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时间:2022-10-22 09:26:49

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卢悦、赵海旭 专家支持/李萌

现代社会,有很多人晚婚晚育,而孩子们的青春期又在普遍提前,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父母也都往往开始步入“更年期”。青春期与更年期是人生中的两个特殊阶段,会表现出特殊的心理特点与性格特征,这两个非常时期在一个家庭内的相遇,会使得孩子和父母之间原本就存在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家庭里连绵的战火……

2006年春节刚过,一对母女走进了《婚姻与家庭》杂志的编辑部。母亲44岁,是位工程师;女儿今年15岁,上初三。这位母亲平时在《婚姻与家庭》上看了很多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很受启发。2006年寒假期间,她和女儿的一场“大战”让她产生了到编辑部“评理”的念头。

在编辑部里,女儿先开了口:“我没法和我妈待在一起了,她要把我逼疯了!”小姑娘总结了母亲的几大“罪状”:“同一件事,每天都说,一天说无数遍;因为一点小事,突然暴跳如雷;总拿我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结论就是我一无是处:监听我和同学打电话,一听到是男生打来的就马上开始盘问,还偷翻我东西……”

母亲听了,也开始罗列女儿的罪状:“我说东,她偏往西。我说一句,她有一百句等着;为了学习的事,我说得嗓子冒烟,她却心不在焉,干脆不理我;一回家就电话筒不离手。您说,一个男生给她打电话,聊半个多小时,我能不问?一问,就给我脸色看,这孩子没法管了!”

其实,她们的问题是“青春期遭遇了更年期”。青春期孩子眼中的更年期父母:顽固保守、暴躁易怒、以大欺小不讲理;更年期父母眼中的青春期孩子:浑身是刺、过早恋爱、自闭叛逆、心理脆弱。

如果说人生是一幕大戏,青春期和更年期就是这场戏的高潮部分。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均处于压力增大的紧张状态,彼此期望值骤然剧增,心理承受力却异常脆弱。在非常时期,一旦撞出火花,就会燃起大火。身处两期的人像金蝉脱壳一样和过去的表皮做斗争,经过一番痛苦挣扎,才能重新审视自己,直面人生。

为了让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们了解“两期相遇”,并知道如何在此非常时期调整自己的心态,本刊通过以下两个案例,来为读者做一个详细解析。

当张文萍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说女儿潞潞企图从学校顶楼跳楼自杀的消息后,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潞潞准备跳楼前留下了一封信,上面写着:

亲爱的爸爸妈妈、老师:

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疼我,但我自己太不争气,没有成为一个出色的女儿。除了学习成绩还可以外,我没有任何的优点,在同学中间更是毫不起眼。我想没有人会在乎我的存在,包括他――他是我一直很喜欢的男生,那么优秀,我只能在一旁默默地注视他、喜欢他。真的,我对他绝没有非分之想。但是,不知怎么,他竟知道了我喜欢他。就在今天上午,他和一个朋友在走廊里的对话被我听到了。他说:“那个潞潞长得真难看,我才不会理她呢!”

那一刻,我感觉天都塌了!我想了很久,觉得我再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了。不想再让父母为我而感到羞愧!爸爸妈妈,你们就当从没有过我这个女儿吧!愿你们再生一个优秀的孩子!

张文萍找到心理咨询中心,是要解决孩子因早恋而跳楼的问题。但通过深入交谈,我们认为,不能轻易给这个孩子下“早恋”的定义。而且通过了解,潞潞自从上了高中就一直很压抑,无论从行为举止还是衣着打扮都和周围的环境有一些差距。她之所以要跳楼,不能归结为早恋,而应该是缘于她内心强烈的自卑。

潞潞小时候并不是个内向的孩子。她聪明可爱,非常活泼,经常是同龄人里的“头头”。14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那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而且由于张文萍夫妇都是从贫困家庭长大的,在他们的童年时期,物质生活非常贫乏,他们吃苦惯了,所以对新环境下的困难也不太在意。在对孩子的照顾上,也保持了一贯的“勤俭”。为了省钱,潞潞穿的衣服大部分是别人给的旧衣服,也不考虑样式、颜色、合不合身,能穿就行。难得过年买新衣服,也是到批发市场买套肥大的运动服。一年四季都能穿,还有,潞潞的书包、文具买的都是最便宜的,而且已经用了好几年没有换新的。

