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塔上的佛陀故事

时间:2022-10-22 06:50:33

造像塔上的佛陀故事

题记:佛经,既是佛教的经典,又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那里边有富有哲理的神话、预言、故事,其丰富的内容、美妙的文字、向善的点播已经不单纯属于佛教范畴,而是构成了全人类共有智慧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生活中常常引用的典故。

它的传播极为广泛,特别是因为玄奘历尽千难万险取经印度,就在中国流传得更广泛些。时过百代,中国无数佛教圣地已然成为宗教旅游游人密集的线路,而山西沁县发现的民间佛教石刻大窖藏,把经典立体化在一尊尊造像塔上,神话、预言、故事中的内容与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由于有6个馆藏的造像塔,一个造像塔上又有数十个佛经故事,因此,这里只能在浩瀚的立体经典故事中撷取几朵 “小花”,这“小花”的芬芳与光泽尤为与众不同。

南涅水石刻馆1126件藏品中,有造像塔400余件,最为壮观。它是民间继北朝凿石开窟造像之风兴起的佛教雕刻形式。它既为塔又为柱,塔柱综合,多层组合,从底层向上层依次减小,层次不等,有5层、7层甚至9层。每层可分离、组合、移动、变向,堪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那塔上故事镶着“美丽金边的衣裳”

你是否看过《佛经图画故事》这本书?那上面描绘的佛陀传说从环境、情节、构图等方面吸引你:喜马拉雅山是众神居住的地方,万神之王因陀罗在仙气中牧赶云朵。白天,太阳神驱策着金色的骏马,从东到西,不停地驰过苍穹;晚上,月亮神把她一身的柔情化作如水的银光倾泻下来;四大天王护持着喜马拉雅山下的迦毗罗城,湾流水畔,繁衍生息着释迦人……

而在南涅水的造像塔上,这令人神驰的环境之美、情节之奇、构图之特比《佛经图画故事》更强烈,它们以像传神汇言,立体地生长在“塔林”上。

塔,从印度传入我国,梵文“Stupa”的译音,用来藏舍利和经卷。

南涅水造像石塔,是借助塔形造像的佛教艺术形式。塔、像双叠的分量,让人站在它面前,就感到莫名的神圣。

从形式到内容的匠心独运,又置它为艺术高品。

每一层都呈佛龛式,这佛龛精美绝伦。其一,龛本身式样丰富多彩,有尖眉龛、屋形龛、麈形龛、圆拱龛、楣拱龛、树形龛等十几种。其二,站在林林总总的佛龛前,四面都有佛教中幻想的各种人物雕像,那雕像的里里外外即佛龛的里里外外,又都辅助雕刻形象逼真的帷幔、飞天、鸟兽、杂技、花卉、树木等,与佛龛内的故事浑然一体――比起龙门等处的佛像石刻来,这里佛龛中的佛教故事及人物,仿佛多了“美丽金边的衣裳”。

佛龛镶着“美丽金边的衣裳”,质地精细、造型优美、内容多彩,活化了感人的佛陀故事,更为今天研究佛教、美术、雕塑、建筑、书法等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因此,造像塔是沁县人民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是中国稀有的文化遗产。作为民间大窖藏,可为“中国之最”。

400余件造像塔,一摞一摞镌刻着很多佛陀故事,最为生动。因此,你得一层一层去观每一节上的局部,像观特写镜头一样。观得别开生面时便想象无边,就像进入童话世界。而在每个故事中顿悟出非常深刻的寓意时,又像听哲理,给人生以启迪。

那动人的故事镌刻在人们的心上

南涅水造像塔能让人眷顾一千零一夜。因为那上面的故事流连婉转,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读也读不完。

产生于印度佛国的经书,不仅有禅味,更有诗意。诗,是充满想象的,我当初读《佛经图画故事》悉达多――后来的佛陀的诞生,就总会想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萤火虫》。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故事呀:

就是在那神山下的迦毗罗城,释迦人的国君净饭王娶了两个美丽非凡的妻子波^波提和摩耶,她们是一对亲姐妹。她们约定,今后不论谁生了儿子都要悉心呵护。摩耶被四大天王带到一个梦里,她飞过重重云山落在天池洗去凡尘被披上闪金烁银的天衣扑上馥郁香粉――一头象征皇权的白象来了,来吻她的身子,暖流进入了她的腹中。天乐奏响,天歌四唱,天神齐颂:人世的万王之王就要诞生……梦醒了,不久,摩耶即将分娩。按照祖先传下来的习俗,她将回娘家生产。途径蓝毗尼花园,林木蓊郁、花香鸟鸣,仙境般的景色迷住了摩耶,情不自禁间,四大天王出现在花园的上空,登时红光照耀大地、池塘遍开莲花――奇迹发生了,那个注定要震惊世界的小生命悉达多在摩耶的胁下诞生!

悉达多,净饭王起给小王子的名字,意为达到目的者。这名字蕴含着释迦人多少希望啊。不久,摩耶溘然长逝,妹妹波^波提的神奇地胀满奶汁哺育了小王子。长大的悉达多禀赋极高、熟知书卷,这使他总是陷于冥思苦想的状态,虽坐守富丽的王宫和倾城的美妻,心却飞向远方。

白象、天衣、莲花,原本就是佛陀故乡的典型符号,预示着的不是一个国王的荣华富贵。于是,悉达多与一匹白马的故事出现了,关于这匹马给悉达多带来的人生转折是中国民间更看重的,在南涅水造像塔上的刻图叫“白马吻足”:

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穿着菩萨装端坐在树下的就是悉达多。一匹马伸舌舔他的足。

净饭王被喻为马背上的国王,他本不想让马与悉达多有什么干系。可是,占相师曾在小王子出生后预言“王子在家可成为转轮圣王,出家可成佛”。净饭王一心想让悉达多子承父业呀,怎么能不担心儿子出家会颠沛流离呢!父亲用美貌和歌舞升平收不住悉达多的心,才又让阿难去陪堂兄悉达多习武射箭。由此,这匹白马把悉达多带到民间,尽察疾苦。在一个深夜,悉达多吩咐驭手备马,与宫里的一切作别后来到雪山脚下密林边,摘下头饰上价值连城的宝石让驭手带回交给父王,抽出佩剑割去自己的发髻,脱下雍容的王子长袍,披上粗布短衫,毅然绝然出家求佛去了。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萤火虫》中的名句。我不是佛教徒,但我读南涅水造像塔上的佛陀故事却获得了民间文学一样的给养,更为释迦牟尼的追求精神感到了一种飞翔――我不是在找人间有关佛陀的痕迹,而是在感觉我的心与悉达多曾经飞过,飞得无比美丽。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身、修道、成佛的故事,虽然带有宗教色彩,但十分动人,反映了文明古国印度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及社会的一个侧面。在畅行宗教旅游的今天,我们要了解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佛教,就不能不了解佛教徒是怎样诉诸他们的佛祖生平的。

徜徉在南涅水石刻馆中的“塔林”里,是能采摘到佛陀故事的美丽花朵的。

造像塔中,佛祖至高无上,菩萨端庄秀美,天王力士刚毅勇猛,飘带飞天醒人耳目,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故事很是市井化。它们构成了一幅幅立体的、凝固的古代民间音乐、舞蹈、建筑画卷。对比云岗、龙门等石刻,南涅水造像塔上的石刻以小、以巧、以玲珑闻名于世。

上一篇:塔吉克高原文化“五绝” 下一篇:中国男女足预选赛抽了好签 中国出线决战在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