控是新任务,自身没有经验可循。接到任务后,深投控高度重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的指导思想,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参建单位对北京、上海、天津、香港以及美国、日本、法国等地先进产业园区的考察学习,创造性地提出了投融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园区建设模式,坚持以政府政策为主导,以企业为运营主体开展市场化运作,对产业园区从土地摘牌,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再到招商、入园企业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科技产业园,实现运营主体与入园企业共赢。产业园区项目将突出五个特点:一是绿色生态,营造出清新优美、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创新要素聚集,通过充分发挥系统企业综合优势,为园区企业提供人力、融资、创投、上市辅导等一揽子配套服务,大力推进中小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技术的孵化和产业转化,力争站在产业发展的前沿,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三是产业高度聚集,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吸引产业企业跟随进驻,形成协同效应和完整产业链,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四是基础设施完善。注重标准化,更注重人性化和差异化,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高效便捷的服务,降低入园企业营商成本。五是推动区域发展,通过规划设计,增强高新区的生活氛围,有效弥补原高新区配套功能的不足,形成生产、生态、生活相结合的新一代产业园区新形象。

中国经济信息:成立不到十年,深投控可以说是荣誉等身、资产倍增,下面有这么多家实力非常强的公司,我们在管理上是怎样做到的?有哪些自身探索出来的经验?

李真:随着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深投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清晰,资产配置趋于合理,具备了近1600亿元的资产规模,形成了金融证券、房地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产业板块,但企业来源、功能定位、资产规模、经营管理的市场化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要管理好确实有一定的挑战性。深投控在对系统企业的管理中,关键是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运作机制,包括治理结构、管控模式、制度体系等,特别是着力加强了内控体系和风控体系建设,加大了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监督力度,确保了企业运作总体良性,避免了很多失误。另外,对所属企业实行了分类管理,完全竞争性企业是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法则办事;公共服务类企业按政策性定位,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作用。

中国经济信息:您到深投控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这几年您觉得深投控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李真:深投控的最大变化,就是任务使命发生了变化,原来以改革为主,现在以发展为主。深投控作为国企,在深圳市的城市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经过几年的调整,深投控的主业更加突出,竞争力增强;内部运营机制越来越市场化,经过三项制度改革,员工能进能出,干部能升能降,工资能高能低的人事劳动管理机制已基本形成;战略导向更加清晰,根据战略设置组织架构,开展整合重组、资源配置、资本运作等工作。总之,深投控走向市场的基础已基本筑牢,下一步要加快实现转型发展。

中国经济信息: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深投控也是深圳创投领域的名片,请您从自身(深投控)的角度谈谈深圳的创新和投资环境?

李真: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非常好,一是源于政府的重视,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发展高新技术放在产业立市的地位;二是源于好的政策环境,上下各方都在主动自觉地为高科技企业服务,出台了各项配套措施来支持推动高新企业发展。现在深圳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不管是IT还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配套能力都非常强。深投控下属国信证券公司投行业务一直名列行业前茅,重点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保荐工作;高新投集团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已打造了中小板的高新投系;会展中心承办的高交会自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14届,连续十四年长盛不衰,参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和国际化都在不断提高,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展示、交易和推广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助推器和创新创业发展的加速器。

中国经济信息:随着市场化越来越强,以后怎么平衡保值增值和社会效益?

李真: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深投控作为企业需要市场化运作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一个企业想持续发展,必须要保值增值,不然没有竞争力。而根据部分公共服务类企业不同的功能定位,还要用一部分资源来支持她们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履行社会职责。非营利性的国有资产怎么运作?我们正在探索企业市场化经营、政府购买服务、作为股东的深投控给予支持三方面相结合的新型运营模式,而且对这类企业重点考核其社会效益和市民满意度。另外,深投控这些年在扶贫济困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如深投控坚持多年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帮扶,已累计投入上亿元,包括在教育、医疗、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资金扶持和智力帮扶,最近我们还在做规划帮扶,包括城市规划、园区规划,帮助三都提升整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因全国水族同胞有超过60%居住在三都县,基本实现了帮扶一个县就是帮扶一个民族的目标。

中国经济信息:作为一个市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深投控与国际上的合作是怎样的?

李真:国企发展壮大,国际化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的国际合作已有不少,在深圳已经有几个示范项目。今年五月份我们到了荷兰、德国与法国,推介高交会,同时也推介了我们在建的产业园区,当地的许多企业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高交会不光是城市名片,也是我们了解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将来在产业园区的运营中,我们将着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多种方式开展合作。

中国经济信息:请您谈谈未来深投控的企业规划?

李真:下一步改革力度还会加大,直管企业数量在十二五期间要从目前的70多家降低到40家左右,进一步缩小管理幅度,使核心产业更加突出,打造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深投控打造成以金融资产为核心,以科技地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先进的综合控股集团,为打造深圳质量,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财讯 第24期 下一篇:一重董事长吴生富:我们正在参建三代核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