刚开始,懂事的潞潞很理解家里的条件不宽裕,没有提什么要求。但是上初二的时候,一天,潞潞放学一回家,就哭着把书包扔在一边,把身上的外衣脱下丢在地上,说再也不穿旧衣服上学了!原来,班里的同学经常嘲笑她的衣着,说她“穿得像个老太太”,是“土老冒”!潞潞哭着请求妈妈:“妈妈,你就给我买件新衣服吧!我不想再穿别人的旧衣服了,我一定好好学习,这次争取考第一!”张文萍听了,非常气愤,觉得孩子太“虚荣”,要求太“奢侈”。“要比就比学习,光穿得好有什么用?我年轻的时候.还没你这条件呢!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知足啊!你要是不愿穿旧衣服,就别上学!有钱也不给你买新衣服!把你惯坏了!”

回想起那时的情景,张文萍说:“当时,也不知道哪儿来的一股火,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有多穷,还讲究什么衣着啊!不也都过来了!”

从那以后,潞潞稍微对身上穿的旧衣服有一点不满,就招来母亲的一通“教训”。不仅在衣着上如此,为了省钱,潞潞的头发都是由张文萍来剪的,也没什么“发型”而言,为了方便都剪得很短。而在同学眼中“怪异”的发型又成了潞潞被嘲笑的一条“罪状”。张文萍并不知道,这些都极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那时起,潞潞就渐渐地不爱讲话了。她不到人多的地方,在同学面前总是低着头,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角落。一回家,她就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和父母多说一句话。

其实,潞潞长得并不难看。初三的时候,潞潞的脸上开始频繁地冒青春痘,还出现过敏的情形。她的牙齿还有点“龅牙”,虽然不很明显,但是潞潞很在意。一天晚饭的时候,潞潞跟父母提出要去医院看皮肤科医生和牙齿矫正医生。但被张文萍拒绝了。其实,那时家里的条件已经好转了,不是没有那个钱。但是,张文萍就是觉得这是孩子的“虚荣心”作祟,非常反感潞潞的要求。为了不让潞潞在外貌打扮上乱花钱,父母也从来不给她零花钱。

张文萍从来没想过,十几岁的孩子对这方面是很敏感的。结果,潞潞一天天变得沉默、自卑,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完全陷入了孤立绝望的地步。但因为她的成绩一直还可以,父母便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既普遍又有其特点的案例。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外貌。并且开始在意同龄人对自己的认同,融入到大圈子中,而不被排斥在外。由于潞潞发育相对晚些,直到十四五岁才开“性”觉醒,有了性别的意识,对自己的外貌开始注意。当她因衣着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斥,并且不能从母亲那里得到认同和帮助,痛苦产生,压力随之而来。别人对她的否定渐渐成了她对自己的否定,先是自卑。而后抑郁。尤其当她喜欢的男生恰恰是因为她的外貌而嘲笑她时,潞潞仅存的一点尊严被消

灭掉了。其实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出于敏感的青春期少女,潞潞的正当要求被母亲拒绝,让孩子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张文萍不知道面对女儿时哪儿来的“一股火”,其实,这是更年期的特征之一。由于在新环境中重新开始事业上的奋斗,这种压力对于40多岁的女人来说是很大的。而张文萍又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更年期,对即逝青春的无法把握让她对女儿有非常强烈的控制欲望,她总是不由自主地拿女儿和自己年轻时相比,总觉得女儿得到的东西已经够多了。她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期是在压抑爱美天性,抹杀性别意识的大背景下度过的,因此她的潜意识里也在“否认”女儿的性别,继而拒绝女儿对一切能体现其“性别特征”的要求。

个案2:偏执母亲VS暴力儿子

这对母子是一路吵着走进咨询室的。母亲保养得很好,穿着笔挺的职业套装,她是国内一家非常有名的上市公司的市场总监,叫张影帆。儿子则穿得非常前卫,朋克式的高耸红发。鼻环、文身这些时髦的玩意儿他一个都不少,最惹人注意的就是穿的一身骷髅装,脖子上挂着一个硕大的骷髅项链,耳环上更是小骷髅。

