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万历五彩:价格稳步前进,价值理性回归

时间:2022-10-22 09:57:22

在中国陶瓷史上,明嘉靖、万历五彩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结合,色彩浓艳,配以满密花纹,相得益彰。虽然清康熙五彩颜色更为纷繁华丽,工艺更为精湛,但在近几年拍场上,五彩成交价TOP10中,明嘉靖、万历时期五彩器却占据前6名,康熙时期的五彩器排在后两名,这或许是因为一项新的艺术形式在技术繁盛的过程中,其早期更具最鲜活力、创造力,所以明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才显得弥足珍贵。

特色决定拍卖价格

明代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既有釉下彩绘,如青花;也有纯粹釉上彩,如五彩、素三彩;又有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品种,像斗彩、五彩。五彩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蓝为主,即先用青花勾出纹饰,施釉高温烧造后,用颜色依次填人,最后低温彩炉烘烤,“五彩”即多彩之意,在“宋红绿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明嘉靖、万历时期瓷器生产中最为著名品种,堪与永宣青花和成化斗彩比肩。因明嘉靖、万历时期纯粹的釉上五彩较少见,所以习惯上典型的明嘉靖、万历五彩指的是将釉下青花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工艺。明洪武年间曹昭的《格古要论》“新烧大足素者欠润,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且俗甚”,是最早记载五彩工艺的文献,它虽未准确提出五彩一词,但“五色花”一词即指多种色彩之意,可见早在洪武年间,五彩这种工艺已经滥觞。五彩发展至康熙年间最为繁盛,其重要突破是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从此,五彩中的蓝色不再用青花代替,这种蓝彩浓度超越青花,增强了绘画效果,不过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风格越来越程式化,这也是清代五彩在拍场上不如明五彩的原因之一。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对五彩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胎釉特点、造型特征、纹饰图案、颜色、款识等要素,他认为明嘉靖、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素有盛名,以红浓绿艳取胜,其制作之精者可与杰出的永乐、宣德青花媲美。

此时五彩器造型、纹饰丰富多变,可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器形除了日用器皿外,还出现了不少文房用具、陈设具等,由于嘉靖、万历皇帝宠信道教、迷恋炼丹术,葫芦是盛仙丹的器皿,又谐音“福禄”,葫芦瓶成为最为流行的器皿之一。此外,还有瓶、壶、罐、碗、杯、盒、盆缸等。笔者总结了1992年至2011年明嘉靖、万历五彩器成交各器形的数量,以盘为最。常见纹饰有龙凤(也有双龙双凤、九龙九凤)、三星、八宝、八仙、八宝、八卦、飞龙、云鹤、莲池鸳鸯、鱼藻、婴戏、寿星、人物故事等,并配以山石、花果、荷叶、蕉叶及缠枝莲等辅助纹饰。万历时还出现了百鹿、百蝠、福山寿海等多种题材。

明嘉靖、万历五彩后世仿品甚多,尤以日本所仿甚精,海外流散的一件成化时期红地绿彩炉在明彩瓷中是一件代表作。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日本关家旧藏的斗彩团莲纹高足杯以1930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2011年斗彩之冠。斗彩跟五彩在外观上看十分相似,有时很容易混淆。从制作工艺上看,五彩与斗彩并无很大区别,“斗彩”之名在清雍正之前尚未所见,为与五彩区分,遂得此名,以成化时期为盛。两者不同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明嘉靖、万历五彩器的青花,并不像斗彩那样居于主要地位。在成化斗彩中,青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胚体上先用青花描绘图案轮廓线,然后釉上彩按照画好的范围依次填入,青花占很大比重,有的图案主要采用青花,釉上点缀的色彩很少。明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五彩,并不以青花为决定性主色,只是把它当做整个图案中的一种颜色。在清康熙时期的釉上蓝彩发明以前,瓷器上的蓝色只能由釉下青花来表现,此时,青花和红、黄、绿等色处于一样的地位。其次,成化彩瓷虽色彩鲜艳,但风格以舒雅、清新取胜,后者特别是万历时期则以花纹满密、色彩浓艳而得名。第三,成化斗彩胎质极薄,如蝉翼,五彩与其相比,多少显得粗糙。以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例,或许可以一斑而窥全豹。

