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输赢,都是收获

时间:2022-10-22 07:28:51

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输赢乃兵家常事。该如何正确看待输棋赢棋?比赛,只为“输赢”吗?

记得孙云晓曾讲过这样一个案例:北京某小学生考了第一名,可回了家竟然大哭,原来,他这个第一名是和班上另外一个同学“并列第一”。而他因为受不了别人和他一样优秀,无法咽下这口气,进而气鼓鼓。当初看到这个案例时,我感慨万分。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考第一,可如果孩子考了第一名,却是这样的心态,那他是多么危险啊!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竞争,我们不否认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成就感,能推动社会进步。尹建莉在其书中说到:“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竞争一定要守住两个度,一个是心理程度,一个是年龄向度。前者说的是‘适度’的竞争是好的,不要‘失度’;后者说的是并非任何年龄的人都适宜参加竞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就不该有竞争。因为他们是弱势人群,体内能量本身就很少,竞争消耗能量,于老人来说会加速枯萎,于孩子来说会影响其正常成长。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竞争是挫折的重要来源之一。”

孩子长期在竞争焦虑氛围下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在学棋班里,有位小男生,非常聪明,几乎每次下棋都赢,但有一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子“碰巧”赢了他,这男孩子竟然大哭起来,朝着妈妈大喊大叫,责怪妈妈。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如果不能摆正心态,即便是大师级,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学棋,这样的竞争,岂不是会“伤”了孩子?

为了不让我的孩子溪溪过早地陷入“输赢”的纠缠中,我一再告诉她:“宝贝,比起输棋赢棋来,妈妈更看重的是:今天的你是不是比昨天的你有进步?比昨天进步了,即便你输了棋,也值得庆贺、高兴;但如果你今天比昨天退步了,即使你赢了棋,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我想告诉我的孩子:下棋比赛,表面上看是和别人比输赢,但实际上是比自己有没有能力“做更好的自己”!通过输赢,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错,值得发扬;哪里做得不够需要改进,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找到了改进的方法,这才是“比”的目的!

一旦孩子能够理解“比,是和自己比”“比,是让自己做得更好”的概念,孩子的心态就端正了。他头脑中的嫉妒心会最大限度地受到克制,而他的上进心会得到激励。有了这个心理素质,面对他人的成功,他能够真心为别人高兴,即便难免有一丝的嫉妒,也会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而面对自己的失败,更不会妄自菲薄,即便偶尔会怀疑自己,也会立即重整旗鼓,走向新生。

每个人的心智不同、际遇不同、环境不同、专长不同,人与人之间,说可比也可比,说不可比也不可比,而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不可比。真正可比的是:你有没有成为更好的自己?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孩子如果具备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无论他身处何方,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他的人生岂能不幸福?

摸子走子,落子不悔

学棋有助智商开发,自不必多言,我以为,最关键的还是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和训练。刚开始,溪溪输了棋,嘴一撅,不吭声,甚至还会把棋子胡乱一推,受不了这种挫折。或是下到中间感觉这步棋走臭了,便会和我讨价还价――“妈妈,让我悔一步棋吧。”刚开始我都会答应她,可现在,我发觉不能答应她了,我要让她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摸子走子,落子不悔。不仅下棋如此,生活中也如此,目的就是要让她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判断不周,疏忽观察,被对方吃了子,这是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怨不得别人。只能接受教训,努力学习,积累经验,力争下次胜利。

无论输赢保持风度

什么是尊重?下错了请求对方让你悔棋吗?赢了对方不忍心让对方失败,便故意走错棋吗?输棋就生气吗?赢棋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吗?“下棋尊重对手”,这里面的学问可太多了。

溪溪刚开始学棋那会儿,我很容易就能下赢她,但现在想赢她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认真思考,若是走神,弄不好就得输棋。溪溪赢了棋自然高兴,不过,当她看到对手输了棋,也能感同身受地替对方考虑。有一次下围棋,她明显提子比我多多了,我正紧锁眉头不知该如何落子,此时,溪溪安抚我:“妈妈,要不你悔几步棋吧。我让着你。”听她说出这样的话,我心头一暖,觉得这孩子挺善良,看到别人输棋,她也跟着难过。但又一想,孩子善良当然是好事,但在棋盘上,还是应鼓励她“大胆拼杀”。于是对她说:“谢谢溪溪,妈妈不想悔棋,输了就输了,下次妈妈再争取。这也是下棋的规则。”听我这么一说,她继续真刀实枪地和我“厮杀”。

事后,我对她讲:“真正的棋手,宁愿你在棋盘上赢棋,也绝不会靠着悔棋来战胜对方。赢棋当然是好事,但如果你是靠着对方让着你才赢得的比赛,又有什么意思呢?那种胜利又有什么荣誉感呢?下次你能不能也试试不再提出悔棋?”

是的,真正的尊重,就是靠实力说话,而不是用“委曲求全”的方式。如果你此时棋风凛冽,旗开得胜,那祝贺你;如果你此时不占优,紧锁眉头,那也请你坚定地、不动声色地下完这盘棋。输赢已是其次,尊重自己、尊重对手、尊重结果,才是更要紧的事。我要求溪溪:无论你是赢棋还是输棋,都请保持你的风度!这应该就是体育精神的内容之一吧。

溪溪肯定不可能做得完美,但,她已开始逐渐接受了输、赢。这,或许就是学棋带给我们的收获之一。

上一篇:不被打的办法 下一篇:我放大了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