儿子陆云丰对母亲很不屑,他说:“我妈是个疯子!她平时不在家还好,一回家,一到吃饭,我俩准吵起来。她非要我每顿饭吃四碗饭,还要吃很多菜。好像我就是一灌鸭,只有张嘴的义务,没有闭嘴的权利!如果我拒绝吃,她能杀了我!我特讨厌她在我面前摇头晃脑的样子,每次一到吃饭,我们就大吵,本来我能吃三碗,现在脆绝食了。”他顿了顿接着说,“最可气的是,她总拿‘爱我’这样的话来压迫我!不错,她的确爱我,不过她没把我当成人来爱,我就是她一个宠物!”

陆云丰出去之后,张影帆还没落座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了:“你说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让人头疼呢?他肯定跟您说我让他吃4碗饭的事了。您说,正长身体的时候,让孩子多吃一点儿有什么不好?”张影帆语气一转,更沉重地说,“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最让我担心的是他这身行头,您没到我家看看,尤其是他的卧室,简直就是骷髅世界。墙上挂的、桌子上摆的全是各种各样的骷髅。我都不敢进他屋!在学校里,他简直是霸王龙,平均每天都要打一次架,不是他头破血流就是别人头破血流,没人敢惹他,他就是以打人为乐。为了这事,我不知道给他换了多少学校了,你说这孩子是不是没救了?”

第二次咨询时,我们和陆云丰单独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来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喜欢骷髅。在心理学意义上,骷髅代表着抑郁情结。在孩子喜欢骷髅的背后一定有着另一个故事。

陆云丰说他最喜欢骷髅的两颊,因为它的面颊很瘦。通过意象对话,陆云丰对人的两颊有很多肉表现出强烈的讨厌:“我讨厌脸上的肉晃来晃去的样子,真恶心!”

“那么这些肉你认为是谁的?”

陆云丰沉默许久,忽然一行泪下来了:“是我妈妈的。”陆云丰睁开眼睛,讲起母子之间的故事。5年前,陆云丰的父亲抛弃了他和妈妈,和另一个更漂亮更有钱的女人走了,从此杳无音讯。母亲开始变得很暴躁,经常拿他出气。他吃菜的时候,总是把筷子翘起来,忽然母亲就给他一个大嘴巴:“瞧你那样,跟你该死的爸爸一个德行!”这样莫名其妙的挨打多了,他经常有莫名的愤怒。到了初中以后,他变得非常暴力,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只是每次对别人施暴以后,他都有一种。

李萌知道这个孩子是很爱母亲的,因为他说起母亲抚养他的心酸经历还是充满温情的。正因为如此,他无法把爱和恨整合起来,就偏激地把对母亲的恨压抑到骷髅中去,骷髅其实是母亲的象征。

专家点评:

丈夫抛弃自己,工作上的压力和青春的消逝让张影帆失去了做母亲的感觉。而正值更年期的她,心情愈加烦躁,想问题办事情就容易偏激。所以在单位呼风唤雨的她回到家里,还是用训斥的方式控制孩子。但事实证明在公司行得通的规则,在家里就是行不通,甚至是倒行逆施。

母亲并没意识到“更年期”带给她的变化,没有从生理和心理上调节好,而是纵容了自己的“更年期性发疯”,伤害了孩子,更伤害了自己。

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放在舞台中央,假想所有人都是他的观众,只要得到别人的特别关注,就会感到幸福。

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体育好,歌唱好,这些都是正向赢得关注的能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这样的方式赢得关注。如果学习不好,又没有特长,再加上不能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与温情,这些孩子就会靠标新立异、穿奇装异服,甚至打架来获得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关注。

孩子需要的其实就是爱。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不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只会一味打击,而缺乏有效的引导。

