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财政资金的安全防范

时间:2022-10-22 09:59:59

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财政资金的安全防范

摘要:自2001年我国财政支付体制改革以来,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目前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次分析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然后剖析了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所面临的风险,最后就增强国库集中支付方式下财政资金安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安全防范

改革财政支付方式,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工作改革的有益尝试,这将有利于我国的财政工作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和宏观调控,有利于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施的现代国有管理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减少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增加财政支付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防范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并且有些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有效地监督支付过程中的问题、保证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防范和控制在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运行中的重要课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简介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财政资金首付管理的重要制度。简单地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从国家财政资金的收集预算到资金的实际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最后流到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监督控制制度。国家财政在中央银行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各单位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由各个部门或单位进行分散保存及支付,各个单位在需要资金的时候按照既定的资金使用申请流程,在自己的预算额度内决定自行购买何种商品或劳务,但是他们并不自己直接支付资金,资金的支付由财政部来统一进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国家能够有效地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收支效率,增强资金拨付使用的透明度,使政府从总体上把握国家财政资金的存量和流量。

二、国库集中支付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在非国库集中支付下,财政支付体系中存在多层次、多重银行账户,在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存在多重环节,账户与账户之间可能有着复杂交错的业务往来,这在一定程度不利于财政资金在流转过程的监管,也为资金不当使用提供了机会。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的支付和划拨是一个垂直的体系,有利于国家看清财政资金的使用流量,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由财政部集中支付,那么国家从总体上把握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2.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非国库集中支付下,用款人的申请需要层层审批,申请合法合规后,国库将财政资金拨付到相关主管部门,再由这些相关主管部门逐级下发,最终流到用款人手中。整个过程审批和付款程序异常复杂,流转时间长、资金滞压情况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用款人的资金使用申请得到批准后就可以直接到行获取相应的款项,资金流转周期短,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高。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面临的风险

1.信息技术风险。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当下财政资金的收付流转、审批报备等众多环节都是在既定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完成的,那么信息技术风险就在所难免。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一旦系统遭到外部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轻则导致系统使用不正常,重则导致系统瘫痪,给国家财政资金使用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同样的,在财政部信息平台与集中支付银行之间也会存在网络协同风险,每一个的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这可能导致两个信息平台不协调,在数据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账等情况,给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操纵风险。在现代财政支付系统中,操纵风险是主要风险之一,这些操纵风险主要是由财政部门及使用单位或个人的信息不对称及银行片面追求自身利益造成的。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的流通环节大为减少,在提高财政资金审批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审批监管不严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整个财政资金流转过程中不承担资金使用用途等方面的审核检查,其主要职能就是其支付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商业银行仅为自己获取更多手续费的利益驱动,减少对用款人的检查监督,甚至合谋勾结、编造虚假凭证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3.财政资金流转风险。在过去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体制下,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向各个主管单位拨付,然后再支付给用款人。在现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是通过国库支付给各单位在商业银行设定的账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用款单位或用款人的名称与账号不符,这些资金就将过渡到第三方的临时性账户上。可以说财政资金一流出国库就失去了监管,此时资金既没有回到国家财政资金账户也不属于用款人,这给资金流转安全性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安全性的措施

1.加大技术投入,优化信息技术平台。当今任何一项安全有效的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工具,国库集中支付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利用,一方面可以提供国有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诸多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它的使用也给国有财政资金的流转使用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大技术投入,优化国有集中支付的信息平台和商业银行的支付系统,防止信息传输错误及系统崩溃,同时要保证信息安全,避免病毒入侵和信息泄露。

2.规范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法规制度在财政资金收付使用的过程中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如果没有健全的法规制度,那么国有财政资金使用拨付就没有规章可循,很多时候就会出现“想当然”,部分单位或人员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来逃避责任。有了规章制度,一切都是按制度和程序办事,那么可以有效地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和舞弊的可能性。一切的源头都是内部控制的薄弱,这足已显现内部控制在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内部控制制度,再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都是一纸空文,因此政府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只有将建设、执行与监督相结合才能起到有效的防范效果。

3.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的绩效评估工作。绩效评估管理是当前管理学中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国库集中支付绩效评估工作应该考虑如下评估维度:有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将事后监督变成事中监督和事前监督;有助于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能力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由所有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构组成评审委员会,通常需要对上述指标赋予一定权重,对每一项国库集中支付活动进行综合打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

4.确保统管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作为一种核算工具,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做好会计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和深化,国库支付中心的工作重心从专一的会计核算向对统管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控制和对统管单位财务审核监督进行转变,这一转变对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国库支付中心人员较少,分管单位数量众多,在对统管单位远程记账进行集中审核时,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短,很多时候很难发现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会计工作,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茂民.我国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1(07).

[2]李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赵西梅.关于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J].财经界,2009(10).

[4]曲红.试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学院,2011(05).

[5]王领峰.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12(17)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水利局)

上一篇: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督与管理 下一篇:“数字企业”下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