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高原文化“五绝”

时间:2022-10-18 07:47:32

塔吉克高原文化“五绝”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被人们称之为“生活在云彩里的人家”。这个民族不仅居地高远,而且民族文化非常有独特性。塔吉克人的民风民俗奇特而有趣味,民俗“五绝”就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别致的以物传情

传情达意,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情感和文化取向。塔吉克人在这方面借以表达感情和友谊的形式独具特色。一是荷包传情。这是青年人互相求爱时的一种以物传情的方式。当姑娘遇到男青年求爱时,就要看姑娘是否给小伙子送荷包了。若她很快将自己精心绣制的一个荷包送给小伙子,就说明她有意。荷包内会装着一根已经烧焦了的火柴杆,暗示为了你,爱火已把我心烧焦。小伙子收到荷包,会立即将一个用红线缝合的小黄布包(内装一颗杏仁)送给姑娘,意思是:我将把整个心都给你。有的人还会装上几粒石子和食盐,意思是:我爱你的心如同石头一样永不变,你对我如同食盐我不能没有你 ! 青年男女也可以互送烧了一半的火柴,同样象征我心已被爱火烧焦。二是刁羊传情。在刁羊场上,得胜的小伙子会绕场一周,然后将自己的胜利品――羔羊丢在他心仪的姑娘面前来表达求爱之意。这时,姑娘如有意,就会拜托一位年长妇女代表自己,将绣花手帕拴到求爱者的马头上。三是喜庆舞场传情。喜庆场合塔吉克人常常狂歌欢舞,这时小伙子们使出高超的舞技,希图获取姑娘们的欢心。如有姑娘将自己的红头巾搭在某个小伙子的左肩上,就表示她有爱慕之心予他。有时女同伴也常故意把红头巾搭上去,为他们添趣助乐。

塔吉克人以物传情的习俗不仅限于男女青年之间,一般人也通过约定俗成的“物”,传递其他各种感情。如在红绸荷包里放上石子和杏仁,表达与对方的友谊永在心间。有人去世,递一根烟或从外地寄一根烟来劝慰抑苦,以表吊唁之情。

矫健威风的鹰舞

塔吉克人对歌舞有特殊的爱好,逢年过节或操办喜事绝不能没有歌舞,而且以鹰舞为主要形式。因为塔吉克人以活跃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山鹰为本民族的图腾,其音乐与鹰舞也便起源于山鹰。

鹰舞是塔吉克人最喜爱的民间舞蹈。鹰舞是模仿山鹰在碧空中自由飞翔的各种动作编创的,表现着塔吉克人如鹰一样地勇敢,表达着他们要像鹰一样自由自在生活的美好愿望。以鹰笛和手鼓伴奏,男子吹鹰笛,女子敲手鼓。塔吉克民间乐曲是别的民族少用的7/8拍节奏,踏着这个节奏舞蹈时脚步轻盈飘逸,手的动作模仿山鹰飞翔,非常美健。凡婚礼、节日或来了贵客,塔吉克人总会跳这种优美的鹰舞来助兴,气氛非常热烈。

鹰舞姿势极富美感,风格纯朴。男子的舞姿为两臂一前一后,前臂较高,后臂较低,步法矫健灵活。动作慢时,两肩微微上下颤动,显示出轻快的心情和豪迈的性格;急舞时,盘旋俯仰如鹰起鹰落,最为刚强有力。妇女舞蹈时,双手随鼓声在头上部向里、向外旋转,与男子相比,动作较柔和、平稳、给人一种阴柔的美感。年少者舞时,喜欢展示他们青春的矫健和激情,其舞姿活泼而变幻多端。年长者的舞蹈符合他们的性格,细腻,微颤。而男女共舞时,场面更加丰富多姿,刚柔相济,气氛热烈,以其感情、内容和动作的美感形成塔吉克舞蹈最壮美的景观。当众人舞至高潮时,围观人群中会有不少人不断插入口哨、击掌和欢呼的声音,气氛非常热烈欢快。

短小神奇的鹰笛

塔吉克人的乐器中,有一种“鹰笛”,最具民族特色。“鹰笛”在塔吉克民间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远古以来,一直居住在“世界屋脊”上的塔吉克人,就是用这样一支小小的“鹰笛”,娱己娱人,抒发自己的愿望和追求的。

关于“鹰笛”,有很多民间传说,其中一个是这样的:一位名叫瓦发的小伙子和一个叫古丽米合尔的姑娘,从小是巴依(头人奴隶主)的奴隶。日久天长,他们相爱了。巴依知道后很不高兴,便将瓦发打发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放牧,而把姑娘留在家干活,拆开了这对恋人。一天,瓦发的羊群受到恶狼的袭击。这时,有一只巨大的雄鹰为了拯救他的羊群飞来与恶狼撕杀,把恶狼啄死了,而雄鹰也受重伤快死了。鹰睁开眼对瓦发说:“我已经不行了,你杀了我,用翅骨做一对笛子,当作我留给你的遗物吧!你有难时吹响它,就会得救。”瓦发含泪从鹰身上取下两根中空的翅骨,在上面开了3个孔,一吹,发现那声音美妙无比。后来,巴依霸占了瓦发心爱的姑娘,还想杀害瓦发。瓦发想起那只雄鹰死前的嘱咐,吹响了那支笛子。这时,许多鹰从四面八方飞来,啄死了可恶的巴依,解救了这对善良的恋人。塔吉克神奇的“鹰笛”,从此就诞生了,成为塔吉克人的护身法宝。若干年以后,又有侵略者闯入塔吉克村子烧杀抢掠,牧民们一时陷入绝境。塔吉克人吹响了鹰笛,笛声悲壮激越,传得很远,四处放牧的塔吉克兄弟听到后迅速赶来救援,无数的鹰也飞来加入队伍,最终赶走了那些坏人。

