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时间:2022-10-22 06:55:40

信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摘 要: 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状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适合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信管专业 创新型 人才培养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是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信息管理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而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不完全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信息处理人员在进行信息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该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很多高校所开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的脱节。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着诸如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盲目扩招、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突出、师资力量差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因此学生毕业后搞不清自己到底应该干什么,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企业实际存在脱节,到了工作岗位上无从下手,总感觉“什么都是新的”。这些问题不但使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困难,更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2.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一方面由于教学计划中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所占的比重偏大,因此实验教学学时偏少。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实验设备更新速度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实验设备相对落后。这些问题使得目前大多数的实验教学多为简单的验证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明显不足,学生难以得到较先进的综合训练,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3.重必修轻选修。

必修课程比重过大,选修课程比重过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课程,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有的院校所开设的这两类课程重复率较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部分选修课的缺课率较高。

4.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新技术的发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而课程管理相对集中,教学计划寻求稳定,因此每年的教学计划变化都不大,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所开设的课程与当前主流技术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渗透和综合能力的手段。这些问题都使得毕业生的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标准,难以满足计算机行业发展和应用的需要。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高校对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以满足社会、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因此,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索一些适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1.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模式。

必须综合运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利用教师的纵横向科研项目成果,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大力建设好案例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库;突出技术规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基于行业与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的学习法等学习方法;加强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增加技能性和应用性强的选修课学时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该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还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断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

3.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上,改变原有实验课中传统实验多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实验少、验证型实验多而创新型实验少、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试技术多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少的状况,探索一个由多个层次构成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计: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可以开设多门设计类课程;实验课程:这是独立于课程而单独设立的实验,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而开设的实验时间安排,把原来封闭的实验项目改变成支持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把原来的成批实验方式改变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的实验方式;综合实训: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学生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4.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与传统教育不同的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其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形式也就不应该是单一的,既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如何,又要考核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在考核时,应以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刚性题目为主,试题形式应该与考核课程的教学要求在风格上相一致,而不应该让学生背概念、背理论。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考核时,应采取实验形式、课程设计与答辩的方式进行。

5.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既要有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又要有强化岗位能力的内涵。可以实行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重视素质的养成,可以突出“技术应用性”、“适应性”、“创新性”概念,可以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此首先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实验条件;其次,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科研项目的申请和执行;最后,学术交流方面可以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人员为教师和学生作学术报告及交流。校外方面,通过调研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加强学校和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联系和合作,积极筹划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和实践的场所。

总的来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变化。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才能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钱雪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2007,(4).

[2]苏术锋.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5).

[3]任传成.地方本科院校的信管专业建设问题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2).

上一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之我见 下一篇:从人性假设角度看我国高校人才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