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郧阳山区红薯资源深度开发促转型升级的建议

时间:2022-10-22 08:08:10

对郧阳山区红薯资源深度开发促转型升级的建议

编者按:湖北省郧县以盛产红薯而闻名,素有“红薯之乡”之称。红薯中富含大量膳食纤维、赖氨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营养成分十分全面,位居各类蔬果前列,还具有抗癌、防癌之功效,被称为“长寿食品”。人们平时除了食用鲜薯外,还经常食用红薯粉条、红薯粉丝、红薯淀粉等。但其实红薯的其他部分也都是宝,例如红薯的茎尖嫩叶翠绿鲜嫩、香滑爽口,除了炒食外,还能制成饮料和罐头;晒干的红薯干能加工成膨化食品和面包;生产红薯四粉(粉条、粉丝、花粉、淀粉)剩下的薯渣能制成生物有机肥;薯藤还可以加工成饲料,这些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既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能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

本期业界观察特别邀请专家针对郧阳山区红薯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资源节约、红薯系列产品深度开发的角度,提出促进区域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通过科技创新为社会生产更多的生态产品。

种植红薯是湖北郧阳山区传统产业,也是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舌尖需求,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处鄂西北秦巴山片区的郧县,由于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温湿度和光照,极适宜红薯的生长,常年红薯种植面积在8 666.7 hm2,鲜薯年产量32.5万t[1],当前实际种植面积13 580 hm2 [2],全县可实现种植面积2万hm2,主栽品种为徐薯22、徐薯18、豫薯7号、鄂薯5号、鄂薯6号、鄂薯7号以及水果薯和部分紫色薯、菜用薯等。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红薯是郧县主要口粮作物之一,“三年自然灾害”及“”时期,主产区域百姓冬、春、秋各季食用鲜薯、薯干、薯叶是家常便饭,并演变出诸多红薯膳食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膳食结构的根本变化,白米细面成为主产区域百姓生活的主角,红薯这一昔日的主粮作物在一个特定时期成为养殖业的主要饲料。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食物结构趋向紧平衡状态,红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2]。另一方面,伴随着都市生活的变化,人们健康长寿意识普遍提高,由于许多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农用化学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消费群体重新把目光聚焦在红薯这一目前最安全、最理想的绿色无污染作物上,由此引发勋县红薯种植规模再度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面积。与此同时,一批民营加工企业如郧府薯业有限公司、百味佳食品有限公司、统香食品有限公司、鄂鲁淀粉厂、郧县向上食品有限公司以及30余家家庭手工作坊粉条厂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年加工能力为21万t,其中为市场提供成品薯粉15 000 t,产值3.6亿元,提供原料淀粉5 000 t,产值1.6亿元。除了鲜薯,红薯地上部的薯藤、茎尖、嫩薯叶年产量有7.5 t,目前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深度加工,并且加工薯粉后剩余的2万余t薯渣亦没有得到深加工和利用。

1 郧阳山区红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郧阳山区红薯种植面积全省最大、年产量最高,是全国红薯主产县,湖北省红薯生产大县,但郧县在红薯深加工方面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十分欠缺,同时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导致郧阳山区红薯产业总体效益低下,农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1.1 地域性限制

郧阳山区属中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资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限制开发区,这里的农业农村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红薯产业总体效益不高。

1.2 缺乏长效性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撑

红薯作为郧县传统农业产业和特色产业,多年来并没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红薯的食用保健功能及资源的价值缺乏科学的认识,缺乏长效性财力扶持和政策引导,以致于50%的红薯资源被浪费,没有给区域农民带来应有的财富和实惠,并且招商引资缺乏力度。

1.3 科技创新意识力不强

郧县作为湖北省红薯生产大县之一,目前的生产情况是:主产区域单产不高,每667 m2产量仅有2 177.04 kg;高淀型红薯种植面积不大,鄂薯6号的种植面积不到3 000 hm2;红薯系列产品加工开发仅局限于四粉(粉条、粉丝、花粉、淀粉),而红薯饮料加工技术,膨化食品、面包加工技术,薯条薯片加工技术,薯脯蜜饯加工技术,生物能源技术,精制粉丝及其包装工艺技术,薯渣及衍生物有机肥技术,薯藤加工精饲料技术,特色薯色素提取技术,茎叶速冻蔬菜,茎叶保鲜饮料,茎尖茎叶罐头等先进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在红薯资源丰富的郧县及十堰周边地区尚属空白。