现在,塔吉克民间有不少人藏有神奇的鹰笛。它的确是用鹰的翅骨做成的,长约20厘米,下部开有3个笛孔,笛孔孔径为1.5厘米。鹰笛中空,不用嘴子,竖着吹奏,发音细而高,有独特的韵味,是演奏塔吉克音乐必不可少的。我们常在塔吉克婚嫁、节日等喜庆场合,见到鹰笛与手鼓只两件乐器的简单组合,就为歌舞很好地伴着奏。一般男吹鹰笛,女打手鼓,非常简便、实用,音色也很独特。鹰笛是我国56个民族中塔吉克独有的,非常珍贵,文化和历史蕴含也很深。

华丽精美的库勒塔

“库勒塔”是塔吉克妇女人人都戴的花帽。这种帽子为手工精绣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非常华丽别致。

“塔吉克”的原意是“王冠”。传说古代这个部族的首领所戴的帽子非常华丽精美,倍受族人羡慕和敬仰。王得知后很高兴,便也允许部族的人戴类似的帽子并以其为族名。刺绣精美的“库勒塔”,是塔吉克妇女的花帽。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厚实的女帽,很适合在帕米尔那样的高寒山区戴用。“库勒塔”花帽,圆顶箩形,戴耳围,帽额边用白布作底,其上刺绣有妇女们各自喜爱的精美图案,以黑色和红色等重彩纹为主。这种花帽,后部稍长于前部,为的是好护住颈部以保暖。帽子通体为手工艺刺绣,一般最短也要花一个月时间,才能制成一顶,因此显得非常珍贵。

当地风俗,绣制“库勒塔”是塔吉克女红中最重要的事情,塔族少女从小就要跟着母亲学会“库勒塔”刺绣工艺,不然长大就有可能嫁不出去。在塔什库尔干各地,可以随处看到闲下来的塔吉克妇女,三三两两坐在一起绣“库勒塔”帽的闲适场面,这是塔吉克妇女最主要的家务活计。据说塔族的妇女,人人都精通刺绣手艺,并以此为荣。

塔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基本都是艳装打扮,戴华丽精美的“库勒塔”,上面罩上金黄色或玫瑰色的艳丽纱巾和各种银饰,再配以同样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塔吉克妇女在盛装时,还要在“库勒塔”帽沿上加缀一排叫“斯力斯拉”的小银链,戴大耳环,脖颈上再绕多道珠玉项链,胸前佩戴叫“阿勒卡”的很大的圆形银制饰物。在帕米尔高原极致的蓝天和白云下,打扮得艳丽而花枝招展的塔吉克族女人飘然来去,像从云彩中降临人间的仙女,又若一幅幅美丽无比的图画。

塔吉克的新婚女子,戴更华丽的“库勒塔”,并梳4条长辫,辫子上各佩带一串很大的白色钮扣或银片作装饰兼已婚标志。

被称为“云彩上的人家”的塔吉克妇女不仅美貌动人,而且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她们几乎个个都能擅长编织、缝纫和刺绣,其中最出色的手艺是刺绣和自织彩色花纹的毛线袜,图案自行创作,这体现出塔吉克妇女的纤心细手和非凡的艺术天赋。

奇特温馨的吻手礼

塔吉克人的礼俗非常奇特,尤其他们的见面吻手礼别具一格,饶有风趣。这种吻手礼,带了点西方人某些见面礼的风格,显得文明而亲切。

一般,两个男子相见,先是握手,然后同时举起握着的手互吻对方的手背,显得非常友好。

如是不同辈份的人见面,总是长辈亲吻小辈的额头,小辈亲吻长辈的手心,体现出一种爱幼尊老的良好风气。

妇女们见面时,一般要拥抱。不同辈份的女人,长辈吻小辈的眼睛或额头,小辈吻长辈的手心,与长辈行贴面礼并抚摸对方的面颊。平辈的女人相见,互吻面颊,近亲则互相亲吻对方的嘴唇。这几乎与西方女人相见时的礼节相同。女性见到男性长者时,男性长者会伸出右手,掌心向上,女性则轻轻拉住长者的手指尖,吻一下手心。

成年女性与男性相见,女性要吻男性的手掌,男性回报以抚摸对方面颊。若年龄相近,女子对男子行吻手礼后,男子以手触女子头部行相见礼,十分彬彬有礼。现在年轻人中,也有见面行握手礼的。

如是久别重逢,近亲好友互致问候,一方说“胡西阿美地”(很高兴吧),对方说“巴力卡拉”(非常高兴),再互相紧紧拥抱,以示亲热和思念之意。然后还有许多问候语,如身体可好、家里大小平安、牲畜兴旺、庄稼丰收之类。临别时,主人会给亲友送一袋奶酪作路上食品。

塔吉克人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和洗漱完毕,都照例要对父母、爷奶行吻手礼,然后再去做别的事。这种良好的礼俗,让塔吉克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懂礼貌和尊敬长辈的习惯。

在日常礼仪和待客礼中,塔吉克人特别尊重女性,总是讲究先女后男、先大后小的次序。入席时,女宾坐上席(右),男宾坐下席(左),女长者为首席。主人宰羊上肉前,幼辈男女先上前主动亲吻一下女性长辈的手心示敬,然后把最鲜美的羊头和羊尾油盛在盘内,先放在年龄最长的女宾面前。这些礼俗,透露出塔吉克人祖老文化的血脉传承。

上一篇:碧海金沙嵌翡翠 下一篇:造像塔上的佛陀故事