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线电视拍卖何以倍受热捧?

时间:2022-10-22 08:46:05

台湾有线电视拍卖何以倍受热捧?

作为台湾有线电视领头羊的中嘉网络公司(China Network Systems)即将被出售,已有多家国际私人股本集团和本土企业表示感兴趣。首轮投标定于8月初进行,泛亚洲私人股本公司安博凯(MBK Partners)将把所持中嘉网络60%的股权拍卖,其在2007年斥资约15亿美元购入的这部分股权,目前的估值已达22亿美元。

台湾有线电视市场的利润一向率居亚洲之首,随着从2007年涌入该领域的外国投资者寻求收回投资,市场交易活动骤然活跃起来。如另一家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目前正在悄悄进行中的谈判,计划将有线电视凯擘股份(Kbro)以700亿元新台币(合22亿美元)出售给台湾蔡氏家族。知情人士表示:“凯雷交易对凯擘的估值为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11倍”。

目前,安博凯的拍卖已吸引了众多潜在投标者,有国际私人股本公司贝恩(Bain)、百事通(Blackstone)、CVC和KKR (Kohlberg Kravis Roberts)等,还有台湾本土企业,如移动运营商远传电信(Far EasTone)和润泰集团(Ruentex)等。

中嘉网络之所以能吸引投资者的广泛兴趣,部分原因在于台湾信贷资金充足:“这里是少数几个仍可以达到(金融)危机前水平的地区之一。”根据香港媒体研究咨询机构Media Partners Asia (MPA)的资料显示,中嘉网络拥有130万有线电视用户,还有20万宽带及其它数字产品用户,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为25%,去年其所有的销售收入为3.5亿美元。

台湾有线电视行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在于,台湾家庭普遍安装了有线电视。普及率高达80%。增长机遇主要来自有线电视供应商进入了互联网市场,目前有线电视在宽带领域的市场份额已从4年前的约6%提升至15%,预计未来4年内将增至20%。2013年之后、数字电视年产值约有7,600亿商机,有线电视为此将投入新台币500亿上下,除了已投资200亿用于数字化网络外,未来预定采购机顶盒及相关周边投资额将超过300亿。

中嘉董事长马查尔(Charles H. McElroy)7月29日表示,公司计划未来几年再砸数十亿元,未来几年突破30-40%普及率,总经理李悦诚进一步表示,公司现有115万有线电视用户,2015将挑战145万之目标。中嘉集团同日也宣布,旗下bbTV数字电视频道与岛内最大电影片商威望(CatchPlay)合作,开创有线电视系统推出VOD影片互动服务首例;马查尔表示,就台湾在高清数字电视发展空间而言,目前还只是一个开端。

与此同时,岛内的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作了人事调动,苏蘅将接替彭芸担任主任一职。新任委员已于七月的最后一天上任,八月一日起正式展开工作。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如何促进岛内传播及通讯产业的健全发展,是NCC基本职责,其中应该优先处理的,无疑是外国私募基金掌控岛内有线电视系统造成的问题。

台湾经济发展的早期,当局设计了许多诱人的条件,吸引外商到岛内投资。尤其是知名外商决定到岛内投资的消息,常成为当局的政绩。理由无它,因为外商进入台湾,可带来三项好处:一是资金,二是技术,三是管理。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过程极需的。

台湾制造业的发展史如此,它是否可应用于不同属性的服务业,譬如广电业呢?1999年私募基金凯雷集团收购岛内的有线电视,包括桃园地区的南桃园、台中地区的群建、苗栗地区的信和、吉元,以及新竹地区的北视,组成台湾宽带(TBC)的多系统经营(MSO)。2006年凯雷将该宽带转卖给另一私募基金集团麦格理,同年凯雷再从东森集团手上,买下凯擘(原名东森媒体科技);2007年安柏凯(MBK)则买下中嘉网络,正式加入台湾有线电视产业的经营。一时之间,台湾有线电视五大多系统的前三名,尽掌控于外人手中。

私募基金进入岛内有线电视市场后,立即以无形资产作价的方式提高公司的资产尽值,然后再向岛内银行大幅贷款。以北市某系统商为例,其原登记的股东权益为新台币3亿元,无形资产的估价为27亿元,因此向银行借了25亿元,形成私募基金收购过程根本用不到自己掏钱,岛内的银行则变为有线电视系统的最大债权人,私募基金的引进根本不存在。

NCC发现私募资金对有线电视产业发展不利的事实,曾发文要求三家私募资金集团实行减少贷款的瘦身计划,但集团以自由经济为理抗争。而在主管机关推动数字化政策时,又有若干运营商借助极高利率向股东借款的方式,将当年的获利装入私募基金的口袋,然后再宣称没有足够资金配合数字化政策的执行。主管机关欲加以规范时,运营商立即拿出由经济部投审会、公平会、金管会、财政部等部门的同意批复,表示自己是通过当局审核的。如果说,迄今台湾有线电视数字化普及程度不及5%,甚至不如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恐怕与此脱离不了干系吧?

私募资金的投资年限一般为3-5年,一旦目标达到,就会立即退出投资市场,转而向其他产业或国家,寻找更高报酬的招标。故而私募资金的投资,就像早期的游牧民族一样,那里有水草即逐那里。说得难听一点,被它所投资产业只是它谋利的工具,它既要投资期间的收益,也要转换投资时的所得。期望其长期的投资行为如配合执行数字化政策,乃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凯雷集团收购东森媒体科技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由于投资报酬已达到设定的目标,所以急切地售予岛内台湾大哥大公司,即为一例。

不过十分吊诡的是,台湾的有线电视法第19条第2项对外国人持股有线电视的规定,却大方地给予极为优厚的待遇,外国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系统之股份,允许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0%;外国人直接持有者以法人为限,合计可达系统发行股份总数的20%,在此宽厚上限之下,遂造成岛内有线电视极高比例为外资所控。

在私募资金所控制的台湾各种电视台交易的时下,当局是否要重新定位台湾的有线电视政策,未雨绸缪修法制订更细致的管理手段,以让私募基金进入岛内时,能够发挥较为正面的效果,协助有线电视产业长期的健全发展,显然将是NCC第三届委员会无法回避的课题。

前不久台哥大与凯擘的买卖协议到期,虽然双方宣称协商新的协议,但凯擘已开始在市场上寻求新的买主。市场上也的确有其他的企业或集团,对凯擘所持有的有线电视系统有兴趣。在此同时,市场则引发了其它许多电视公司的出售潮,如凯擘计划将东森电视出售,预计金额新台币150亿,安柏凯(MBK)则计划将电视出售,在市场上的开价为新台币60-80亿,就连本土的三立电视亦提出出售股份,以牟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对于出现这种市场不正常情况,作为主管机关的传播委员会是应当对国外集团介入岛内的媒体经营,进行分析与检讨的时候了。

有线电视的高报酬,过去几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私募基金,以至于截至到目前为止,台湾的有线电视市场五大MSO集团的前三大中嘉、凯擘、台湾宽带皆为外国人所掌控。■

上一篇:英国天空电视扩展多平台服务 下一篇:探索卫星产业出路 推动卫星应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