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门雅集看拍卖

时间:2022-06-29 10:48:06

一出《唐伯虎点秋香》,使得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形象家喻户晓。虽然历史上并没有唐伯虎点秋香这件事,真实的唐伯虎也并非风流潇洒,但这个故事依然流传千古、经久不衰。作为一种心理投射,人们在内心更愿意接受虚构的唐伯虎形象,其名声也随着包括他在内的吴门画派的高超艺术成就而传播中外。

这里要说的不仅仅是唐伯虎,还包括这位才子在内的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的书画作品在时隔400多年后于北京荣宝2011春季拍场齐聚登场,掀起了不小的热潮。更何况,这些作品还都曾是苏州收藏世家顾氏过云楼中之藏品。这件作品为24开册页,书画合璧,含沈周作品2件,文徵明作品6件,唐伯虎作品8件,仇英作品4件,吴宽作品2件,王宠作品l件,祝允明作品1件。如此名家荟萃、内容丰富的吴门书画艺术佳构,以1.48736亿元的成交价成为2011年内地春拍首件过亿级作品。

吴门画派是中国历史上绕不开的一段辉煌过往。明朝宣德(1426―1435)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派开宗大师沈周,继起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在艺术上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开创一代新风,取代院体和浙派而占据画坛主位,历时150多年。他们的作品笔墨细致精湛,风格充溢个性,多数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除仇英外,另外3人尤其注重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这一优良传统更臻完美、普遍,有力地影响了明代后期直至清初画坛。吴门画派形成后,其派系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其中文徵明的学生和子孙即达30多人。

此本《吴门雅集》24开册页作为北京荣宝春拍的压轴,拍卖以王宠书法诗句开首,此首诗见之于王宠《吴都文萃续集》卷二十《行看杏花作》。王宠博学多才,工篆刻,擅山水、花鸟,他的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尤以书法名噪一时。此件拍品以123.2万元成交。接下来的沈周《绿树草亭图》是一件于小尺幅间现大山水气概的作品,介乎“粗沈”与“细沈”之间,具有细腻构图与粗犷风格相结合的特点,最终以672万元成交;其另一件山水作品《竹树萧萧》为作者晚岁时作,画面简淡清远,一派悠哉世外之感,以537.6万元成交。文徵明的《携琴访友图》在拍前被广为看好,是“细文”风格的代表性组品,与明中叶“温厚和平”的审美倾向一致,在几十轮的竞价之后,以1064万元易主;其书法《西园雅集图记》是其晚岁时所作,作者以82岁高龄于小尺幅扇面作蝇头小楷,字字工整谨严而又婉和舒徐,可见功力之深,616万元的成交价当是对作者最好的肯定。唐寅的8件作品成交额总计5600万元。其中,《听瀑图》与《三忠图》分别以1680万元和1120万元成交,掀起了拍场的两次高潮,持1177特殊号牌的买家一人包揽了其中的6件,让竟价者和围观者皆艳羡不已。仇英,时人称誉“周复起,亦未能过”,其人物画师从周臣,具有细腻工整、精丽绝逸的特点。仇英的《西园雅集图》是古今画家笔下的经典题材之一,以宋代文人苏轼、黄庭坚、秦观、晁无咎等相聚北宋驸马都尉王诜之第西园为内容,刻画了各具风格的人物和不同的小场景,以极细腻的笔法将人物与景致表现得灵活生动。《才子佳人图》描绘才子佳人路遇的一幕,其线条细腻婉转、设色清艳典雅,1166号牌买家以1232万元的价格将其收入囊中。吴宽、祝允明的书法也博得藏家厚爱,吴宽的《玉延亭喜雨》以224万元成交,祝允明的《书法》以336万元成交。这24开册页,共有5位买家喜得收藏,而1177号牌买家斩获12幅作品,成为本场最大的赢家。

顾氏过云楼收藏向来具有强大的市场感召力。过云楼收藏素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誉,是苏州一座海内外知名度颇高的私家藏画藏书楼,修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略后落成的怡园是顾氏与社会名流切磋畅谈之所,这个苏州最精致的小园林闹中取静,别有一番情致。怡园建成于清代同治年间,时任浙江宁绍道台的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8年而成。顾文彬之子顾承主持营造,清代画家任薰、顾、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怡园里,嵌入长廊墙体的书条石书法为苏州诸园之冠,书法出自晋王羲之,唐怀素,宋米芾,明唐寅、祝允明、董其昌等人,书法石刻被人称为《怡园法帖》;此外,还嵌有元四大画家之一吴镇(号梅花道人)精妙的水墨竹石石刻。其后,顾文彬之孙顾麟士也是近代著名书画家、藏书家,其在顾文彬著的《过云楼书画记》后又整理汇编了《过云楼续书画记》。光绪中叶,怡园名流云集,当时吴昌硕、金心兰、吴青卿等都是顾麟士的常客,由此也可见顾麟士在艺术上的颇高修养和声望。

吴中书画离合聚散,孕育造化出一代过云楼。以所藏书画来看,此楼内收藏唐至明、清名人字画之丰,近代史上无与伦比,人称“半壁江山过云楼”。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元及明清代表性字画,都有来自过云楼顾氏后人的捐赠。此24开册,于小尺幅间现宏宏巨制,当属此楼所藏书画中之珍品。而今,这些艺术作品在荣宝拍场上寻得了新的主人,他们在古人与今人间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灵魂与思想的交流。虽然人生有限,不过,“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这句经典的话,对于艺术品,同样适用。更何况,艺术经典带来的不只是获得的喜悦与艺术的欣赏,更有丰厚的价值回报,可谓一举多得。

上一篇:明嘉靖万历五彩:价格稳步前进,价值理性回归 下一篇:对唐卡艺术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