青春期:10―24岁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有以下表现:1.强烈关注自己外貌;2.深切关注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3.追求独立、反抗权威,以自我为中心。而青春期中的青少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青春期又是孩子第二反抗期。青少年对父母开始减少依赖,并开始对父母的优缺点进行全面评估。当他们心中的父母形象轰然崩塌后,想从父母的“控制”中挣脱出来;可他们又对父母存在习惯性依赖。矛盾的感情会使孩子有不安全感。由于精力过剩,情绪容易激动,攻击性增强。如果在学业和交友方面比较顺利,自我得到肯定,这种矛盾和攻击性容易得到化解。相反,当孩子受到挫折时,自尊心丧失,攻击性得不到化解,就会不自觉地寻觅发泄的对象。而最容易找到的发泄对象就是他们所依赖的父母。

更年期:41―60岁

更年期症状一般来说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45岁左右开始明显。女性的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性腺功能衰退开始至完全丧失为止的一个转变时期。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心理方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有以下表现:

1.敏感疑心,这些性格特征在年轻时也许不常有,但在更年期却是普遍现象。由于面对绝经的巨大生理变化,女人对自己的体貌特征有一种回避现象,但却对他人评价极其关注,而且倾向消极想象。有的母亲甚至会嫉妒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而对女儿无理由指责。

2.抑郁焦虑,更年期女性面临青春易逝的主题,在各方面走下坡路,而此时丈夫正处于人生最辉煌时期,两者巨大落差容易让更年期女性产生有沉湎于怨妇心态不可自拔。这种“怨妇”心态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如果孩子和她的观念不同时,就会将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观念,一旦孩子反抗,“焦虑”会更加严重。这是种恶性循环。

3.唠叨,易激动。更年期女性处于烦躁状态,唠叨不可避免。从社会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特殊时期,中年女人下岗数量庞大,体制改革的结果让没有文化和青春的女性失去了赢得自尊的机会。这些情绪对健康十分不利,长期下去可导致心身疾病。而在亲子关系上,这类母亲会因为一

件小事而不停地唠叨孩子,而在孩子眼里没有意义的“废话”会更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一旦顶嘴,会惹来母亲莫名的暴怒,使亲子关系尤为紧张。

更年期女人应该尽快通过过渡时期,如果说过去青春是自己的精神寄托,那么更年期女人需要寻找新的精神支柱,比如亲情、友情、以及追求智慧等等,认识到自己的幸福不建立于取悦他人的基础上,而在于内心的安宁。

而值得一提的是,男性的更年期往往被人忽略,相关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被忽略了。其实,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衰老过程的起点,无论男人女人都要经历这个过渡阶段。有研究表明,37―49岁对多数男人是一个不稳定、焦虑变化的时期,而中年男性自杀率比中年女性要高4倍。更年期女人是出现症状,更年期男人出现的是危机。危机更可怕,因为它会导致整个人的崩溃。

所以,正值更年期的父母们要明晰自己的状况,通过各种途径来自我调节。而夫妻相互间的“爱”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彼此减压。无论对方在外面受到了怎样的压力,回到家里,一定要得到释放或疏缓。而不是加重压力,向对方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委屈。第二要宽容。即使对方有不适当的做法,也要明白是因为处在“更年期”,要给予理解和宽容。只有爱,才能改变一切。

另外,当父母中一方与孩子发生矛盾时,另一方如何介入对;中突的结局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尤其当母亲与孩子发生矛盾时,有的父亲会附和母亲,借机教育孩子,这很容易造成孩子对父母不分是非的怨恨;有的父亲因为对妻子更年期时的一些无法理解的行为的厌烦,而趁机发泄不满,和孩子一起指责母亲“有病”,这不仅会加重母亲的烦躁,也没能纠正孩子的错误态度;有的父亲则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这些都不是正确解决“两期相遇”问题的方法。此时的父亲一定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导致局势更加混乱。首先让母亲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分别让两方清楚自己所处时期的不同,承认自己的问题。其次,丈夫要向妻子表达自己的爱和理解,并告诉她,孩子也是爱她的;父亲要告诉孩子,父母都是爱他的,母亲“管”他是为了要帮他。当冲突的两方再次坐到一起时,要尽量抛开“两期”带来的困扰,更客观、理性地解决问题。平稳地度过“两期”后,父母和孩子都会发现各自都有成长,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爱更加深了。

上一篇:对抢走我丈夫的那个女人,我恨不起来 下一篇:名嘴小崔:父母陪我击退抑郁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