2 郧阳山区红薯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

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核心资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绿色转型发展创新试验区,要实现郧阳山区红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深度开发,为水资源区人民谋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与休闲观光旅游业结合开发系列休闲食品

按照国家对水资源区的规划要求,2014年将实现“南水北调”,郧县作为生态滨江新区,规划效果图显示“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因此,郧县将是国内又一生态旅游重点热点区域,结合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郧阳梅铺猿人遗址等重点旅游区域,同时在建设八镇百亿农产品加工县的规划下,郧县将着力构建生态农业产业带,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薯资源,尤其是水果薯、特色薯来研制开发如薯条、薯片、薯脯、蜜饯等休闲食品,提高红薯利用率和附加值,增加水资源区人民的收入。

2.2 与郧阳传统习俗和薯类饮食文化结合起来

红薯作为郧县传统特色产业和最安全的食用农产品,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其重点主产区滔河流域的百姓创意出许多薯类膳食,如薯面蝌蚪、薯面浒、薯面刀削面、薯面手工擀面条、薯面窝头、薯黄酒、涮薯馍[2]等。为做优红薯产业,拉动内需消费,应在郧阳传统习俗节日二月二、三月三、大小端午节庙会期间,结合生态游、休闲游在农家山庄、快餐厅、星级酒店等餐饮场所推出红薯传统膳食,以彰显红薯食疗保健的饮食文化和返璞归真的内涵。

2.3 开发红薯茎尖、嫩叶系列产品

红薯的茎尖、嫩叶翠绿鲜嫩,香滑爽口,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是当前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中首推的最时尚的菜品。根据营养学家和中国预防医学院的化验检测分析,红薯的茎尖、嫩叶与芹菜、甘蓝、菠菜、白菜、韭菜、黄瓜、茄子、胡萝卜、番茄、油菜等13种蔬菜相比较,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热量、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均居首位,因此被亚洲蔬菜研究中心称为“蔬菜皇后”、“长寿蔬菜”、“抗癌蔬菜”。

郧县是红薯生产大县,红薯地上部的茎尖、嫩叶、功能叶、薯藤的年产量约为15万~16万t,其中茎尖产量约0.8万~1.3万t,除城郊及周边地区少量薯农采集后作为蔬菜进入市场外,98%都被浪费。要提高红薯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薯农的种植效益,应引进红薯茎尖、嫩叶深加工企业,引进茎尖嫩叶保鲜饮料加工和罐头加工以及速冻蔬菜加工技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舌尖上的需求和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在不影响地下块茎生长的情况下,仅0.8万~1.3万t茎尖、嫩叶的深加工产品就可为郧县当地增加几亿元的收入。

2.4 引进膨化食品、面包加工技术

基于郧县红薯主产区晚秋有晒红薯干的习俗,红薯干年产量为2 500~4 000 t,应引进红薯膨化食品和面包深加工技术,以提高红薯干的转化效益。

2.5 对薯渣、薯藤的综合利用

郧县每年红薯四粉(淀粉、粉条、粉丝、花粉)产量约为2万~2.5万t,剩余的薯渣约为2万余t,因无法合理利用而被浪费。为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秉承“来自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理念,利用薯渣研制出科技含量高、产品配方独特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改良作物生长环境,有效增加土壤肥力,缓解土壤板结,增进农作物营养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仅此一项,每年可为薯类产品加工企业增收4 000余万元。

郧县每年干薯藤、薯把的产量在1.5万t左右,其中30%被作为牛羊原饲料,70%在地头烂掉,未被加工利用。如何鼓励和催生薯藤饲料加工企业,让他们利用薯藤研究开发混合饲料,既为企业增收,亦为农民增收,实现双赢,值得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开昌,姚定勇.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 2011(10):67-69.

[2] 耿明仙,李光富,王开昌,等.郧县甘薯资源利用现状及产业链条延伸思路[J].长江蔬菜,2013(16):75-77.

上一篇:又是一年艺考时 下一篇:枣庄市马铃薯生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