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被贴了“傻”标签

时间:2022-10-22 07:33:28

少女被贴了“傻”标签

说她傻她就傻,不傻也傻,是怎样的心理暗示让原本聪明的女孩神情恍惚、手脚笨拙。专家又是如何解析心理暗示的个中奥秘。

小游戏她也会错漏百出

小文今年21岁,在北京的一所大学读书。一直以来,小文对自己性格上的一个弱点感觉特别痛苦,那就是她总是很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无论她做什么,只要别人一说她傻或者笨,她就会真的做不好。

有一次小文去一家用人单位面试,填表的时候不小心写错了字,重新要表时,人家就有点儿不高兴了,随口说了声:连这都写错,真笨。当时小文一下子就蒙了,后来连面试都没敢参加。这样的事,在小文的生活中不断出现,使她非常苦恼。于是,她想通过心理访谈节目,让心理学专家给她指点迷津。

那么,小文真的像她说的那样吗?为了了解情况,心理访谈节目组决定首先给她一个“下马威”,测试一下她是否真的那样。

主持人阿果、心理学专家李子勋、嘉宾主角小文坐定后,现场摄影师就对小文“关照”有加了。“头发往后面拢一下,遮住了。”摄影师对小文说,小文于是拢拢前额上的头发。“不是这里,是肩上的。”摄影师再次指正,他显然对小文会错自己的意思有点儿不满,语气也无形中加重了许多。“往右靠一点儿,再往右一点儿,太右了,往左靠。”摄影师又在调整她的坐姿态了,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小文好像没有达到要求,摄影师嘴里嘟嘟囔囔:“连这么小的事情都做不好,真是的。”小文这时显得很不自然。

接着阿果请出两个女孩子,让她们和小文一起做简单的小游戏。游戏主要是测试各个人的反应,当阿果说蹲下时,正确的做法是站立,当阿果说转左时,转右才是对的。游戏虽然简单,但在这三个人当中,另外两个女孩正确率很高,而小文却方寸大乱,屡屡做错。

她的“笨”因姐姐而起吗

从上面的测试来看,小文所言不虚。因为开头摄影师的故意刁难,让小文在随后的小游戏中受到了影响,感觉到她做游戏的时候表现是僵直的。整个人显得无所适从,不自然和特紧张。

小文坦言自己平时也是这样的,别人只要对她表示一点儿不满,自己就会被严重影响,心里很难受。在阿果与心理专家的启发下,小文道出她为什么那么容易受暗示的根源。

小文还有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从小,姐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很优秀,深得父母的喜爱。而小文的成绩在班上成绩平平,只在中等水平。虽然在家里从不被表扬,但在学校里,小文的表现很规矩,老师们对她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在初中时,因为和姐姐同读一个学校,授课的老师甚至也是同一位,教完姐姐再教她。但因为她姐姐的成绩太优秀了,而小文的成绩一直上不去,所以,老师对姐妹俩的成绩差距之大产生疑惑,也忍不住拿她和她姐姐比。这一比问题就出来了,和她姐姐一比她就觉得自己挺笨的,心里也感到很自卑。以后做什么事情也不积极不主动,能退缩的就退缩了。

她记得在读初中时有一件事对她的刺激很大,那是一次做眼保健操,她当时在想其他事情,而忘了做眼保健操,后来老师就进来,说了一句:“小文,你怎么那么傻呀。”当时老师说完以后,全班同学都笑了。后来她就特别难受,这是老师第一次批评她,因为她在上初中之前,一直就是比较听话的学生,从来没有老师批评过她,更何况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后来这件事情可以说一直是她心里的一个结,到现在都解不开。

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听完小文讲的故事,李子勋教授觉得小文易受暗示的心理比较严重,而小文易受暗示的心理主要是来自于别人对她的评价。

一般一个孩子在十三岁前,在青春期阶段,他需要一个社会认同来帮助他自我认同。体现在一般家庭中,也就是需要爸爸妈妈来表扬他,需要社会认同他,需要同学们喜欢他。但过了十三岁以后,就得靠自己了。第二个方面就是叫成就感。一个孩子在十五岁以前,特别需要一种成就感。这个成就感是什么呢,譬如说是在某一科,或者某一个运动,或者在某一方面自己特别擅长,这就会产生成就感。一旦他找到了成就感,他就可以完成自我认同。如果这两点都没有的话,再加上他自己又比较敏感,容易受暗示,就会处理不好。所以,就算是他过了十五岁、十八岁,甚至二十岁以后,朋友们或者同事的一句话,他都会特别的难受。

小文初中时的经历和心理易受暗示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暗示就是不加批判地接受。那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接受暗示,因为批判力没有形成,自我也没有完全成熟,比较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不好的评价事件发生以后,就会给他留下一个印痕。激发自我否定的心理,然后不断地求证,这就是一种易受暗示的体现。因为暗示的过程,也是一个求证的过程。专家与小文的交谈中发现,小文小时候由于得到周围人的认可比较少,再加上小文又是一个容易接受暗示的人,这两点加在一起,就使得小文在和别人的交往中,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变得没有自信。

李子勋教授指出,其实小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关于对自我的认同。她自己一定要认识到,实际不是姐姐在打压她,也不是老师在打压她,更不是别人在打压她,是她通过自我暗示在打压自己。因为她把自己定位在那个比较差的位置上,所以就没有了斗志。一个人幸不幸福,快不快乐,就看他内心有没有幸福,有没有快乐,有没有接纳自己。如果他喜欢自己,那么幸福快乐就由心而生。这样的话,外界的压力、外界的评价就变得不重要了。

还有就是小文要打破容易接受别人暗示的心理。生活中的暗示无时不在,其实有些时候我们面对暗示,就是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而且哪怕是几秒钟的批判与置疑都行。如别人说:你好笨啊。你马上就在心里竖起一堵抵抗的墙,先给其来一个破坏,对自己说,我怎么笨,我挺聪明的呢。然后马上想自己得意的事情,这样来抵消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然后再细想,哦,这件事情我是做得不好,以后我会注意点儿,但我并不是每件事情都做得很糟糕的。再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不满当成促进自己的一种提醒,就更具有积极意义了。

心理学专家最后送给小文三句话:一是要充分地喜欢自己,二是要科学地消除暗示,三是总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只要你把消极的暗示拒之心里之外,那你的心里就能透进阳光了。

上一篇:横滨的天空不流泪 下一篇:斩钉截铁是拒绝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