纹饰也决定五彩价格

从2000年至2011年成交纪录看,以嘉靖、万历五彩盘为例,价格最高的当属龙纹和鱼藻纹,古人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两种纹饰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杰出代表。龙,自不用说,寓意吉祥,又是皇权象征,代表中华传统“合和”文化的深刻涵义和民族信仰,中华人民更有帝王崇拜;金鱼代表金玉满堂,年年有余,丰衣足食,鲤鱼,登龙门仕龙者为鲤鱼,“鱼”与“余”谐音,遂“年年有鱼”经常出现在对联上。这两种纹饰价格高,不仅表现在五彩中,放眼望去,青花釉里红、粉彩、珐琅彩等瓷种,两者不分仲伯。刚过去的在江苏万达2011春拍上,海外回流瓷器精品专场中一件“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以2.24亿元成交,一举成为2011年最贵的瓷器,看来“海归”加上“龙纹”才是王道。

近几年成交作品中人物纹饰增加,包括普通人物图、祝寿图、道教人物图等,前两者占很大比重,吉祥人物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大都采用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以吉祥语、民间谚语、神话传说等为题材,赋予吉祥如意免灾消难的涵义,所以主题鲜明、构思巧妙,具有独特浓郁的民族色彩。五彩中的“佼佼者”,

青花瓷前的“失落者”

相比叱咤风云的书画市场,瓷器拍卖略显低调,除了青花、珐琅、粉彩等挑大梁,屡出天价之外,其余多数瓷器品种皆在稳中求升。1992年市场刚起步的时候,五彩的拍卖一直以香港苏富比、佳士得为主,自1995年北京翰海首次将五彩拍卖“引进”中国内地,至2004年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云南典藏等瓷器、玉器、佛像等工艺品专场慢慢步入正轨,价格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之间,虽然市场上有明彩不如清彩的说法,但明嘉靖、万历五彩却领先于清五彩。截至目前,2007年辽宁国拍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以2970万元成交,成为最贵的一件五彩器。

同为明朝代表性瓷种,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中,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另从五彩历年拍卖数据上看,价格普遍在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之间徘徊,很少有高价。以2011年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为例,11件成交纪录中,2件刚过百万元;在明青花13i件成交纪录中,22件过百万元,3件过千万元。表二显示嘉靖万历五彩每年上拍量并不是很多。青花本身存世量就大,明代青花也是当时瓷器制作的主流,永宣青花最负盛名,除了其极高的艺术工艺水平之外(其色泽深厚,透入釉古出现的湮色现象及黑斑点,浓艳优雅,颇有几分山水画的趣味,这在其他各类瓷器中尤为难得)。另外,青花瓷最为世人熟知,周杰伦一曲《青花瓷》脍炙人口、老少皆宜,起了相当大的宣传作用。在2005年那个资本匮乏的年代里,伦敦佳士得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加佣金后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件珍品的问世也为其后代明青花的名声大噪做足了铺垫。

俗语说“风水轮流转”,谁也说不准这风云变幻的拍场上五彩就一定不能“大红大紫”。相比青花,五彩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工艺水平上说五彩比青花更复杂,青花瓷是在用颜料于胎上绘画施釉之后,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五彩须两次烧制,釉下青花高温烧成之后,绘彩,再低温烘烤成型,工序的复杂使得五彩出现珍品的几率大大下降。第二,嘉靖、万历五彩色彩浓艳,独树一帜,并且画笔苍老有趣,笔力刚劲、笔法老练,惯用淡赭色,加青花龙纹的尤为名贵。从表二可以看出,嘉靖万历五彩在近10年的时间里,虽然中途也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上拍量及成交量逐年递增,这也给热爱五彩的藏者一定的信心,珍品或许马上就会出现。

另外,笔者在前面提到的2007年辽宁国拍秋季拍卖会,一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以2970万元成交,巧合的是,在2011年北京翰海春拍上,这件鱼藻纹罐却以1725万元易主,表面看起来似乎让人火落。其实早在2003年,这件作品在香港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以434万元被一位内地藏家竞得,短短4年价格增长7倍,从中也看出市场起步晚发展过快所带来的不理性结果,2011年成交价的回落,也说明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越来越冷静,精品的市场价值必然回归其艺术价值本身,而所谓真正的精品势必会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

上一篇:宝岛奇珍亮相北京中嘉 下一篇:从吴门雅集看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